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答记叙文题目的含义.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14:58:13

怎样答记叙文题目的含义.
怎样答记叙文题目的含义.

怎样答记叙文题目的含义.
1、点明写作对象的特点和多层含义
2、表达作者主观的感情和态度
3、揭示文章的主旨或哲理
4、成为文章的线索和结构思路
如何分析散文标题的作用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题目在所有的文章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散文作品自然也不例外.甚至,因为散文篇幅短小,内容精炼,语言典雅,韵味无穷,其标题内涵一般比较丰富,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无论是品读散文还是写作散文,都需要特别关注标题的作用.那么,散文标题在文章中有何作用,以及如何把握散文标题解答试题呢?
1、点明写作对象的特点和多层含义
任林举《岳桦》(全国卷2)、楚岩《老屋》(天津卷)、和谷《司马祠》(北京卷)、《画家黄永厚》(江苏卷)等,这些作品,直接点出了作者所写作的对象.阅读中我们特别关注其对象的特点,探究作者为何写这一对象.
雷抒雁《彩色的荒漠》(全国卷1)、杨振声《书房的窗子》(湖北卷)则在对象前添加了修饰或者限制性词语,组成偏正结构的标题.阅读中,我们更要注意通过对象前面的修饰语,结合文章内容仔细揣摩其内在的含义,明确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林斤澜《春声和春深》(上海卷)这类的标题则属于关系命题,阅读时我们应该从二者关系的角度加以分析、推敲和理解.从而真正读懂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例1《云南看云》(片段)
③云南的云给人的印象大不相同,它的特点是素朴,影响到人的性情,也应当是挚厚而单纯.……
④近两个月来本市连续的警报,城中二十万市民,无一不早早的就跑到郊外去,向天空把一个颈脖昂酸,无一人不看到过几片天空飘动的浮云,仰望结果,不过增加了许多人对于财富得失的忧心罢了.就在这么一个社会这么一种精神状态下,卢先生却来昆明展览他在云南的摄影,告给我们云南法币以外还有些什么值得注意.……应当还有一点更深的意义.……出路打算也都是只顾眼前.大家眼前固然都有了出路,这个国家的明天,是不是还有希望可言?我们如真能够像卢先生那么静观默会天空的云彩,云物的美丽景象,也许会慢慢的陶冶我们、启发我们,改造我们,使我们习惯于向远景凝眸,不敢堕落,不甘心堕落,我以为这才像是一个艺术家最后的目的.正因为这个民族是在求发展、求生存,战争已经三年,战争虽败北,虽死亡万千人民,牺牲无数财富,可并不气馁,相信坚持抗战必然翻身.就为的是这战争背后还有个壮严伟大的理想,使我们对于忧患之来,在任何情形下都能忍受.我们其所以能忍受,不特是我们要发展,要生存,还要为后来者设想,……分途并进,异途同归,抗战到底!
【试题】请简析文中云南的“云”的主要特点及象征意义.
【参考答案】云南的“云”的主要特点素朴、单纯.云南的“云”的象征意义:始终坚守一个庄严伟大的理想——把个人的发展统一到国家民族发展的同一目标上:抗战必胜(抗战到底).
【解析】第一问不难,据第3段第一句话即可得出;第二问象征意义要根据全文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概括.重点在第四段,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我们在把握文章的写作对象及对象的特征,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情感的基础上,对相关信息加以整合.
2、表达作者主观的感情和态度
张炜《木车的激情》(浙江卷)、周劼人《寂静钱锺书》、张炜《耕作的诗人》(广东卷),这些标题中,我们要特别注意表达感情的词语,如“激情”“寂寞”,这是是作者对对象的主体特征内在感情的一种概括,我们要结合文章内容准确理解其含义;而如“耕作”这样的动词,也让我们自然联想到劳动的踏实、辛苦和苦苦追寻的感情,阅读时对“耕作”的含义和作者的感情自然也应该全面把握.
例2《耕作的诗人》(节选):
①俄国画家列宾给托尔斯泰画了一幅耕作图.它长久地吸引了我,让我想象那个杰出的老人,想象他与土地须叟不可分离的关系.也许这是一个伟大诗人与庸常写作者的最本质、最重要的区别.
