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的古诗,古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23:42:59

狐狸的古诗,古文
狐狸的古诗,古文

狐狸的古诗,古文
一、上古神话有一个关于禹娶涂山女的著名神话,记载在东汉赵晔《吴楚春秋》卷六《越王无余外传》中(原文我没找到).这个神话说的是禹到涂山,见到一只九尾白狐,又听到涂山人唱的九尾白狐歌,感到自己的婚姻就应在此处,于是便娶涂山女为妻.神话中的九尾白狐是涂山女变的,九尾白狐是涂山的灵兽.娶了涂山女为妻可以幸福昌盛.所以,禹见到涂山狐其实就是见到涂山女,故而决定要娶她.
二、狐仙是中国传说中常见的角色之一.《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中,狐仙、狐妖的故事更是举不胜举.“妖媚”、“邪气”、“仙灵”、“神秘”、“狡猾”,可以说是中国人想到“狐”后最明显的感觉.
三、其实按照生物学理论,狐,狸是两种动物,只是人们叫习惯了,统称狐狸,而只有狐有仙气,狸似乎只是是俗物.
四、《诗经》中也出现过狐狸——《国风·卫风·有狐》“有狐绥绥,在彼淇梁.心之忧矣,之子无裳.”
五、九尾狐,最早是出现在《山海经》.“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山海经.南山经》)“青丘国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山海经.海外东经》.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是一个亦正亦邪的形象.《山海经》中的九尾狐,乃是一个能“食人”的妖兽.
六、到后来的汉代石刻画像及砖画中,常有九尾狐与白兔、蟾蜍、三足乌之属列于西王母座旁,以示祯祥,九尾狐则象征子孙繁息(见《白虎通德论.封禅篇》).“食人”之传渐隐,“为瑞”之说渐渐出现.
七、东汉的《说文解字》中,解狐为“祆(妖)兽也,鬼所乘之”.可见,狐有灵气(妖气),在数千年前,已是公认.再到后来的唐宋时期,狐已经被人设庙参拜,而且十分流行.唐朝张鷟《朝野佥载》说:“唐初以来,百姓多事狐神,……当时有谚曰:无狐魅,不成村.”而到了明清,狐的形象就更加丰富了.九尾狐中最著名的妲己形象,就是在那时出现的(即《封神演义》)狐王,出现在名著《西游记》中.
八、狐假虎威——《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之与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九、在日本人心目中,(狐狸)狸猫是一种神秘的动物,它们会使用一种类似障眼法的幻术,身体可以变成任意形状,或者把树叶变成钱什么的用来欺骗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