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对待侵华战争的态度给我们怎样的启迪?800字以上.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10:00:32

日本对待侵华战争的态度给我们怎样的启迪?800字以上.
日本对待侵华战争的态度给我们怎样的启迪?800字以上.

日本对待侵华战争的态度给我们怎样的启迪?800字以上.
我国处理日本侵华历史问题的方针与启示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从中日关系稳定发展和两国人民友好的大局出发,坚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方针,积极推动双边友好往来,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发展中日关系,不能也无法回避历史问题.正确对待历史,才能把历史的重负化为前进的动力.我们今天隆重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就是要以此为契机,深刻理解和践行我国政府一贯遵循的这条既能妥善处理历史问题,又能不断发展中日友好关系、维护亚洲的稳定和发展的健康之路.
  一、日本侵华历史问题缘何成为影响中日关系的一个焦点
  二战结束后,日本政府曾经抱着反省和道歉的态度,表示对中国人民的感情予以理解和尊重.在1972年的《中日联合声明》中,日本政府表示,“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1995年,日本发表“村山谈话”,首次承认对亚洲国家施行了“殖民统治和侵略”,表示“深刻反省和由衷道歉”.1998年,日本政府首次以书面形式承认对中国的侵略并口头道歉.以日本对待和处理历史问题的反省和道歉态度为基础,中日邦交正常化后的30多年间,中日关系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民间往来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发展,不仅给两国带来重要利益,也为亚洲以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促进作用.
  但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日本国内接连发生审查通过歪曲、否定侵华战争的历史教科书和公职人员参拜供奉着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等事件,给中日关系发展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近年来一些日本政界人士“大国意识”膨胀,政治右倾加剧,日本政府对华政策的消极面也逐渐凸现,严重伤害了中国和亚洲有关国家人民的感情,背离了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2004年9、10月间所做的舆论调查显示,中国人民对日本的不良印象,除了日本两次发动侵华战争,很重要的是来自现在主导着日本政坛的右翼力量对侵略战争拒不反省、甚至颠倒历史真相的恶劣态度.中国人民现在强大起来不受欺负了,但决不会好了伤疤忘了疼,绝不能坐视一个曾使自己痛彻骨髓的邻居在没有赔礼道歉之前就抛弃义务谋取新的权益.因此,正确对待日本侵华历史,必然成为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
  日本侵华历史问题包括多层内涵,它不是简单的历史问题,而是会直接影响到现实和未来发展的重大原则问题.中日历史问题表面上看是日本对中国的道歉问题,但实际上它所包含的内容至少有如下三个方面.一是历史事实层面.在二战期间,侵华日军在中国犯下了许多惨无人道的残暴罪行,但是在战争期间和战争之后,日本政府和民间的一些右翼人士却一直在试图掩盖、歪曲和否认这些历史事实,诸如南京大屠杀、日军慰安妇、细菌研制与细菌作战、战时劳工等.在铁的历史事实面前,他们公开声称南京大屠杀是20世纪最大的谎言,诬称慰安妇是妇女自愿的商业行为.在最基本的历史事实层面,中日之间却未能达成基本共识.二是战争性质认识层面.20世纪上半期日本对中国进行了长达14年的侵略与奴役,但是,日本一些政要和学者却将“侵略”美化为“圣战”,“侵略亚洲”美化为“解放亚洲”,“奴役中国”美化为帮助“开发中国”.作为战争受害国的中国等亚洲有关国家决不可能接受日本对这场战争的定性.三是战争责任层面.东京审判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追究了日本的战争责任,但是日本利用战后冷战格局和中国台湾海峡两岸的矛盾,规避了许多应负的战争责任,中国放弃了日本进行国家赔偿的要求,按照国际法和国际惯例,受害民众有权获得加害者的赔偿,但中国无辜受害民众至今也没有得到日本的战争赔偿.中国政府在“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处理中日关系的基本方针之下,多次敦促日本政府妥善解决这一问题,但是却未得到日本政府的积极回应.
  历史与现实问题相通.近年来日本国内的新政治保守主义、新民族主义势力不断抬头,一旦日本全面重新武装,更会彻底否定与中国、亚洲有关国家之间的历史问题.掩盖侵略历史,就容易使历史重演;抹杀战争性质,就容易为侵略战争开辟道路;推卸战争责任,就容易为侵略战争再找借口.日本右翼势力竭力掩盖、歪曲甚至否定日本侵华历史,就容易使日本军国主义复活,就会危害亚洲和世界的和平.因此,如何对待日本侵华历史问题,必然成为影响中日关系的焦点和症结.
  二、我国政府处理日本侵华历史问题的基本方针
  新中国成立后,如何处理日本侵华历史问题成为处理中日关系中的首要问题.我国政府从战略与全局的高度审视和思考日本侵华历史问题,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方针原则.
  1.区别对待日本极少数军国主义分子和广大日本人民,发展两国民间友好往来,推动中日邦交正常化.
