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政治全册复习提纲(人教版)!大概的就是:第一单元是责任的,第二单元是了解祖国的,第三单元是融入社会,第四单元是实现理想的.一定要全,越全越好,我是要写预习作业,所以才要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5 23:27:39

九年级政治全册复习提纲(人教版)!大概的就是:第一单元是责任的,第二单元是了解祖国的,第三单元是融入社会,第四单元是实现理想的.一定要全,越全越好,我是要写预习作业,所以才要的
九年级政治全册复习提纲(人教版)!
大概的就是:第一单元是责任的,第二单元是了解祖国的,第三单元是融入社会,第四单元是实现理想的.一定要全,越全越好,
我是要写预习作业,所以才要的,要学生用的!不要老师用的!

九年级政治全册复习提纲(人教版)!大概的就是:第一单元是责任的,第二单元是了解祖国的,第三单元是融入社会,第四单元是实现理想的.一定要全,越全越好,我是要写预习作业,所以才要的
您好!
九年纪政治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历史启示录
第一课 历史的足迹
1、五千年的文明
(1)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什么贡献?
答:五千年来,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勤劳勇敢的人民团结奋斗、开拓创新,创造了辉煌的中华文明,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推动了文明的发展.
(2)从哪些地方证明,中华文明曾经是世界上最强盛、最先进的文明之一?
答:a神农力耕、仓颉造字,中华文明是人类最早的文明之一;b诸子百家,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华灿烂文化的代表;c我国古代的天文、历法、数学、军事等都曾走在世界前列.
(3)世界各国曾纷纷派遣使者、留学生来华学习什么?
答:学习中国的文化艺术、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
(4)推本溯源的目的:坚信中国会更加富强
(5)回溯祖国的历史,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幅璀璨的画卷.我们为祖国曾经创造出伟大的文明而感到由衷的自豪.
2、百年沧桑
(1)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历经百年沧桑的原因?
答:a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以及国家的落后,b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c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
答:《南京条约》
(3)近代帝国主义对我国侵略造成的危害有哪些?
答:a帝国主义列强肆无忌惮地掠夺我国的宝贵财富,b破坏我国的灿烂文化,c侵犯我国的神圣领土、主权和尊严.
第二课 历史的昭示
1、发扬民族精神
(1)什么是民族精神?
答:是指民族文化的精髓.
(2)中华民族精神是什么?
答:五千年的奋斗、百年的抗争,中华儿女共同铸就了中华民族之灵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3)爱国主义的含义是什么?
答:对于自己祖国挚爱的深厚情感.
(4)爱国主义的表现?
答:a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和深切的眷恋,b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强烈企盼,c对祖国繁荣昌盛的坚定信念,d对祖国主权和尊严的坚决捍卫,e对卖国求荣的无比鄙视,f对爱国志士的无比崇敬.
2、没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答:a近代以来,为了救亡图存、强国富民,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可歌可泣、不屈不挠的探索和奋斗.b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c新中国成立初期,西方世界对我国实行全面封锁.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d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2)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
3、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1)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答:a没有先进的、正确的理论指导,没有找到解决中国问题的正确道路.b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c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控制和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了完全独立、拥有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国家.d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社会主义的本质?
答: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新中国成立50多年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3)为什么资本主义在中国走不同?
答:a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b封建势力反对走社会主义道路c中国的近代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三课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1、忧患可以兴国
(1)树立忧患意识的意义
答:a忧患可以兴国:b忧患可以促进我们保持警惕,居安思危:忧患会使我们卧薪尝胆,励精图治,迎头赶上.
(2)忧患的作用?
答:忧患可以促使我们保持警惕,居安思危;当祖国的发展处于低潮时,忧患会使我们卧薪尝胆,励精图治,迎头赶上.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2、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1)祖国兴亡,人人有责
(2)我国的现状和发展目标是什么?
答:中国还不发达,中国人民还不富裕,中国要赶上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还要走很长的艰苦之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次没有雪山草地,但同样面临历史和时代挑战的新长征.
(3)祖国对我们的寄托和希望是什么?
答:希望:我们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是21世纪社会主义建设的骨干力量.我们的成败决定着国家的成败.寄托:青少年必须从我做起,从先在做起,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在德智体几方面发展自己,使自己能够成为未来社会的栋梁.
第二单元 财富论坛
第四课 走向小康
1、感受小康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取得了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20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1万亿元,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2)恩格尔系数是指购买食物的支出在消费总支出的比例.其数值越小,说明生活越富裕;数值越大,则说明生活水平越低.
