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行类动物有哪些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20:51:25

爬行类动物有哪些
爬行类动物有哪些

爬行类动物有哪些
主要包括蜥蜴、蛇、龟、鳖、鳄鱼、壁虎、避役等

三)常见爬行类
无蹼壁虎 Gekko swinhonis (Günther ) (图板 )
蜥蜴目Lacertiformes,壁虎科Gekkonidae
全长103—146mm。体背灰棕色,头及躯干背面有深褐色斑,尾部背面具褐色横斑。体腹面淡肉色。
栖息于建筑物缝隙、岩缝、树上等生境。夜间活动,行动敏捷。以昆虫为食。7月产卵,每产2枚。
仅分布于...

全部展开

三)常见爬行类
无蹼壁虎 Gekko swinhonis (Günther ) (图板 )
蜥蜴目Lacertiformes,壁虎科Gekkonidae
全长103—146mm。体背灰棕色,头及躯干背面有深褐色斑,尾部背面具褐色横斑。体腹面淡肉色。
栖息于建筑物缝隙、岩缝、树上等生境。夜间活动,行动敏捷。以昆虫为食。7月产卵,每产2枚。
仅分布于我国淮河、秦岭以北的黄淮平原及黄土高原。
变色沙蜥Phrynocephalus versicolor Strauch(图板 )
蜥蜴目Lacertiformes,鬣蜥科Agamidae
体长约50mm,尾长58—70mm。体扁平而宽阔,头长圆形。全身被细鳞,头部无大鳞片。背部土灰色或铅灰色。斑纹变化极大,眼前缘之间具一横斑,眼后缘之间具长圆形横斑,背部具2-5对左右对称的暗斑,并杂有黄白色斑点或细纹,尾部腹面具黑色半环纹,与白色半环相间排列,尾尖黑色。腋斑棕红色。
广布于我国荒漠、半荒漠地区。在阴山山脉北部,4月份出蛰,5月交配繁殖,6月产卵,每产2-4枚,7月初幼蜥孵出。10月开始冬眠。栖息于灌丛、沙坡生境,掘洞而居,洞口扁圆形,洞道30cm左右。主要捕食昆虫。
分布于新疆、甘肃、宁夏及内蒙古的西部,向东分布到内蒙古的苏尼特右旗。模式标本产地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沙漠东部。
无斑沙蜥Phrynocephalus immaculatus KT Zhao(图板 )
蜥蜴目Lacertiformes,鬣蜥科Agamidae
体长50mm。形态似变色沙蜥,但头部无任何斑纹,体背斑纹也较简洁明快。生物学习性似变色沙蜥。
分布于阴山山脉以北,贺兰山以西,东至阿巴嘎旗,西至额济纳旗的广大区域。
草原沙蜥Phrynocephalus frontalis Strauch(图板 )
蜥蜴目Lacertiformes,鬣蜥科Agamidae。
头体长约48mm,尾长55—68mm。体型似变色沙蜥。背部沙黄色,具对称的纵列横斑。成体尾下白色,幼体棕红色。腋斑棕红色。
栖息于干草原、荒漠草原、黄土高原等生境。生境中植被稀疏,土壤疏松。在阴山山脉以南,活动季节从3月下旬到11月上旬,而在阴山山脉以北,则活动季节从4月初到10月中下旬。主要以昆虫为食。5月交配,6-7月产卵,每产2-4枚,孵化期约1个月。
分布于山西北部、河北北部、陕西北部、宁夏、甘肃北部、青海省东部及内蒙古中部。
丽斑麻蜥Eremias argus Peters(图板 )
蜥蜴目Lacertiformes,蜥蜴科Lacertidae
头体长约58mm,尾长56—80mm。体型圆长而略偏平,头稍扁而吻端圆钝。背部黄褐色,具两列黑缘白色眼斑。尾细长,易断。头部具大型对称的鳞片,腹鳞长方形。
4月出蛰,5月交配,6月产卵,每产2-4枚,7月幼蜥孵出。10月进入冬眠。以昆虫为食。通常活动于草丛,行动敏捷,掘洞而居,洞口扁圆形,洞深20-30cm。
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甘肃和青海省东部,向南到安徽省和江苏省的北部。