  早在1950年我国政府就指出:“日本帝国主义曾经是并且现在仍然是中国人民的敌人,但是日本人民却是中国人民的朋友.日本人民和中国人民有共同的敌人,这就是日本帝国主义及其支持者美国帝国主义.”1972年9月,在欢迎田中总理大臣宴会的祝酒词中,周恩来总理完整地阐述了我国政府处理日本侵华历史问题的原则立场:“由于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使得中国人民遭受重大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样的经验教训,我们应该牢牢记住.中国人民遵照毛泽东主席的教导,严格区分极少数军国主义分子和广大的日本人民.”
  1952年日本三位国会议员不顾日本政府禁令,与我国签订了第一份民间贸易协定,首次突破封锁,建立了中日贸易和友好联系的细微渠道.1954年10月11日,周恩来总理强调民间交流要以解决邦交正常化为目标.1962年,自民党国会议员、前通产大臣高碕达之助来华,与廖承志开辟了“廖―高备忘录贸易”.1964年中日双方终于达成了协议,签署了互设贸易办事处和交换常驻记者的备忘录.由此,中日之间由“民间先行”、“以民促官”的阶段,进入“半官半民”、“亦官亦民”的阶段.
  通过友好人士开始的民间交流发展到国家规模的交流,形成了广泛的友好力量.这些都为中日关系的正常化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中日关系正常化已成为“人心所向,大势所趋”.1972年最终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后,中日间出现“官民并举”、“相辅相成”的新局面.尤其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签订,中日交流的范围和领域不断扩大,形成了广泛的友好力量.在日本国内,除日中友好七团体外,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法律、宗教、文化艺术、教育、前军人、自卫队退伍将领等各界,在工人、农民、学生、妇女等民众组织中都普遍地建立了日中友好交流组织.通过双方人员往来、友好城市交流、互派留学生等,两国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体育等领域的交流和合作空前发展.
  2.慎重严肃地对待历史问题,同时主张中日两国向前看,促进中日两国的友好关系不断发展.
  1955年10月毛泽东主席会见日本国会议员访华团时,高瞻远瞩地指出:“对你们过去欠的账再要来讨账,这是没有道理的.你们已经赔过不是了.不能天天赔不是,是不是?一个民族成天呕气是不好的,这一点,我们很可以谅解.我们是你们的朋友,你们对中国人民看得清楚,不是把你们当作敌人看待,而是当作朋友看待的.”
  以后我国政府多次表明这一立场.1978年10月,邓小平在日本访问时指出: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今后我们要以向前看的态度建立两国和平的关系.在与福田赳夫首相会谈时进一步指出:我们两国有2000多年友好交往的历史.在两国友好的长河中,不幸的历史只有几十年时间,这不过是很短的插曲.和平友好条约的签订,不仅在事实上,而且在法律上、政治上总结了我们过去的关系,更重要的是从政治上更进一步肯定了我们两国友好关系要取得不断的发展.中日要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3.与日本右翼势力否定侵华历史的行径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提出用正确的历史观教育青年一代.
  中日两国是东亚的两个重要国家,巩固和发展中日两国和平友好关系,不仅关系到两国人民长远的根本利益,而且关系到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我国政府在对待这一问题上历来都是以维护和发展中日两国与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目标的,以“向前看”的立场,对待和处理日本侵华历史问题.但是,日本国内一小撮右翼势力不仅不从日本侵华历史中汲取教训,反而不断地歪曲历史事实,美化日本侵华行径.对此我国政府予以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坚持“以斗争求合作”,并指出要“认真回顾和总结过去那段历史,从中汲取有益的教训,并以正确的历史观教育后代,引导舆论”.
  20世纪80年代以后,日本围绕侵华历史问题,先后出现了诸如美化、否认侵略历史,修改“教科书”和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等一系列问题.针对日本方面歪曲、篡改其侵华事实并不断制造的事端,我国政府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斗争的过程成为我国政府处理日本侵华历史问题、发展两国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
  两国的青年,能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日本侵华历史问题,能不能把老一代政治家开创的中日友好局面发展下去,则成为关乎中日友好发展的关键.正如我国代表在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发言中指出的:战后新的一代已约占两国人口的半数以上,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友好的传统和正确的史实教育和引导他们,只有培养出真正相互信赖的新一代,中日友好事业才能得到继承.中国政府及中日友协十分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极推动两国青年的交流,范围涉及文化、体育、学术诸方面,多次举办“中日青年论坛”等,通过教育青年和加强两国青年间的交流,为实现中日世代友好做出了切实的努力.
  4.坚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不断增进相互理解,加强友好合作.