2、解读小康
(1)小康一词的来源?
答“小康”一词源于《诗经》,描述的是一种生活比较殷实,可以安然度日的社会经济状况.
(2)我国现代意义上讲的小康?
答:我国现代意义上讲的小康最早是由邓小平同志提出来的,也就是我国经济“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二步.
(3)我国现阶段小康的含义?
答: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
(4)我国现阶段达到的小康水平是什么?
答:我国现阶段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
(5)我国社会主义最基本的国情是初级阶段,至少一百年,即1956年—2050年左右.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答: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7)六个更加:a经济更加发展、b民主更加健全、c科教更加进步、d文化更加繁荣、e社会更加和谐、f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8)我国经济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 1981~1990,使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翻,基本解决温饱问题;
第二步 1991~2000,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 2001~2050左右,使国民生活达到世界中等国家水平.
(9)党和政府提出了在21世纪头20年,(20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即全面小康.
第五课 财富之源
1、财富基于勤劳
(1)财富与勤劳的关系
答:辛勤的劳动是创造财富的基础.要想获得财富,就得付出艰辛的劳动.
2、财富来自智慧与开拓
(1)为什么说财富源于开拓创新?
答:a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要想发展经济,创造更加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必须要有开拓进取的精神.B只有积极开拓,锐意进取,才能不断地超越原有的发展水平,为国家和社会创造更多财富;只有不断开拓创新,才能为个人和企业乃至国家创造更多的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3、科技创造财富
(1)科技是第一生产力:a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因素是什么?b创造财富的重要途径是什么?
答:a科学进步和科技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B依靠科学进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科学技术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原因
答:在我国,科学技术对于加快传统工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进程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它有力的促进了传统经济向现代化经济的转轨,提高了经济效益.
4、开拓创造财富的源泉
(1)社会财富源于什么?
答:a劳动b科学技术c智慧和开拓精神d资本e管理
(2)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是什么?b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答: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发展生产力,创造财富,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B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形成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
答: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4)我国初级阶段的分配原则和分配制度是什么?
答:原则: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制度: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第六课 财富中的法与德
1、合法致富,依法纳税
(1)只有走合法经营的道路才是生财之道
(2)法与义的关系:相辅相成、同源共生
(3)见利忘义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可取的.
(4)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a税收的意义b特征c用途
答:a按照法律规定,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基本形式;b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c公共事业的发展,公共事业工作人员的工资;平衡分配的杠杆;经济固定的重要手段.
2、富而思源,富而思进
(1)我国的富民政策
答: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3、勤俭节约,文明消费
(1)为什么要勤俭节约?
答:a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b勤俭节约是治国安邦之道;c勤俭节约是现代企业家取得成就的法宝;d勤俭节约是人的美德.
第三单元 同在阳光下
第七课 关注弱势群体
1、社会生活中的弱势群体
(1)弱势群体的含义:
弱势群体,也叫社会脆弱群体、社会弱者群体,是指依靠自身的力量或能里无法保持个人及家庭成员最基本的生活水准、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支持和帮助的社会群体.
(2)弱势群体的特征:
a社会弱势群体是其个人及家庭生活达不到社会认可的最基本标准的群体;b社会弱势群体靠自己的力量无法改变目前的弱势地位;c要改变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需要国家和社会力量给予帮助或支持.
(3)弱势群体的种类:
a农村贫困人口、b城市下岗失业人员、c残疾人、d遭遇灾害的人群.
(4)对弱势群体,需要国家、社会外力给予特殊的关照.
2、走进同龄人
(1)同样的花季,生活处境却不一样.
第八课 日月无私照
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以生命的平等为基础,体现为人格和各项基本权利的平等.
1、平等的真谛
平等的含义是:人们在社会、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和地位
(1)人生是平等的:
虽然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在种族、民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受教育程度等方面总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异,但每个人的生命都同样宝贵、同等重要,每个人的人格尊严都应得到同等的尊重.
(2)维护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是谁的责任?
答:a一个合理社会的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b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责任和义务.
2、平等的脚步
(1)中共党为追求平等做了大量的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2)我国在社会生存在的不平等的现象及原因:
