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好领导讲话稿(4)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00:18:36

怎样写好领导讲话稿(4)
怎样写好领导讲话稿(4)

怎样写好领导讲话稿(4)
4. 群众语言.在领导讲话中适当用一点群众语言,有时也会增强讲话的感染力.如某领导同志在讲发展农村经济时提出通过横向联合“发横财”、通过出口创汇“赚洋钱”,巩固发展乡镇企业“半壁江山”,推广“骑着黄牛奔小康”的经验等等,其中采用了不少群众语言,讲话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关于材料问题需要强调的两点是:第一,材料要积极用,但要服从、服务于讲话的主题和观点,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用理论、语录和中央指示要少而精,不要代替自己的阐述;用各种事例要选用最能说明观点的最典型的事例,要用得贴切,不要以此冲淡了观点;用典故、比喻、古语及群众语言,要用得自然,恰如其分,不要勉强、生硬.第二,用材料,就要大量地占有材料.古人讲写文章要“厚积薄发”,积之愈厚,发之愈佳.只有大量占有材料,使用材料时才有充分的选择余地,才能用上最好的材料.所以,担负起草任务的文秘人员,必须十分注重对材料的搜集、摄取和积累.要多读书、多看文件资料、多搞调查研究、多接触群众,不断丰富自己的“材料库”,逐步做到库存丰厚,常备不乏.
六、领导讲话稿的语言运用
(一)领导讲话语言的基本特点
所谓基本特点,就是起码的要求,一般的要求,是“合格”的要求,而不是“优秀”的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概括为“两通”、“一短”.
“两通”:一是通俗.讲话往往是靠人的听觉接受的,所以,要听讲人听清楚、听明白,语言就要通俗易懂.不要用那些生僻怪异、晦涩难懂的词语和术语.引用古语典故要注意听讲对象和语言环境,要使人能够理解.二是通顺.要做到文从字顺,语言通达,读起来上口,听起来入耳.不要用那些字面上虽能讲得通,但读起来拗口、听起来别扭的语言.
“一短”:就是句子要短.这也是从人的听觉习惯考虑的.不是说一律要用短句,但长句一定要少用,尤其不要用那种一口气读不完的长句.句子长了,作为书面材料阅读还可以,听起来容易连不上、听不清,产生误解,还容易使听讲人生厌.
毛泽东同志的讲话,非常突出地表现了“两通”、“一短”的特点,他的讲话语言可以说是“领导讲话体”的典范.如1942年关于《反对党八股》(《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830页)的讲话中的一段:
一个人写党八股,如果只给自己看,那倒还不要紧.如果送给第二个人看,人数多了一倍,已属害人不浅.如果还要贴在墙上,或付油印,或登上报纸,或印成一本书,那问题可就大了,它就可以影响许多的人.而写党八股的人们,却总是想写给许多人看的.这就非加以揭穿,把它打倒不可.
这段话非常通俗、通顺,最长的句子也才有 11 个字.读起来朗朗上口,并且很有气势.写讲话稿要能体现出它的基本语言特点,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写着读”、“读着写”,即边读边写,体验写出的句子是否好读,如果不好读、不上口,即使从文理上能讲得通也要修改.要做到“通俗易懂”,首先要做到“通俗易读”.
关于领导讲话稿语言的基本功特点,还有两种提法需要研究.一种是说领导讲话的语言应当“口语化”.什么是“化”?毛泽东讲过:“化”者,彻头彻尾、彻里彻外之谓也.所以,不能轻易讲“化”.领导者语言要通俗易懂,要多用口语,但通俗中要有庄重、高雅,不能全部用口语,一些口语在写入讲话稿时也要加以改造.领导讲话稿既要有口语的自由、灵活、简短,又要有书面语的规范、缜密、严谨.一种是说领导讲话稿中不要用“半文半白”的话.中国的文言文是前辈留下的宝贵文化财富,其中有许多言简意赅、并已为后人接受的优秀词语.有些词语可以“拿来”原封应用,有些则可以“改造”应用,这样就不可避免地要出现“半文半白”.在讲话稿中适当用一些文言可以增添文采,增强表现力和感染力.所以,问题不在于“半文半白”,而在于用得是否恰当,别人能否听得懂.总之,作为对领导讲话语言的基本特点表述的补充,要提这样两句话:通俗易懂,但不“口语化”;有文采,但不“文章化”.
(二)领导讲话语言的新意
这一段讲“新”和下一段讲“美”,就是要对领导讲话语言提出一些较高的要求,在解决“合格”问题的基础上进而解决“优秀”的问题.
1. 转换论述方式.这是在写领导讲话稿中经常应用的.因为领导讲话的一个普遍现象是承上启下,往往上级开了什么会,上级领导讲了什么话,下级也要开个类似的会,下级领导也要讲类似的话,这样就必须避免“下抄上”、“如法炮制”的问题.这样就需要转换一下论述方式,如换正面论述为反面论述或对比论述,换集中论述为分散论述,或换分散论述为集中论述等.比如,关于打击走私的意义,中央好几位领导同志都讲了,再一般地讲很难摆脱“照抄”,很难讲出新意.但某领导同志是这样讲的:
打击走私,不是一项一般性的工作,而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要部署;不是单纯的经济斗争,而是一场严肃的政治斗争;不是一件孤立的事情,而是反腐败斗争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可紧可慢的事情,而是摆在全党面前的一件刻不容缓、必须立即抓、大力抓的大事、急事.
这样,把正面论述转换为连续几个“不是,而是”的正反两面论述,把一般句式转换为排比句式,就讲出了新意和气势.
2. 进行具体分析.不是一般地、笼统地讲问题,而是展开讲,对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具体分析.进行具体分析的语言,决不可能是照抄来的语言,因此就很有可能产生出富有新意的语言.如某领导同志在讲一些职能部门转变职能迟缓、企业有不少意见时,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原因:
一是有些同志对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企业法》和《条例》,缺乏认真的学习,对新体制认识不够、理解不深,对部门工作如何适应改革的新要求,思想准备不足,工作不得要领;二是有些同志对“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的思想没有认真贯彻,仍然习惯于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那种“抓权、集权”的作风,习惯于把企业当作政府机关的附属物,对手中的权力恋恋不舍,对既得利益恋恋不舍;三是有些部门只抓业务、不抓队伍,结果管理混乱,队伍中问题很多,有些工作人员仍然在那里横行霸道,吃拿卡要,敲诈勒索,仗权谋私.
3. 提出新的要求.就是根据具体情况提出新的、具体的要求.而这种新要求本身就是新语言.如某领导同志在某市处以上干部大会上的讲话中,对该市提出了建设“四最”标准的现代化大都市的要求,即开放程度最高、市场发育最全、高科技外向型经济比重最大、经济实力最强,并分别对“四最”作了解释说明.这些,都体现出了浓郁的时代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