  当代中日关系是历史的延伸,未来的中日关系是今天的继续.中日政治关系的波动起伏,与历史问题特别是日本政府对有关历史问题的态度和处理方式关系极大.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这是千古不变的事实,也不容抹杀.日本只有认真从侵华战争中汲取历史教训,深刻反省所犯历史错误,才能为两国关系顺利发展提供最基本的政治保证.我国政府一直强调:只有坚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着眼于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来处理历史问题,才能取得双赢的结果.2002年,江泽民同志在谈到中日关系时指出:“展望中日友好的前景,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以史为鉴,就是要认真汲取中日关系中的历史教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坚持走中日友好的正确道路;面向未来,就是要以中日友好的大局为重,注重现实,着眼未来,推动中日关系不断向前发展.中日两国世世代代和平友好,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
  三、我国政府处理日本侵华历史问题的基本启示
  今天,在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可以得出以下启示:
  首先,中日之间要建立相互信赖和健康发展的双边关系,必须以史为鉴,消除分歧、增进共识.
  从1972年两国正式建交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是中日邦交的稳定发展期.奠定这种密切关系的因素很多,但妥善处理日本侵华历史问题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无疑发挥了最为基础性的作用.抗日战争已经结束整整60周年了,但遗憾的是,两国围绕这场战争历史的认识却仍然存在严重对立.历史问题并没有成为历史,相反却成为影响今天中日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巨大障碍.因此,妥善处理日本侵华历史问题,是推进双边关系发展的重要政治基础,是双方能否建立起真正互信关系的关键.
  其次,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出发,拥有宽广的胸襟、敢于斗争的气魄和善于斗争的艺术.
  对于日本侵华历史问题,我国政府始终坚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出发,以宽广的胸襟,主张向前看,不算历史旧账.作为战胜国和受害者的中国政府对待战败国和加害者的日本的宽广胸襟,在国际关系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如前所述,上个世纪50年代毛泽东在中日间没有实现邦交正常化的时候,就曾对日本的战争责任与战争赔偿问题发表过原则性的讲话.1972年签署的《中日联合声明》中,我国政府更是明确宣布:“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正是由于中国政府的宽宏大量才换来了中日邦交的正常化和两国关系的全面发展.
  针对日本右翼势力掀起的全面否定侵华历史的逆流,我国政府一直保持着高度警觉,并以敢于斗争的超凡气魄震慑了极少数主张为侵华历史“翻案”的顽固分子.可以设想,如果不是周恩来总理在1972年9月中日邦交正常化谈判中坚持原则,据理力争,日本朝野关于侵华历史的认识很可能仍然停留在田中角荣所说的“添了麻烦”的水平上.当田中首相在欢迎宴会上致辞时说出这句话之后,周恩来总理立即对“添了麻烦”这一态度暧昧的提法进行了针锋相对的驳斥,其言辞之激烈,远远超出了日方的预料.正是在经过了激烈的交锋之后,日方才最终将“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写进了《中日联合声明》.这是战后日本政府第一次在双边声明中对侵华战争的历史责任做出如此明确的表述,这也成为中日邦交实现正常化的关键.
  处理日本侵华历史问题,除了需要宽广的胸襟、敢于斗争的气魄,更需要着眼战略、善于谋略,讲究斗争的艺术.早在《中日联合声明》签署前夕,毛泽东会见田中首相时,就风趣地阐述了中日建立反霸合作的必要性:你们到北京这么一来,全世界都战战兢兢.主要是一个苏联,一个美国.美国好一点,但也有一点不那么舒服.可以几十年、百把年达不成协议,也可以在几天之内解决问题.现在彼此都有这个需要.
  第三,处理日本侵华历史问题,还必须以正确的历史观教育广大人民,尤其是青年一代.
  今年4月5日,日本文部省公然审查通过了震动周边的新历史教科书.虽然日方声称对送审的教科书进行了124处修改,但据报道:“‘慰安妇’一词已在教科书中消失,日本对韩国和中国进行加害的历史和有关战后赔偿问题的记述也被进行了大幅度简化”.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也是日本“争常”的冲刺之年.在如此特殊而关键的历史时刻,日方公然做出如此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非常之举,其政治姿态的强硬固然需要人们注意,但由此反映出的日本社会右倾化的趋势更值得人们警惕.要做到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日本政府必须充分尊重中国和亚洲有关国家人民的感情,绝不做伤害中国和亚洲有关国家人民感情的事,日本应以严肃慎重的态度处理好历史问题,使侵华历史还其本来面目;要用真正的历史教育日本国民,教育亚洲人民,告诉世界人民,尤其要教育引导好青年一代,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牢记侵略战争给包括本国人民在内的许多国家的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珍爱和平,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胡锦涛同志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重申了我们的立场:“中国政府发展中日友好合作关系的方针没有改变.我们将严格遵守《中日联合声明》、《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和《中日联合宣言》三个政治文件,坚持通过对话、平等协商,妥善处理中日之间的分歧,加强两国在广泛领域的交流合作,加强民间友好往来,增进相互了解,扩大共同利益,以实际行动致力于发展21世纪的中日友好合作关系,使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使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