现象:在社会资源的分配上还存在地区之间、群体之间和个人之间的不均衡.
原因:受到自然和历史等方面条件的限制,加之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
材料分析题:申纪兰是太行山上一位普通的农民.1952年,她作为新中国唯一的农民妇女代表,参加了在丹麦召开的世界妇女代表大会.1954年,她被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她代表人民为通过我国第一部宪法和选举我国第一代国家领导人投下了神圣的一票.至今,她已经参加了10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申纪兰作为一名普通农民参与行使国家权利,说明了什么?
答:充分说明我国人民平等的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
第九课 和你在一起
1、共享阳光
(1)我国政府在扶贫济弱方面有哪些举措?
答:a在全国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b建立和实施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2)有哪些组织?
答:a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b扶贫基金会.
(3)发展教育事业
a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上学问题.b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善的资助困难学生的政策体系.c教育部还明文规定各高校都必须建立“绿色通道”制度.
(4)农民工权益保障
(5)法律援助
(6)政府还通过帮助残疾人康复、入学和就业,对艾滋病患者(或感染者)实施救治和关怀政策.
(7)中国扶贫基金会是什么机构?
答:慈善扶贫机构.
2、我们的关爱
(1)社会弱势群体最需要什么?
答:a来自社会的实际帮助(物质上)b来自社会的支持与尊重(精神上)
(2)帮助弱势群体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a使社会稳定b使社会协调发展
(3)中学生应该如何对待弱势群体?
答: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学会尊重,学会关心,学会宽容,学会理解,学会帮助.
(4)我们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会有什么收获?
答:a丰富自己的阅历b学到更多的知c得到了他人的尊重d可以获得更多的帮助e心灵越来越善良.
材料分析题:1.在暴风雨后的一个早晨,一个男人来到海边散步,他注意到,在沙滩的浅水洼里,有许多被暴风雨卷上来的小鱼.它们被困在浅水洼里,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吸干,被太阳蒸于,这些小鱼就会因干涸而死亡.他慢慢向前走,突然看见一小男孩,走得很慢并不停地弯下腰,将小鱼从水洼里捡起,吃力地把它们扔进大海.终于,这个男人忍不住走了过去,对小孩说:”水洼里有成千上万的鱼,你救不过来的.”“我知道”.“哦,那你为什么还扔,谁在乎呢?" “这条鱼在乎!”小孩子一边说,一边捡起一条小鱼扔进大海.“还有这一条,这一条…….”
阅读材料后请回答.
(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为什么?
生命是顽强的,也是脆弱的.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里,需要每一个人去关爱与呵护周围的生命,特别是野生动物.因为,它们是与我们同住地球家园的朋友.
(2)我们应该怎样珍爱自己的生命?
a永不放弃生的希望.世界因生命而精彩,珍爱生命的人,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遇到多大挫折都不会轻易放弃生的希望.b肯定生命、尊重生命.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珍爱自己生命的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生命.c延伸生命的价值,让有限的生命焕发光彩,并为之不懈努力,不断延伸生命的价值.
第四单元 又到两会时
第十课 聚焦两会
(1)什么是两会?
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人民当家做主
(1)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形式或者根本途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人民代表大会:①国体(即国家性质)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②政体(即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或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权利机关,每届任期5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当年的大事.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选举和罢免国家机关领导人的权利,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可制定和修改法律.
2、共商国是(国是:国家大计)
(1)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含义(性质)?
答: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①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③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2)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只能?
答: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
(3)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作用?
答:一个个意见和建议,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好评,为中国共产党和我国政府进行民主、科学的决策提供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据.(政协的作用)
(4)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题?
答:团结和民主是人民政协的两大主题.
(5)人民代表大会与政治协商会议的区别?
答: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①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③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而人代会是国家的权利机关,人代会是国家决策机关,人代会由人民代表组成.
(6)政协委员的作用是什么?
答:政协委员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真实民情,广泛集中民智,高度关注民生.
第十一课 神圣的一票
依法有序地参与选举,既是人民行使当家做主权利的重要方式,也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最重要途径.
1、选票的分量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们最基本的政治权利.
(2)选举权:指公民按法律规定享有选举国家代表机关代表,或者其他由选举产生的国家机关领导人的权利.
(3)被选举权:指公民按法律规定享有被选举为国家代表机关代表,或者其他由选举产生的国家公职机关人员的权利.
