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17:09:52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
教学的效果 从必要性方面来说,阅读对一个人的发展极为重要.一个人不阅读,也可以听话、说话,但是那种“学习”,难以超越自己的生活范围.阅读却能把人带入到广阔的社会和自然的空间,才能使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才能使人了解古往今来;人们通过阅读,不但获得信息,而且在情感上、思想观念上、意志品质上得到熏陶;阅读对开启人智力的作用也不可低估……阅读能力是一个人学习各门课程、获得终身发展的最基本的学习能力.从阅读的重要性来看,我们的学生不是读得太多,而是读得太少.有人统计,中国孩子的阅读量,仅是欧美孩子的1/8.文本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其他交流方式不可替代的,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不少人变得浮躁,不能沉下心来读文本,沉湎于读图、看多媒体,因此更有必要强调加强阅读.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那应该怎样提高新课标下的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呢?笔者认为新课堂应该是充满生命活力,充满了人文关怀、问题探索、知识魅力的过程.阅读应该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成为学生自觉的行为,真正实现学生内心的需求和愿望.要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不把学生看成被动接受的对象;不仅仅要求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还要会对课文结构进行解读;学生可以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敢于对老师的“权威”答案提出质疑.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必须成为学习的主人,也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能应以教师的分析、解释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和思维.教师应让学生处于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应想方设法给学生创造多种多样阅读的机会,调动和发挥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一个自由的天地里,充分施展他们的手脚,锻炼他们的才华.正如作家肖复兴所言,“能热爱读书并能懂得怎样读书,对于一个孩子真是最大的财富.”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方面,我的做法是:一、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说,“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是语文教学“悬着”的“明晰目标”.“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一辈子受用不尽.”小学生应当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主要有① 每天阅读;② 读书动笔;③ 带工具书阅读;④ 勤问.培养好习惯,光提要求和讲解无济于事,要多督促勤检查.养成了这些好习惯,什么都“好像出于本能”,语文就不需要教了.可以说,培养语文学习习惯的过程,就是培养自学能力的过程;各种语文学习习惯一经养成,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不须教就实现了.二、创设意境,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学生具有爱玩、喜动、好奇和凭兴趣做事的心理特征.教师应把学生这些特性与起步阅读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在兴趣的氛围中去阅读.在教学中设法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意境,能激发学生,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及乐趣.”这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 创设良好语言环境.教师的教学语言既是承载教学内容的载体,又是对学生的语言样本.笔者身处闽南农村,众多学生从小生活在方言区里,普通话讲得不正确、不流利,常常夹带方言语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要注意使用语言的规范性.教学语言不但要清晰、准确,而且要符合学生的心理.低年级的语文老师,在运用语言时,要有童趣、有激情、有感染力,使学生由喜爱教师的语言,到喜爱教师教的语文课,再到喜欢学语文,并一直保持学习语文的热情.《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导言,尽快把学生引入语文的情境上来,使他们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渴望阅读,期待阅读.同时,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导言”和“结语”,更要讲究教学语言艺术,还要体现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贯穿于与学生的交流过程. 音乐渲染气氛.运用音乐来渲染情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课文中的形象、画面及作者的感情.教师精选那些和课文内容、意境、作者情感相一致的乐曲.教学开始时营造气氛,教学过程中烘托气氛.也可以采取配乐朗读等形式,既能体现学科之间的整合,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角色表演展示.在那些描写人物形象、动物形象的课文中通过学生和教师分别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表演,学生既熟悉了角色和课文内容,又在展示情境中自然而然地由入境而入情,逐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作者表达情感的体验.《小母鸡种稻子》这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涉及稻子及种稻子的过程,对于农村的孩子并不陌生.学习本文时,我设计一个分角色表演.根据课文内容,先让学生在小组内分角色表演“小鸡、小鸭、小猫、和小猪”,再由各组推荐一个同学,合作表演,以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和习惯,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三、启发学生在阅读中积累. 积累,顾名思义,靠的是日积月累的功夫.毛泽东说过“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这里所说的“苦功”就是指多读多写.不熟读、背诵、博览大量的诗文,不进行相当数量的练笔,要想学会读写是不可能的.低年级学生只对动感强的事物或事情过程中动感强的感受兴趣,注意的过程也是以无意注意为主.因而,教师在语言表达和积累方面,首先要增强学生的语言感受力.例如学生反复读课文后,提问学生觉得哪一段或哪些句子写得美,美在哪里,引发学生讨论、思考;然后做一些必要的提示和总结,再让学生品读.久而久之,学生便能形成一定的语言审美观.其次,要增加学生的词语积累.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在口头或书面表达时,如果没有丰富的词汇就不能准确地描绘事物,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注意词语积累显得尤其重要.鼓励学生采取“经常翻看”以及多诵读、多记忆等方法进行积累.同时,学到好的词、句、段时,引导学生体会“好”在哪里,同时让学生做好笔记.引导学生多举例,多运用,进行理解性的记忆.四、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会阅读. 有目标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是提高阅读速度和质量的有效策略.这里的“目标”,首先是指导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阅读计划.补充与课文同步的阅读材料.如每次学习完一篇课文,引导学生阅读与北师大版相配套的《同步阅读文库》.这样,可以让学生明确读什么,为什么读,怎样读.其次是指导学生关注语文教材中重要文章所表达的重要语句,关注自己认为重要的语句或信息,使学生在阅读中能有区别地阅读重要的和非重要的信息.平时注意引导学生学会精读吟诵,学会快速阅读.五、给学生提供充裕的读书时间. 方法的掌握和习惯的形成,要有时间的保证.教师在每节课要给学生一定的读书时间,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阅读和思考,进行圈画勾点,理解体会.利用早读等时段,加强训练.课后可适当布置一些阅读训练篇目,不定期举行一些朗诵比赛或讲故事比赛,多鼓励学生去认真读书,让每个学生都有认真读书的时间和兴趣.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终生受益.六、与家长一道努力,加大学生课外阅读份量. 记录、蕴藏人类智慧的物体,除了文物、建筑、音乐,更多的是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之中.新大纲强调:"要结合课文的阅读,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朗读、默读和复述,学习精读、略读、浏览,学习利用阅览室、图书馆、网络等到查阅资料,培养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现代社会是信息化、全方位开放的社会,很大一部分信息的来源存在于课外书籍中.要引导学生充实自己的认知世界,就必须借助于课外阅读,让学生涉猎多种科目.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为学生获取广泛的知识创造良好的条件.科任老师、班主任和学校的校长多应该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教育心理学家凯洛博士说,家中有百科全书、杂志等课外读物,能促使孩子学业进步、热爱吸收知识.台湾有人做过一项调查,发现高成就学生的学习环境是:(1)干扰较少;(2)有独立的书房;(3)有较多的课外书.可见,加强课外阅读,不仅是时代对语文教学的呼唤,更是世界范围教育成功的经验.语文教学,一定要在大语文观的指引下,把课外阅读纳入语文教学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