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的经典模型请举出除“囚徒困境”“自愿者困境”以外的模型,并加以简述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00:38:43

博弈论的经典模型请举出除“囚徒困境”“自愿者困境”以外的模型,并加以简述
博弈论的经典模型
请举出除“囚徒困境”“自愿者困境”以外的模型,并加以简述

博弈论的经典模型请举出除“囚徒困境”“自愿者困境”以外的模型,并加以简述
经济学中的“智猪博弈”(Pigs’payoffs)
这个例子讲的是:猪圈里有两头猪,一头大猪,一头小猪.猪圈的一边有个踏板,每踩一下踏板,在远离踏板的猪圈的另一边的投食口就会落下少量的食物.如果有一只猪去踩踏板,另一只猪就有机会抢先吃到另一边落下的食物.当小猪踩动踏板时,大猪会在小猪跑到食槽之前刚好吃光所有的食物;若是大猪踩动了踏板,则还有机会在小猪吃完落下的食物之前跑到食槽,争吃到另一半残羹.
那么,两只猪各会采取什么策略?答案是:小猪将选择“搭便车”策略,也就是舒舒服服地等在食槽边;而大猪则为一点残羹不知疲倦地奔忙于踏板和食槽之间.
原因何在?因为,小猪踩踏板将一无所获,不踩踏板反而能吃上食物.对小猪而言,无论大猪是否踩动踏板,不踩踏板总是好的选择.反观大猪,已明知小猪是不会去踩动踏板的,自己亲自去踩踏板总比不踩强吧,所以只好亲力亲为了.
“小猪躺着大猪跑”的现象是由于故事中的游戏规则所导致的.规则的核心指标是:每次落下的事物数量和踏板与投食口之间的距离.
如果改变一下核心指标,猪圈里还会出现同样的“小猪躺着大猪跑”的景象吗?试试看.
改变方案一:减量方案.投食仅原来的一半分量.结果是小猪大猪都不去踩踏板了.小猪去踩,大猪将会把食物吃完;大猪去踩,小猪将也会把食物吃完.谁去踩踏板,就意味着为对方贡献食物,所以谁也不会有踩踏板的动力了.
如果目的是想让猪们去多踩踏板,这个游戏规则的设计显然是失败的.

改变方案二:增量方案.投食为原来的一倍分量.结果是小猪、大猪都会去踩踏板.谁想吃,谁就会去踩踏板.反正对方不会一次把食物吃完.小猪和大猪相当于生活在物质相对丰富的“共产主义”社会,所以竞争意识却不会很强.
对于游戏规则的设计者来说,这个规则的成本相当高(每次提供双份的食物);而且因为竞争不强烈,想让猪们去多踩踏板的效果并不好.
改变方案三:减量加移位方案.投食仅原来的一半分量,但同时将投食口移到踏板附近.结果呢,小猪和大猪都在拼命地抢着踩踏板.等待者不得食,而多劳者多得.每次的收获刚好消费完.
对于游戏设计者,这是一个最好的方案.成本不高,但收获最大.
原版的“智猪博弈”故事给了竞争中的弱者(小猪)以等待为最佳策略的启发.但是对于社会而言,因为小猪未能参与竞争,小猪搭便车时的社会资源配置的并不是最佳状态.为使资源最有效配置,规则的设计者是不愿看见有人搭便车的,政府如此,公司的老板也是如此.而能否完全杜绝“搭便车”现象,就要看游戏规则的核心指标设置是否合适了.
博弈论的经典模型:威慑模型
威慑博弈的完整名称是进入威慑博弈,是研究参与者想进入某领域,而与该领域已有竞争者的博弈模型.假定有两个参与人,一个想进入某行业,称之为进入者,另一个已在同一行业占有一席之地,称之为先入者.对进入者来说,不管先入者是否设置壁垒,其最优目标都是进入.而对先入者来说,要设置壁垒,必须付出巨大成本,否则不如默许.进入威慑博弈模型的启示是:要做一件事情,必须确定一个可行的目标,不怕困难,全力以赴向目标努力,目标就会实现.另外,不是所有的威慑都没有用处,付出巨大成本的威慑是起作用的,而要想使威慑起作用的,必须付出巨大成本.同时,进入威慑博弈也提出了一个问题,就是威胁和承诺的可信度问题,威胁实际上也是一种承诺.威胁和承诺是否可行,取决于其成本的大小,取决于其成本和收益的比较.一般而言,成本巨大的,或者成本高于收益的威胁和承诺,可信度就比较高,反之则低.实际生活中有些制度见效甚微,就是因为惩罚力度太小,使得违规者的违规收益高于违规成本.