密点麻蜥Eremias multiocellata Günther(图板 )
蜥蜴目Lacertiformes,蜥蜴科Lacertidae
体长44—77mm,尾长56—112mm。体色与斑纹变异甚大,背面灰黄色或褐黄色,配以4条浅色纵纹或由其断裂形成的白斑。四肢背面饰以繁多的白斑。腹面黄白色。
主要栖息于荒漠草原和荒漠。10月入眠,3—4月出蛰。5月繁殖,卵胎生。以昆虫为食。
分布于东起松辽平原西经阴山山脉北部荒漠草原、鄂尔多斯高原、河西走廊至新疆的广大地域。
北草蜥Takydromus septentrionalis (Günther ) (图板 )
蜥蜴目Lacertiformes,蜥蜴科Lacertidae
体长150—310mm。尾长,超过体长的2倍。背面棕绿色,腹面灰白或灰棕色,体侧具不规则的深色斑。尾鳞具强棱,尾基部背面的棱形成非常硬的脊。
栖息于山地草丛。5—8月产卵,每产2—-6枚。
分布地域广阔。
黄脊游蛇Coluber spinalis (Peters)(图板 )
蛇目Serpentiformes,游蛇科Colubridae
体长400—580mm,尾长150—190mm。体细长,背部棕褐色,中央有一条镶黑边的浅黄色纵纹。腹面黄白色。
栖息于草地、灌丛,行动敏捷。以昆虫、鼠类、蜥蜴、蛙及小鸟等为食。
分布于我国淮河以北地区。
白条锦蛇Elaphe dione (Pallas) (图板 )
蛇目SERPENTIFORMES,游蛇科Colubridae
体长500—800mm,尾长85—200mm。背面灰褐色或棕黄色,具3条浅灰色纵纹。头部具暗褐色钟形斑,后缘分叉折向颈部,形成枕纹。腹部黄白色缀以黑色斑点。
栖息于各类生境,以小动物为食。8月产卵,每产5-16枚,9月孵出。10月进入冬眠。分布于长江以北地区。
红点锦蛇Elaphe rufodorsata (Cantor)(图板 )
蛇目Serpentiformes,游蛇科Colubridae
体长450—600mm,尾长90—130mm。体背棕褐色而稍泛黄,头部具3条棕褐色“人”字形斑纹,其中第1条分别贯穿眼睛而直达尾部,背部则具4条棕黑色纵纹。
喜居于近水之草丛生境,善游泳。4-5月交配,卵胎生,6-8月幼蛇出生,每产4-25条。以鱼类、鼠类等为食。10月进入冬眠。
分布于内蒙古中部、华北、长江下游南北各省及东南沿海各省。
虎斑颈槽蛇 Rhabdophis tigrinus (Boie) (图板 )
蛇目Serpentiformes,游蛇科Colubridae
体形中等。体背翠绿色或草绿色,也有的黄褐色。体前段两侧具粗大的黑色与橘红色相间的斑块,向后逐渐消失。
栖息于水草繁茂的生境,以蛙类为食。7月产卵,每产10枚以上。
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
中介蝮Gloydius intermedius (Strauch)(图板 )
蛇目Serpentiformes,蝮蛇科Crotalidae
体长约350mm,尾长50—66mm。背面沙黄色,具众多深褐色横斑。头略呈三角形,有颊窝,为红外线感受器。眼后具暗褐色纵纹。
栖息于植被较稀疏的生境,常盘伏于灌丛、鼠洞,行动迟缓,受惊时尾部急速抖动,不主动袭击人。以小型动物为食。卵胎生,8月幼蛇出生。为剧毒蛇种,其毒腺分泌物中含血循毒素和神经毒素,人被咬后中毒症状严重,应注意防范。
分布于宁夏、陕西和甘肃两省的北部、新疆及内蒙古大兴安岭以西的草原、半荒漠和荒漠地带。
岩栖蝮 Gloydius saxatilis Emelianov(图板 )
蛇目Serpentiformes,蝮蛇科Crotalidae
身体粗壮,长50 cm左右。颈部细窄,头呈明显的三角形。背面棕褐色,具40条左右浅色横斑。
栖息于砾石间、岩缝或稀疏的灌丛。静伏时,盘曲身体,形似牛粪,以蜥蜴和鼠类为食。4月出蛰,10月入蛰。卵胎生,每产3-7仔。
国内分布于东北三省及河北、山东、内蒙古东北部。