(4)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条件:①年满十八周岁;②具有中国国籍;③依法享有政治权利.
(5)选举的程序
推荐 讨论 组成 乡(镇、街道)代表大会
选民 代表候选人 正式代表候选人
县(区)代表大会
选举 组成 选举 组成 选举
市人民代表 市人代会 省人民代表 省人代会 全国人民代表
2、基层民主
(1)基层民主的内容: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2)基层民主的形式:①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最基层的群众自治组织.②居民委员会是城镇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③职工代表大会.
(3)健全基层民主有什么重大意义?
答:①有利于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人翁作用;②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基层民主生活,逐步提高人民群众的民主素质.
第十二课 法律的尊严
1、依法治国(1997年,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上提出)
(1)依法治国的概念: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管理国家事务.
(2)依法治国的目标: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物,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
(3)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4)依法治国的意义:①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②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就没有可靠保证.③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5)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要求是:①有法可依、②有法必依、③执法必严、④违法必究.
(6)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
(7)有法必依,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①公民的活动要符合法律的要求,②一切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也必须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不折不扣地依法办事.
(8)执法必严,要求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在执行法律时,必须严肃、严格,做到认真准确、不枉不纵.
(9)违法必究,要求对一切违法行为都追究其法律责任,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即:法律对全体公民都有普遍的约束力.
(10)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享有法律规定以外的特权.
(11)依法治国四方面要求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作为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要求,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统一整体.只有实现了这四个方面的统一,社会主义法制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国家的长治久安才有可靠保证.
(12)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产生
宪法 普通法律
不得抵触
根本大法、母法 子法
2、与法同行
(1)我国法律的本质:法律体现着国家和人民的意志,代表着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2)尊重法律的意义:①尊重法律,是富有正义感、追求公平的具体体现.②尊重法律,追求公正,应该成为我们的基本素养.
(3)为什么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答: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两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有些权力就是义务.公民既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又要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4)劳动权、受教育权、监督权是权利也是义务
(5)如何保证我们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违背人民的意愿,严格依法办事呢?
答:①党的监督;②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③人民群众的监督;④社会组织的监督.
(6)民主监督制度包括哪些监督?
答:①人民群众的监督;②社会组织的监督.
(7)监督权是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行使监督权,目的就是督促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为人民谋利益.
(8)自觉履行相应的义务,我们就是为国家的繁荣、社会的安宁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也奠定了自己幸福生活的基础.
(9)行使监督权的方法有哪些?
答:①向人大代表反映情况,由人大代表向人大提交议案;②给主管部门及负责人写信,拨打联系电话,或当面反映情况;③通过新闻媒体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
(10)法制社会对公民的基本素养是什么?
答:①树立法制观念;②掌握法律武器,自觉地遵守和维护法律,养成依法办事的观念和习惯;③同违反法律和破坏社会主义法制的行为作斗争.
第十三课 我们的“议案”
1、体验人大代表
(1)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利的直接行使者.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从根本上保证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的制度.各级人大代表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人员,代表人民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是人民利益和意志的忠实代表.
(3)人大代表的职责:①在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期间,他们代表人民行使神圣权力,决定国家和地方的重大事务.②在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他们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到工厂车间,到农户田头,调查研究,了解民意.
(4)人大代表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与人民群众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
3、我们也来做“议案”
(1)写议案的方法:
第一步,发现问题,并将最有价值的问题确定为议案主题.
第二步,想出解决方案.
第三步,整理成文.
最后,郑重地签名.
很正式的提纲
可以直接对着抄
哈哈