③……他做他们所做的一切,身心与土地紧密结合.这对于他,并非完全是刻意如此,而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他只能如此.他就是这样的一个生命.他在它们中间.他可以融化在它们之中,融化在泥土之中.
⑤托尔斯泰……是一个贵族,后来却越来越离不开土地.于是,他的情感就更为朴实和扎实,精神与身体一样健康.这就启示我们:仅仅是为了保持这种健康,一个写作者也必须投身于平凡琐碎的日常劳动,这是不可偏废的重要工作.而当时另一些写作者所犯的一个致命错误,就是将这种日常的劳作与写作绝然分开.偶有一点劳作,也像贵族对待乡下的粗粮一样,带出一份好奇和喜悦.今天,也恰是这种可恶的姿态阻止我们走向深刻,走向更深广和更辉煌的艺术世界.我们只能在一些纤弱和虚假的制作中越滑越远,最后不可救药.
⑥一个人只有被淳朴的劳动完全遮盖,完全溶解的时候;只有在劳作的间隙,在喘息的时刻,仰望外部世界,那极大的陌生和惊讶阵阵袭来的时刻,才有可能捕捉到什么,才有深深的感悟,才有非凡的发现.这种状态能够支持和滋养他饱满的诗情,给予他真正的创造力和判断力.舍此,便没有任何大激动,人的激动.
【试题】从全文看,作者把托尔斯泰描绘成“耕作的诗人”的意图是什么?
【参考答案】①俄国画家列宾给托尔斯泰画的耕作图长久地吸引了作者,他认为托尔斯泰与土地须叟不可分离的关系是一个伟大诗人与庸常写作者的最本质、最重要的区别.②揭示文学创作与体验生活的关系,批判当下纤弱、虚假、远离生活的创作风气.③耕作能给予我们真正的创造力和判断力.④高度礼赞了托尔斯泰生命不止、追求不息的创造精神.对他的写作态度和方式表示赞美.
【解析】本文始终围绕“耕作”二字描写托尔斯泰的,这两个字既表现了托尔斯泰的精神,也体现了作者对托尔斯泰的高度评价,应结合原文内容,从这两个方面作答.
3、揭示文章的主旨或哲理
周国平《记住回家的路》(山东卷)、张笑天《上善若水》(江苏卷)等,是以句子为标题的,常常就是主旨的表达或哲理的启示.理解前者,需联系定语“回家”,读出它的表层和深层含义,能更好地把握其哲理;理解后者,需进一步弄清此“水”的宽泛意义和具体环境,则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和认识.
例3《上善若水》(片段):
⑤都江堰是历史的遗存,既能防洪,又能灌溉,是人类利用大自然的神话.与之同时的郑国渠早已成了需要史学家考证的遗迹,而都江堰仍旧生机盎然,滋养着天府之国的子民.难怪道教尊李冰为“妙源清君”,这也暗合了老子“上善若水”的精髓吧.在都江堰,流淌着两条河,明的是岷江,暗的是流水孕育的文化.
⑨原生态的都江堰干净、持久,李冰“分四六、平涝旱”的科学治水方法,使它青春永驻,从容运转,成为几千万人民的生命甘露.李冰的众多后任,总会追踪李冰的足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疏浚、修缮都江堰.诸葛亮、高俭、卢翊、阿尔泰、丁宝桢……这些确保天府之国旱涝保收的官员们,生前也许没有立过德政碑,但后人有情.如今,他们就矗立在伏龙观前堰功道两侧,供人瞻仰.都江堰成就了他们,他们与都江堰同辉.
【试题】请探究都江堰蕴含了“上善若水”的哪几层深意.
【参考答案】①以水比喻“上善”,即都江堰是上善之作;②修筑和维护都江堰的李冰及其后任可谓上善之人;③由此引申出做人要做上善之人,做事要做上善之事.
【解析】多层含义的探究,需要把握住作者写了哪几个侧面,文章重点的第⑤⑨段中透露出了相关的信息,结合着作者的写作目的,我们可以从都江堰本身、建造者以及历史上为都江堰尽力的人身上概括出相应的层义来.
