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称霸.永远不称霸反映了中国人民维护世界和平的心声,列举中国15世纪前期和20世纪中期的史实各一例加以说明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19:56:17

不称霸.永远不称霸反映了中国人民维护世界和平的心声,列举中国15世纪前期和20世纪中期的史实各一例加以说明
不称霸.永远不称霸反映了中国人民维护世界和平的心声,列举中国15世纪前期和20世纪中期的史实各一例加以说明

不称霸.永远不称霸反映了中国人民维护世界和平的心声,列举中国15世纪前期和20世纪中期的史实各一例加以说明
呃【抹汗……】
15世纪的中国?话说是中国和西方科技拉开距离的世纪吧!那个时候中国不打开国门,不战争只能成为闭关锁国,不能算维护中国人民维护世界和平的事例吧!
要是撑破了说,就是:当时处于明朝的中国,国力强盛却不发动战争【很牵强吧】
20世纪中期:在外交关系上:二、改变“一条线”的战略,实行“不结盟”、“不打牌”的全方位和平外交战略
一、我国重返联合国.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第1976次会议,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通过,由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个提案国提议的2758号决议,决议驱逐台湾当局驻联大的代表,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26日,联合国秘书长吴丹正式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1971年11月15日,乔冠华、黄华出席联合国第26届大会.团长乔冠华发言,表明中国人民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中美建交.1972年2月21日--2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应周总理的邀请访华.毛主席会见尼克松总统.1972年2月28日,中美签署《上海公报》,1979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签署《中美建交公报》,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美自1979年1月1日起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3月1日互派大使并建立大使馆.
三、中日邦交正常化.1972年9月25日--30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应周总理的邀请访华,毛主席会见田中角荣,9月29日,两国政府发表《中日联合声明》,标志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1978年,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这算么

15世纪,中国处在明朝时期 明初郑和前后七次下西洋。在此期间内,中国完全齐备称霸海洋的条件。可是中国却没有像欧洲的资本主义国家一样侵略他国,建立殖民地。有何的和其他国家进行和平的贸易往来。
20世纪中期中国先后进行了朝鲜战争,对印自卫反击战,在自卫反击战中,中国打到中印边境后就当即停止进攻,并没有乘胜追击,侵略印度。...

全部展开

15世纪,中国处在明朝时期 明初郑和前后七次下西洋。在此期间内,中国完全齐备称霸海洋的条件。可是中国却没有像欧洲的资本主义国家一样侵略他国,建立殖民地。有何的和其他国家进行和平的贸易往来。
20世纪中期中国先后进行了朝鲜战争,对印自卫反击战,在自卫反击战中,中国打到中印边境后就当即停止进攻,并没有乘胜追击,侵略印度。

收起

15世纪前期:
郑和下西洋!
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郑和率领庞大的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士兵和船员组成的远航船队,访问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每次都由苏州刘家港出发,一直到1433年(明宣德8年),他一共远航了有七次之多。最后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时,在船上因病过逝。民间故事《三保太监...

全部展开

15世纪前期:
郑和下西洋!
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郑和率领庞大的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士兵和船员组成的远航船队,访问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每次都由苏州刘家港出发,一直到1433年(明宣德8年),他一共远航了有七次之多。最后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时,在船上因病过逝。民间故事《三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将他的旅行探险称之为三保太监下西洋。
郑和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阿丹、天方(阿拉伯国家)、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海岸,红海、麦加(伊斯兰教圣地),并有可能到过今天的澳大利亚。
下‘西洋’的定义:明朝初期以婆罗(Borneo)/文莱为界,以东称为东洋,以西称为西洋,故过去所称南海、西南海之处,明朝称为东洋、西洋,且暹罗湾之海,称为涨海。
从1405年到1433年,从刘家港出发,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1.宣扬明朝国威(政治目的);
2.扩展海外贸易(经济目的);
3.还有一说法是,明成祖为了寻找可能流亡海外的建文帝(军事目的);
4.赴伊斯兰教圣地麦加朝觐(个人目的);
20世纪中期:
中国宣扬的外交政策!
中国外交政策
中国外交政策的简介
中国在处理同包括社会主义国家在内的一切国家的关系中,一贯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在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许多国家建立和发展了友好合作关系。

中国外交的发展
1955年,于万隆会议,中国同印度、缅甸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五项原则内容是: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1957年,毛泽东主席在莫斯科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坚决主张一切国家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63年底至1964年初,周恩来总理出访亚洲、非洲和欧洲14个国家时,提出了中国经济援助的八项原则,把五项原则扩展到经济领域。1974年,邓小平同志在联大特别会议上再次强调国家之间的政治和经济关系都应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1988年,邓小平同志又率先明确提出以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
2000年7月6日,国家主席江泽民在访问土库曼斯坦期间,就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阐述了中国一贯坚持的四项原则:
一、维护和平、反对武力。二、相互尊重、主权平等。三、自主选择、求同存异。 四、互利合作、共同发展。
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的发展促进和平。
中国将继续推动世界多极化,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各国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积极倡导多
边主义和树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主要内容的新安全观,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推动国际秩序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中国在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深化与发展中国家的互利合作,维护与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进一步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努力寻求和扩大共同利益汇合点,妥善处理分歧。积极参与多边外交,维护和加强联合国及安理会的权威和主
导作用,努力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建设性作用。同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中国政府和人民愿与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建设一个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中国外交有声有色
在当前国际形势中,和平、发展、合作仍是主流,中国和平发展的机遇大于挑战。2005年,中国外交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利用机遇、应对挑战,进一步塑造了为世界和平、发展、合作而不懈努力的国际形象,展现了坦诚、负责、务实、灵活、开放的外交风格和坚持原则、仗义执言的社会主义国家风范。从中国和世界和平发展的利益出发,中国外交全面运筹同周边国家关系、同大国关系、同发展中国家关系及多边外交,增强外交软实力,取得一系列新的成果。
营造周边地缘依托。中国同周边国家的双边关系全面发展,区域和次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和地区安全机制(如10+1 、10 +3、上合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以及湄公河合作、东盟地区论坛等)顺利启动并卓有成效;坚持不懈地推动六方会谈,使朝核问题上取得重要的阶段性进展。巧妙运筹,使台海局势朝着有利于遏独、制独的方向发展。同菲律宾、越南在落实南海 “共同开发”方面取得突破。同南亚各国的关系进一步加强,中国将成为南亚区域合作组织观察员。
构建大国关系稳定框架。中国同俄罗斯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一步深化,两国成功举行首次联合军演,能源、等领域的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同印度签署了关于解决边界问题政治指导原则,建立了面向和平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两国合作全面发展。同欧盟就加强战略合作达成一系列重要共识,中欧领导人成功举行第八次会晤,启动中欧战略对话,中国与欧盟 在经贸、科技、文教、司法等各领域交流与合作稳步前进。今年中美领导人频繁会晤,战略对话形成机制,两国关系中的消极面受到制约,中美关系保持了稳定发展的势头。在中日关系上,坚持原则,对小泉和日本右倾势力在历史等两国关系重大问题上的顽固立场进行了坚决斗争。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