第一单元 承担责任 服务社会
一、本单元的地位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紧密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展开。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的主题是“责任与使命”,重点探讨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根据学生生活和成长的轨迹,学生在认识自我、学会与他人交往、正确行使权利和自觉履行义务的基础上,学会对自己负责、对集体负责、对国家和社会负责...

全部展开

第一单元 承担责任 服务社会
一、本单元的地位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紧密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展开。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的主题是“责任与使命”,重点探讨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根据学生生活和成长的轨迹,学生在认识自我、学会与他人交往、正确行使权利和自觉履行义务的基础上,学会对自己负责、对集体负责、对国家和社会负责。只有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才能自觉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勇于推动社会的发展。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把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作为第一单元的主体内容,可以为后面讲述认清基本国情、肩负使命等教学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本单元的内容结构
本单元由主题探究“学会承担责任,做负责任的公民”和第一课“责任与角色同在”、第二课“在承担责任中成长”组成。其中,第一课设两框,第二课设三框。
三、本单元的主题探究活动建议
1. 设计目的
设计本主题探究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承担责任的情况,使学生认识到自觉承担责任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并且对自己做的事情负责,让学生在承担责任中既感受到压力,又感受到成长的喜悦。

学生的成长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并不是到了九年级才开始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本单元的主题探究活动告诉学生,在以往的学习和生活中,很多学生已经开始承担了不少责任,培养了自己的责任意识和履行责任的能力。但很多情况下,这种行为都是无意识的,甚至是被动的。主题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承担责任的实际情况,体验承担责任的感受,提升自己的责任意识和履行责任的能力,从而负责任地投身于社会实践,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

2.操作建议

(1)让学生回顾自己初中阶段的生活,列举自己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会承担哪些责任,还有哪些责任应该由自己承担,但自己还没有主动、自觉地承担。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一方面看到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多,从而感受到成长的喜悦;另一方面也清醒地认识到可能还有一些责任自己没有很好地承担起来,这既不利于个人的成长,也不利于对他人、集体、社会和国家尽责。

(2)让学生回顾在承担责任的过程中,自己最深的体会和感悟是什么,自己的责任意识和履行责任的能力是如何在承担责任的过程中培养和锻炼起来的。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范围的扩大,青少年应该承担的责任也越来越多。例如,第一次自己骑车到学校,第一次自己洗衣服,第一次照顾生病的同学,第一次接受老师的任务出一期黑板报等。每一次承担责任,带给学生的可能既有紧张、担忧、害怕、劳累、辛苦,也有喜悦、自信、成就感等。要让学生认识到这些感受都是正常的,都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必然经历的。

(3)让学生每个星期记录自己本周内承担责任的基本情况,包括自己主动承担了哪些责任,还有哪些责任自己没有很好地承担,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是什么。一个月后,教师可利用课堂时间或课余时间让学生交流探讨,引导学生明确承担责任的重要意义、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应该掌握的方法。

3. 应注意的问题

(1)提示学生注意,每一个人应承担的责任是多方面的。随着所处环境和场所的变化,我们的角色不同,需要承担的责任也不同。教师宜鼓励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回顾和思考自己在扮演不同角色中(如作为学生、子女、公民等)承担责任的情况。

