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上君子中陈寔为人的特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17:46:02

梁上君子中陈寔为人的特点
梁上君子中陈寔为人的特点

梁上君子中陈寔为人的特点
1.为人随和、公正、宽宏大量.
寔在乡闾,平心率物.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至乃叹曰:“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①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窃.
——《梁上君子》
2.不拘小节、重视孩子的教育.
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着箅,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着箅,饭今成糜.”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对曰:“仿佛志之.”二子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客人到太丘长家过夜》
附:
《后汉书·陈寔传》记载,陈寔(104—187),字仲弓,颍川郡许县人,即我的故乡长葛市古桥乡陈故村人.陈寔出身贫寒,青年时为县吏.由于他天资聪明,勤奋好学,能够“坐立诵读”,被县令推荐到太学深造.先后任县督邮、郡西门亭长、郡功曹、闻喜(今山西省闻喜县)长、太丘(今河南省永城市)长等职.桓帝时,他受党锢之祸株连,下狱和遭禁近20年.解禁后,大将军何进、司徒袁傀多次请他入朝担任辅助皇帝掌管军政大权的司徒、司空、太尉,陈寔都婉言谢绝.去世后,群公百僚,无不叹息;乡里百姓,皆失声痛哭.何进派使者吊唁祭奠;前去送葬的有3万多人;披麻戴孝者达500多人;人们共同刻立石碑,著名文学家蔡邕亲自撰写碑文,谥号“文范先生”.
陈寔一生不曾担任很高的官职,但为什么在士大夫中享有如此盛誉,在百姓中威望崇高呢?正是因为他清正廉洁、品格高尚.他在许县任检查纠正官员违规违法的督邮时,对曾经怀疑他行凶杀人、并严刑拷打他的同事,不但不计前嫌,不打击报复,而且还宽宏大量、以礼相待.在郡里任负责人事的功曹时,朝中一个要员命太守安排一个亲戚为吏,为了不使太守的名誉受损,陈寔就主动替太守承担责任.在遭受“党锢之祸”株连时,不少受株连者纷纷逃走,亲戚朋友也劝陈寔躲避,陈寔却说:“我如果逃走,就会连累更多的正义之士.”便向官府请囚入狱.在任太丘长期间,陈寔“修德清静,百姓以安”,群众有冤,到县里告状,他明辨是非,公平解决.后来,全县竟无人再告状了,出现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空牢无讼”的现象.周围各县百姓纷纷逃到太丘谋生.陈寔为使邻县同僚不因为人员流失而受到皇上惩罚,便对逃到太丘谋生的百姓好言劝慰,并发给口粮,让其返回原籍.在顶头上司沛国相疯狂加收苛捐杂税时,陈寔不愿给百姓增加负担,就毅然解下印绶,弃官返乡.当地的官吏和百姓敬仰他、怀念他,都尊称他为陈太丘.
陈寔回到故乡,孝敬父母,友爱乡邻.乡民有了争执,请他评理,陈寔公平裁决,总是说得双方口服心服,“梁上君子”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候.
有一灾荒年份,一个小偷溜到陈寔家,躲在房梁上,被陈寔发现.陈寔没有大惊小叫,而是把子孙叫到跟前,进行说理教育.他严肃地说:“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遂之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意即做人不能没有作为,不好的人不一定本质就坏,主要是自己不学好,像梁头上的那个君子就是这样.小偷闻听大惊,急忙跳到地上叩头认罪.陈寔教育他说:看你相貌,倒不像个坏人,以后可得学好啊.之所以来干这种事,大概是生活有了困难吧!就送绢两匹让他走了.事情传扬出去,大家都为陈寔博大的情怀所感动.从此,许县一带再也没有小偷了.
那个小偷是幸运的.他遇见了一位善良明理的正人君子,从而演绎出了一桩千古美谈.陈寔也绝对不会想到,他的这一仁德之举,竟传诵了千百年,并且还要世世代代传诵下去.
毛泽东很欣赏陈寔.1965年他把《后汉书·陈寔传》推荐给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彭真、陈毅阅读.毛泽东很赞同陈寔对待因饥饿到他家偷东西的人的分析: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遂之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陈寔传》里描述陈寔鼓励这个请罪的小偷说: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同时送给小偷绢,从此这个县再没有发生偷盗之事.这说明,人在一定条件下变坏,也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变好.毛泽东由此画龙点睛地指出:人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改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