博弈论的经典模型:斗鸡模型
斗鸡博弈(Chicken Game).在西方,鸡是胆小的象征,斗鸡博弈指在竞争关系中,谁的胆小,谁先失败.现在假设,有两个人要过一条独木桥,这条桥一次只能过一个人,两个人同时相向而进,在河中间碰上了.这个博弈的结果第一种就是如果两个人继续前进,双方都会掉水里,双方丢面子,这是一种组合.第二种是,双方都退下来,双方也都是丢面子,但是都掉不到水里去.第三种结果,甲方退下来,丢面子,乙过去.第四种结果,乙退下来,丢面子,甲顺利通过.在这四种结果中,第一种是两败俱伤;三、四两种是一胜一败,第二种是两败不伤,这就是斗鸡博弈.在这个模型中,最优策略有两个,就是第三、第四两种选择,即甲退下来乙先过去,或者乙退下来甲先过去.因为两种选择对整个社会来说效益最大,损失最小.两虎相争勇者胜,如何处理竞争中的两虎关系呢?一般有四种办法:第一种是谈判,双方约定一个条件,其中一个先退下来;第二种是制度,建立一种制度,规定从南到北的先退,或者从北到南的先退,或者后上桥者先退;第三种是时间,双方僵持一段时间,谁先吃不住劲谁先退;第四种是妥协,妥协不一定是最优策略,但是至少可以保证取得次优结果.在工作生活中乃至处理国际关系时,得饶人处且饶人,退
博弈论的经典模型:情侣博弈
情侣博弈.假定一对热恋中的情侣,每周末见一次,必须见,否则活不下去.男的喜欢看足球,女的喜欢看电影.见面后,面临选择,看足球还是看电影?热恋中的情侣因为爱,会牺牲自己的爱好去满足对方.如果去看足球,男的满足程度为四个单位,女的满足程度是两个单位;去看电影,女的满足程度是四个单位,男的满足程度是两个单位.在这个博弈中,有三个变量非常重要.一个变量是顺序,就是谁先提出来,比如男的先提出来,女方尽管更愿意看电影,但是男方已经提出来了,她不愿意违背他,只好同意,结果他们就去看足球.相反的情况也是一样.第二个是一次博弈还是多次博弈.如果是多次博弈,双方就会大体上形成一种默契,这一周看电影,下一周看足球.第三个取决于感情的深度.处于依赖程度比较高的一方,对对方更加顺从照顾一些.一般而言,情侣之间的博弈是一个动态过程,因为恋爱就是双方之间较长时期的磨合、了解过程.如果我们假定情侣博弈是一个动态博弈,而且总是男的先决策,女的后决策,那么就会出现一种非常有趣的决策情景.就女方来说,无论男的是选择足球,还是选择电影,她的决策均为四个:一个是追随决策,就是男的选择什么,她就选择什么;二是对抗策略,就是男的选择什么,她偏不选什么;三是偏好策略,就是无论男的选什么,她都选电影,因为这是她的偏好;四是成全策略,就是无论男的选什么,她都选足球,因为足球是男的偏好,她宁可牺牲自己的偏好,而成全男方.情侣博弈在现实生活中到处存在,它让人们思考如何人去关心别人、理解别人,处理好人际关系.
一步还扩天空,都是从斗鸡博弈可以总结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