(2)要引导学生体会承担责任的积极意义。在承担责任的过程中,学生会有各种各样的体会和感受,也会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难。教师宜引导学生认识到,承担责任就意味着要克服困难,体验酸甜苦辣;不敢承担责任、逃避责任的行为,是对自己、对他人不负责任的表现。

(3)鼓励学生自觉承担责任,在承担责任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能力。承担好自己的责任,需要一定的能力作基础。教师要告诉学生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一次一次承担责任的过程中逐步提高的,鼓励学生勇于承担责任,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第二单元 了解祖国 爱我中华







一、本单元的地位

肩负民族振兴的使命,是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的内在要求。随着学生年龄的日渐增长,九年级学生的生活范围逐渐从家庭、学校扩展到社会。听从祖国和人民的呼唤,自觉地承担报效祖国、奉献社会的重任,是每一个中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要肩负起这一光荣的责任和使命,就要既看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又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仍然比较落后的现实,看到我们国家还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想问题、办事情,时时处处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就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理解为什么我们党和政府要实行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为什么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为什么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就要了解我们伟大祖国辉煌灿烂的文化,感悟伟大的民族精神的力量,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做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弘扬者和传播者,做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者、培育者和建设者。只有全面、深刻地了解我们的祖国,认清基本国情,我们才能在将来更好地参加祖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更好地肩负起振兴中华的重任。

可以看出,本单元既是对第一单元内容的深化,又是学生更好地学习第三单元内容的基础。

二、本单元的内容结构

本单元由主题探究“图说国情与国策”和第三课“认清基本国情”、第四课“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组成。其中,第三课设三框,第四课设四框,第五课设两框。


三、本单元的主题探究活动建议

1.设计目的

设计本主题探究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收集材料,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加深对基本国情和基本国策的理解。

学生平时的吃、穿、住、行、用,平时的所见所闻,都反映了社会的变化。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多方面收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技、祖国统一等方面的图片材料,收集有关我国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图片材料,分门别类地进行总结,有利于学生多角度地了解我国的国情,有利于学生理解现阶段我们党的基本路线及一系列方针政策,有利于学生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

收集、总结材料的过程,也就是一个自我提高、自我发展、自我教育的过程。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的东西虽然不如书本知识那么系统、全面,但是,亲身经历的感受是不一样的。走出校园,分组了解周围的工业、农业、人民的生活情况,有目的地收集材料,思考问题,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活跃思维,提高动手能力,有利于把书本知识与实践知识统一起来。

通过这一探究活动,特别是通过本单元后面的学习,学生能从许多平常看似耳熟能详的事物中悟出深刻的道理。例如,从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还停留在用牛耕地、许多人还只有初中或小学水平,就能更深刻地认识到我国生产力水平还比较落后、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还比较低这一现实。



2.操作建议

(1)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选出负责人,明确收集图片的主题及活动结束的期限。

(2)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利用报刊杂志、网络等多种渠道收集材料。

(3)各小组在讨论的基础上确定行动的路线、时间和要达到的目的。

(4)收集、整理各小组的图片资料,鼓励学生交流各自的心得体会,写出精彩的旁白,办一期壁报。

(5)在适当的机会邀请家长、班主任、学校领导参观壁报。



3.应注意的问题

(1)收集材料的全面性。一是范围要广,既要包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材料,也要包括现阶段我国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还不高等方面的材料;既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也要包括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

(2)收集材料的渠道宜多样化,不要拘泥于一个方面。有的学生可能只注重从网络上下载资料;有的学生可能不愿意深入生活、亲身体验,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这些情况多加引导,如可以结合某一小组在生活中收集到的十分生动而典型的图片,作一些带有导向性的评析,引导学生敢于走出课堂。

(3)结合探究活动适当作一些拓展。例如,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在探究过程中,自己扮演了什么角色;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心得;各小组选派一名代表交流经验等。

