美丽心灵观后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30 08:11:13

美丽心灵观后感
美丽心灵观后感

美丽心灵观后感
刚看完了《美丽心灵》,我隔壁的一个男孩借给我的碟.确实是很好.
  比较感动的是约翰纳什上诺贝尔奖领奖台那一段,可不是因为他的成功,昭雪,也不是因为他和妻子的感情(虽然也很感动,老太太还是那么美).
  这一段之前有人给我看过文字介绍,这个数学家在得奖时对妻子说的话,我以为是Wlhui给的,因为她懂经济,但她说不是,就想不起了.
  它让我感慨的是,诺贝尔奖,和影片的感觉,都是非常像的.
  比如好莱坞是什么,影片一开始,也觉得痕迹很重,很好莱坞,但看到后面还是很喜欢,好莱坞的很多手法是模式化的,但其中也有很多真诚的心灵.
  就如诺贝尔奖是俗世中的最高荣誉之一,但也有人不屑于它,比如萨特,就如伍迪艾伦拒领奥斯卡一样,他们大多是体制外的天才,我认识的一些才华横溢的朋友反对好莱坞,本质上也是一样的.(当然我并不反对,因为我不横溢,但我能欣赏那些横溢的人,笑.)
  但《美丽心灵》则完全是体制内的.比如幻觉.精神分裂是什么?把假的东西当成真的,但什么又是真的?本质上来说,这世上的一切都是幻影,因为都是人类的感官造成的.比如老虎的眼睛,看到的世界,和人看到的世界就是完全不同的,和蚂蚁看到的也不同.如果这世上有更高级的生命,他所感知的世界也和我们人类一定是不同的.所谓的真实,只是绝大多数人,也就是体制认为的真实.有一部分人看到虚假的东西,其实这东西并不真是虚假的,只是它对于体制,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虚假的.很多电影拍摄过幻觉的东西,比如好像是《地狱神探》吧,里面有一对姐妹,姐姐总是看到幻觉,就被送进了精神病院,于是妹妹谎称自己看不到,于是就安全了,但后来,她就真的看不到了.还有我非常非常喜欢的《潘的迷宫》,小女孩的幻觉和纳什的也一样,和不存在的人说话.但这些影片,都是站在这些边缘人的角度,来批判体制的.但《美丽心灵》并不一样,纳什为了自己的生活,为了妻子和孩子,和幻觉斗争,当他老的时候,已经可以那样淡然的面对那些幻觉了.这是一个主流的价值,和好莱坞一样,也和我们大部分人的生活一样.
  影片是很好的传记片,不知再创作的程度有多少,但人物的设定,我非常能理解.是把个体与大历史背景结合的很好的作品.比如纳什这个人为什么会有幻觉,非常合理,因为他是天才白痴,是“有两个头脑,却只有半个心灵”的人,他非常自闭,不喜交际,但他内心又非常渴望友情,这就是他幻想出一个克里斯的原因.而他在求学时,老师告诉他:是数学家为美国赢得了世界大战,因为数学家造出了原子弹,数学家破译了密码(应指中途岛对日军密码的破译).而之后,正是美苏冷战,库布里克预言人类必毁灭于核大战,并且自己跑到英国去避难的年代,对于一个不通世故的人,这样的恐惧对纳什心里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正是这样的恐惧造成了他对安全局人员的幻想.幻想自己在为国家工作,破译苏联的密码,拯救世界.那一代人的恐惧和压力,被表现在一个天才而又童真的数学家的荒唐故事里面.其实我们中国那个时代的荒谬,比之不知甚之多少倍,什么时候有人以这个角度来拍摄一部电影呢?
  问起Wlhui,她说,前一阵刚好看过约翰纳什的访问,说卢塞尔克劳演的不像他,因为演员太壮了.克劳是我极喜欢的演员,他在《角斗士》里的马克西默斯是我见过的最有男性魅力的人之一,那才是他的本色,来演这样一个单薄儒雅的人物,确实有点不妥,但他晚年的风度,还是让我心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