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几何(直线方程)题目.两个定点A(0,a),B(0,b)(a>b>0),在x正半轴上求一点C使角ACB最大.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15:09:51

解析几何(直线方程)题目.两个定点A(0,a),B(0,b)(a>b>0),在x正半轴上求一点C使角ACB最大.
解析几何(直线方程)题目.
两个定点A(0,a),B(0,b)(a>b>0),在x正半轴上求一点C使角ACB最大.

解析几何(直线方程)题目.两个定点A(0,a),B(0,b)(a>b>0),在x正半轴上求一点C使角ACB最大.
设C(x,0)
则tan∠ACB=tan(∠ACO-∠BCO)=(a/x-b/x)/(1+ab/x)
=(a-b)/(x+ab/x)

我们设点C(c,0)
角ACB 不大于90度
我们设角BCO为x 角ACO为y O为原点
角ACB = y-x
那么tan(y-x)越大 角ACB也越大
tan(y-x) = (tany - tanx) / (1+tanxtany)
tanx = b/c tany=a/c
则tan(y-x)= (a-b)/(c+ab/c)
分母越小表...

全部展开

我们设点C(c,0)
角ACB 不大于90度
我们设角BCO为x 角ACO为y O为原点
角ACB = y-x
那么tan(y-x)越大 角ACB也越大
tan(y-x) = (tany - tanx) / (1+tanxtany)
tanx = b/c tany=a/c
则tan(y-x)= (a-b)/(c+ab/c)
分母越小表达式越大
对分母求导 1-ab/c^2
导数为0则分母极小值
故 c取 ab的平方根 (ab)^(1/2)

收起

解析几何(直线方程)题目.两个定点A(0,a),B(0,b)(a>b>0),在x正半轴上求一点C使角ACB最大. 解析几何,直线及方程 解析几何初步 直线的方程的题目已知点A(0,-k),B(2,3),C(2k,-1)共线,则k的值为? 问道解析几何请用共点直线系做,已知(k+1)x-(k-1)y-2k=0为直线l的方程,求证:无论k取何实数,直线l必过定点,并求出这个定点的坐标 立体解析几何直线的方程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直线及方程 一道高中解析几何题若一动点M与定直线l:x=16/5及定点A(5,0)的距离比是4:5.1,求动点M的轨迹的方程;2,设所求轨迹C上有P余两定点A和B(-5,0)的连线互相垂直,求|PA|*|PB|的值. 解析几何(直线与圆)当a为任意实数时,若直线ax-y-2(a+1)=0恒过定点M,则以M为圆心并且与圆x^2+y^2+2x-4y+1=0相外切的圆的方程是__________.(x-2)^2+(y+2)^2=9】 平面向量与解析几何已知a>0,向量c=(0,a),i=(1,0),经过原点O以c+λi为方向向量的直线与经过定点A(0,a)以i-2λc为方向向量的直线相交于点P,其中λ∈R.试问,是否存在两个定点E,F,使得│PE│+│PF│为 21.解析几何,圆与直线解答题已知动圆过定点P(1,0),且与定直线L:x=-1相切,求动圆圆心C的轨迹方程. 高中解析几何(抛物线)已知A,B是抛物线x^2=2py(p>0)上的两个动点,O为坐标原点,非零向量满足|向量OA+向量OB|=|向量OA-向量OB|①求证:直线AB经过一定点②当AB的中点到直线y-2x=0的距离最小值为(2 解析几何,直线与圆的问题已知两定点a(-1,0),b(1,0),求道a的距离与到b得距离之比为一常数λ(λ>0)的动点P(X,Y)的轨迹方程,并说明他表示说明曲线(要说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 直线ax+y-4=0恒过定点A,直线y=kx+k恒过定点B,则直线AB的方程为 请教一道解析几何(直线方程)题目.三角形ABC中,A(3,-1),边AB的中线直线为6x+10y-59=0,角B的平分线直线为x-4y+10=0,求直线BC方程. 提问解析几何(直线方程)的题目.三角形ABC中,A(3,-1),边AB的中线所在直线为6x+10y-59=0,角B的平分线所在直线为x-4y+10=0,求直线BC方程. 关于椭圆.三角形ABC的两个定点A B的坐标分别为-6 0 6 0 边AC BC所在的直线斜率之积等于-9/4 求定点C的轨迹方程 求助高手 一道解析几何在梯形ABCD中,AD垂直于CD,AB平行于CD,A,B是两个定点,其坐标分别为(0,-1),(0,1),C,D是两个动点 0分且满足|CD|=|BC|.(1)求动点C的轨迹E的方程;(2)试探究在轨迹E上是否存在 关于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的高中解析几何提已知点P(4,4)为园C:x的平方加y的平方等于36内的一定点,圆周上有两动点A,B.且PA的向量乘以PB的向量等于0(1)求弦AB的中点M的轨迹方程(2)以AP和P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