(4)每一个环节都要把握好,做到环环相扣,步步落实,不流于形式,体现自主、探究、合作的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提高学生探究的能力。

第三单元 融入社会 肩负使命







一、本单元的地位

中学生要自觉地肩负为祖国献身、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和使命,更好地融入社会,就要在了解我国基本国情和基本国策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内容。社会生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包括经济、政治、文化这三个既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的领域。要更清楚地了解我国社会,就要具体了解在我们国家,人民作为国家的主人是怎样行使自己的权力的,做到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的利益,依法规范自身的行为,依法参与政治生活;就有必要知道,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适合我国社会性质和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利于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提高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学会理财、合理消费,是参与社会经济生活的必然要求;还应该清楚,社会主义社会既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也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要自觉地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自觉地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把自己培养成为“四有”新人。

第三单元的内容是对第二单元内容的具体化,更好地了解第三单元的内容,有利于更深刻地理解第二单元的内容。同时,第三单元对于学生了解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确立共同理想,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统一起来,具有基础性作用。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服务社会的重要基石。

二、本单元的内容结构

本单元由主题探究“关注校园周边文化、参与精神文明建设”和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第七课“关注经济发展”、第八课“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组成。其中,第六课设三框,第七课设三框,第八课设两框。


三、本单元的主题探究活动建议

1.设计目的

融入社会,重在参与。但是,参与不应该是盲目的,而应该是有目的、有过程、有感悟、有收获的。如何引导学生逐步做到这一点呢?答案在于不断实践。本主题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对校园周边文化环境有重点地进行调查,了解文化设施的种类、数量,了解学生的文化消费水平及文化营业场所是否有违规行为等。在调查的基础上,学生写出一份调查报告,针对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可以看出,这一发现问题、提出建议、行使监督权的过程,就是重在参与、体验、感悟、提高的过程。



2.操作建议

(1)以小组为单位,以自我推荐的方式,选出组织者。

(2)结合平常的观察,小组讨论校园周边文化环境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对同学有哪些不良影响。

(3)以小组为单位,列出调查提纲。

(4)用适当的方式,如不定期抽查等,了解情况,做好记录。

(5)小组针对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倡议,行使监督权。

(6)各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情况,总结经验教训。



3.应注意的问题

(1)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对于一些中学生来说,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了解社会,可能有畏难情绪,教师要有针对性地鼓励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大胆地深入生活,践行从书本上学到的道理。

(2)活动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一些学生在调查过程中可能比较盲目,没有正确的方式方法,不能发现问题。对此,教师在进行主题探究活动之前,应该让学生做好准备,鼓励学生制订比较详细的调查计划,提出切实可行的倡议,并在全班进行评比,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结合学生提出的倡议,教师宜鼓励学生用实际行动加以响应,引导学生自觉拒绝各种负面文化的影响,保持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鼓励学生结合所学过的知识及当地的实际,行使监督权。

(4)为了更好地增强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提高他们依法维权的能力,教师还可以结合这一主题探究,与班主任联系,组织一次演讲比赛、作文比赛,以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第四单元 满怀希望 迎接明天







一、本单元的地位

本册教材的主题是“责任与使命”,重点探讨个人与国家、社会的关系。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在了解基本国情、基本国策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使命感,认识到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立志报效祖国。这部分学习内容,旨在结合学生的亲身体验,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的情感,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和开拓创新精神。

作为本册教材的最后一个单元,本单元还要帮助学生解决人生发展阶段上的一些重要问题,如实现个人理想的问题,如何应对即将来临的中考问题,如何选择未来的人生道路问题,如何面对未来社会的挑战等。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以学生成长中的问题作为全书的落脚点,体现了对学生成长的关注。



二、本单元的内容结构

本单元由主题探究“放飞我们的理想”和第九课“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第十课“选择希望人生”组成。其中,第九课设两框,第十课设四框。