收起

1 10.巨蜥科 Varanidae 1 11.蜥蜴科 Lacertidae 20 12.石龙蜥科 Scincidae 29 蛇亚目 Ophidia 166 13.盲蛇科 Typhlopidae 3 14.蟒蛇科 Boidae 2 15.闪鳞蛇科Xenopeltidae 2 16.游蛇科 Colubridae 122 17.眼镜蛇...

全部展开

1 10.巨蜥科 Varanidae 1 11.蜥蜴科 Lacertidae 20 12.石龙蜥科 Scincidae 29 蛇亚目 Ophidia 166 13.盲蛇科 Typhlopidae 3 14.蟒蛇科 Boidae 2 15.闪鳞蛇科Xenopeltidae 2 16.游蛇科 Colubridae 122 17.眼镜蛇科Elapidae 8 8 18.海蛇科 Hydrophiidae 15 19.蝰蛇科Viperidae 4 20.蝮蛇科 Crotalidae 10 (3)鳄目 Crocodilia 21.短吻鳄科Alligatoridae 1 V 单弓亚纲Synapsida(化石) 1 合计 302 龟鳖目(Testudines)——龟鳖类(250种)身体在背甲和腹甲合成真皮性龟板的骨质壳内;颌无齿代以角质喙,方骨不活动;椎骨和肋骨与龟甲愈合;肛孔纵裂。 曲颈龟亚目(Cryptodira):曲颈龟类,头部以弯曲颈缩人壳内。10科: 鳄龟科(Chelydridae)(鳄龟(Chelydra serpentina),北美,池塘,30-50cm,9—18kg,凶恶) 平胸龟科(Platysternidae)(大头龟) 龟科(Fmydidae)(龟) 动胸龟科(Kinosternidae)(泥龟和动胸龟) 陆龟科(Testudinidae)(陆龟) 海龟科(Cheloniidae)(绿海龟,360kg) 鳖科(Trionychidae)(鳖) 棱皮龟科(Dermochelyidae)(棱皮龟,海洋,2m,725kg ) 泥龟科(Dermatemydidae)(河龟) 两爪鳖科(Carettochelyoidae)(两爪鳖)。 侧颈龟亚目(Pleurodia):测颈龟类。头部以横曲颈缩人壳内。 蛇颈龟科(Chelidae)(蛇颈龟) 侧颈龟科(Pelomedusidae)(侧颈龟)。 有鳞目(Squamata)——蛇类(2,700种)、蜥蜴类(3,000种)和蚓蜥类(130种):皮肤被以表皮性角质鳞或甲,会蜕掉;齿固着于颔骨,方骨自由活动;背椎骨大都前凹;肛孔横裂。 蜥蜴亚目(Sauria)——蜥蜴类:体瘦长,大都具四肢,两支下颌骨眼愈合;眼睑可活动;交配器官一对。是非常多样性的类群,包括陆栖、穴居、水栖、树栖和飞翔种类,多数能生活在干燥的环境中(热带和沙漠,行为调节体温(相对维持稳定体温的技能))。共划分20科,主要的科是: 壁虎科(Gekkonidae)大壁虎、多疣壁虎。 鬣鳞蜥科(Iguanidae)(新世界蜥蜴类,色彩鲜艳) 鬣蜥科(Agamidae)(旧世界蜥蜴类)、 避役科(Chamaeleontidae)(避役)、 蜥蜴科(Lacertidae)(旧世界蜥蜴类) 丽斑麻蜥、北草蜥、蛇蜥;鳄蜥、草原沙蜥 石龙子科(Scincidae)(石龙子,警觉、活跃)蓝尾石龙子 毒蜥科(Helodermatidae)(毒蜥)短尾毒蜥 蛇蜥科(Anguidae)(蛇蜥)。 蛇亚目(serpentes)(拉,serpere,爬行)——蛇类:体延长;四肢和耳孔均缺失;下颌骨前端以韧带相连接;眼缺眼睑,不活动,耳聋视弱(同四肢退化一样,是属于适应环境的次生现象);舌叉形,可伸出;齿圆锥形,生在颌骨和口腔上部。 11科,主要的科是: 盲蛇科(Leptotyphlopidae(盲蛇) 蟒蛇科(Boidae)(蟒) 游蛇科(Colubridae)(习见的蛇) 眼镜蛇科(Elapidae)(不活动毒牙的蛇) 蝰科(Viperidae)(蝰蛇和颊窝毒蛇)。 表2-2 中国蛇类分科比较 蚓蜥亚目(Amphisbaenia)——蚓蜥类:体延长,直径几乎一致;尾短:无足(另一属具有短的前肢),有肢带痕迹,眼隐于皮下,仅一肺。2科: 胎生蚓蜥科(Trogonophidae)(胎生蚓蜥) 蚓蜥科(Amphisbaenidae)(卵生蚓蜥)。 鳄目(Crocodilia)四个室的心脏,椎体一般前凹,前胶一般具5趾,后肢具4趾;方骨不活动;肛孔纵裂。2科: 鳄科(Crocodylidae)(鳄、钝吻鳄和南美短吻鳄) 长吻鳄科(Garialidae(恒河鳄)(25种)。 喙头目(Rhynchocephlia)椎体两凹;方骨不活动,顶眼十分发达,易见到;肛孔横裂,喙头蜥即楔齿蜥(Sphenodon)是唯一的现在种类(活化石)。

收起

爬行类 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4131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