三、本单元的主题探究活动建议

1.设计目的

理想、考试、选择、终身学习都是学生必须面对的人生课题。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开始对自己的未来作出较明确的设想,但不知道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他们感受到考试的压力,却不知道如何缓解;认识到理性选择对人生的重要意义,却又不知该从现在起做哪些准备;初步感受到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却不明确该怎样面对社会的挑战。

主题探究活动“放飞我们的理想”的设计意图,旨在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理想,懂得理想的实现过程就是要不断克服困难、付出努力的过程;学会慎重对待人生中的重要选择,经常对自己的选择进行反思、总结,以提高自己的选择能力;珍惜在学校学习的机会,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2.操作建议

本探究活动最好在单元学习完成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请学生准备三张精美的纸张或卡片,用文字或图画等形式为自己设计三张“名片”。

第一张“名片”主要反映学生现在的有关情况。例如,姓名、年龄、身高、学习状况、兴趣特长;个人的理想,包括学业、事业、家庭、休闲、自我成长等。“名片”还要留下一定空间,请自己认为重要的人写上他们的看法和建议。

第二张“名片”要反映自己在20岁,已经成人时的情况:设想自己在18岁时所做的一次重要选择(大多数学生在当时经历了高考或成人这一人生重要的关口);设想自己对选择的态度,是慎重选择还是随意选择,是自己选择还是听从他人的安排等;设想自己阶段目标的实现情况(如是否考上满意的大学,读了自己满意的专业等);设想自己在这一阶段的学习情况,重点提示那些认为自己已经工作的学生,到时是否还要继续学习,通过什么方式进行学习等。

第三张“名片”要反映初中毕业30年时(大约45岁到50岁之间)的情况:设想自己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可能遇到哪些重大困难,面对这些困难时自己的态度,设想自己理想的实现情况;设想自己的一生还可能遇到哪些重大选择,自己如何作出选择;设想自己那时的学习情况,是以何种方式继续学习,自己的学习对工作的帮助;设想自己对社会作出了哪些贡献;设想自己以过来人的身份,对那时的中学生有怎样的忠告。

完成三张“名片”后,教师可在课堂利用一定时间分小组进行交流,让同学彼此交换意见。教师还宜鼓励学生就这三张“名片”听取老师和家人的忠告,作适当的调整。

教师建议学生珍藏这三张“名片”,在人生重要的关口能够用理想激励自己,用自己和他人的智慧帮助自己,用持续的学习充实自己,为自己成就一个美好的未来!



3.应注意的问题

(1)这三张“名片”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名片,而是学生对未来的一种设想。学生或多或少都对自己的未来有一定的打算,但往往都是非常模糊的、不确定的。通过这一活动,可以使学生更加明确自己的理想,初步认识到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会面临许多困难,懂得面对困难时该采取何种态度,从而避免盲目性。因此,教师宜指导学生认真对待主题探究活动,精心设计、制作这三张“名片”。

(2)本探究活动要与本单元的主题“责任与使命”有机结合起来。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人生历程是与祖国的前进步伐紧紧相伴的。10年后,党的十七大制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已经实现,我国的综合国力将再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的小康生活将更加宽裕。那时候,现在的初中生20岁左右,正是羽翼丰满、蓄势待发的年华。30年后,我国的经济将更加发展,各项制度将更加完善,多少代中华儿女渴望实现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将成为现实。到那时,现在的初中生正处于人生的收获季节。所以说,现在的初中生是幸运的一代,也是肩负重任的一代。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树立责任感与使命感,教师还应进一步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树立远大志向,并把这个远大志向落实在每一天的学习生活中。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培养良好品德、掌握过硬本领、锻炼强健体魄,才能更好地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

(3)在小组进行交流活动时,教师应要求学生认真听取他人对自己未来的设计,提出自己中肯的意见,不要随意批评学生。

收起

这种问题老师都会帮你解决的,初三一年基本老师就会给你总结的,不用这么着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