4、成为文章的线索和结构思路
从构思看,写景状物的散文如果以写作对象为标题,这个写作对象常常就成为了文章的线索,并能够设定全文的结构思路,如课文《荷塘月色》,作者在月下绕着荷塘而行,围绕着荷塘和月色展开描写,其主体内容就是先写月光下的荷塘,再写荷塘上的月色,以及荷塘的四周,使文章线索明确,结构清晰.而09高考题中任林举《岳桦》(全国卷2)、楚岩《老屋》(天津卷)、杨振声《书房的窗子》(湖北卷),不仅点出文章写作的对象,而且标题同样具有文章线索的作用,在结构思路上也有着重要作用.
例4、《书房的窗子》(片段)
①今天又想到了我那书房的窗子.说起窗子,那真是人类穴居之后一点灵机的闪耀才发明了它.它给你清风与明月,它给你晴日与碧空,它给你山光与水色,它给你安安静静的坐于窗前,欣赏着宇宙的一切.一句话,它打通与你天然的界限.
②窗子的功用,虽是到处一样,而窗子的方向,却有各人的嗜好不同.我独喜欢北窗.那就全是光的问题了.……
③……特别是新雪的早晨,你一醒来全不知道昨宵降了一夜的雪,只看从纸窗透进满室的虚白,便与平时不同,……然后再从容揭开窗帘一看,满目皓洁,庭前的枝枝都压垂到地角上了,……
⑥以此,我便爱上了北窗.南窗的光强,固不必说,就是东窗和西窗也不如北窗.北窗放进的光是那般清淡而隐约,反射而不直接.说到反光,当然便到了“窗子以外”了.我不敢想象窗外有什么明湖或青山的反光,那太奢望了.我只希望北窗外有一带古老的粉墙,限度地要老到透出点微黄的颜色;假如可能,古墙上生几片青翠的石斑.这墙不要去窗太近,太近则逼窄,使人心狭;也不要太远,太远便不成为窗子屏风;去窗一丈五尺左右便好.如此古墙上的光辉反射在窗下的桌上,润泽而淡白,不带一分逼人的霸气.这种清光绝不会侵凌你的幽静,也不会扰乱你的运思.
【试题】窗子在全文的结构中有什么作用?试作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①窗子是本文的一条重要线索.②作者开篇写窗子的功用,接着主要写“我”喜欢北窗的理由,最后具体形象地描绘想象中北窗的景象.
【解析】要了解某一对象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可以先看标题、开头和结尾,再看文章每段的大意.本文以“书房的窗子”为题,自然紧扣窗子展开,而窗口,既是作者视力所及的范围,又是自己所思所感的起点,文章描述和思索的主要内容都与“窗子”有关.因此,“窗子”(文中是“北窗”)就是“线索”.同时,结构上,作者紧扣此线索,有条有理地展开了写作的内容,条理清晰.
(二)学以致用
菜花\x09孙犁
每年春天,去年冬季贮存下来的大白菜,都近于干枯了,做饭时,常常只用上面的一些嫩叶,根部一大块就放置在那里.一过清明节,有些菜头就会鼓胀起来,俗话叫做菜怀胎.
慢慢把菜帮剥掉,里面就露出一株连在菜根上的嫩黄菜花,顶上已经布满像一堆小米粒的花蕊.把根部铲平,放在水盆里,安置在书案上,是我书房中的一种开春景观.菜花,亭亭玉立,明丽自然,淡雅清净.它没有香味,因此也就没有什么异味.色彩单调,因此也就没有斑驳.平常得很,就是这种黄色.但普天之下,除去菜花,再也见不到这种黄色了.
今年春天,因为忙于搬家,整理书籍,没有闲情栽种一株白菜花.去年冬季,小外孙给我抱来了一个大旱萝卜,家乡叫做灯笼红.鲜红可爱,本来想把它雕刻成花篮,撒上小麦种,贮水倒挂,像童年时常做的那样.也因为杂事缠身,胡乱把它埋在一个花盆里了.一开春,它竟一枝独秀,拔出很高的茎子,开了很多的花,还招来不少蜜蜂儿.这也是一种菜花.它的花,白中略带一点紫色,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它的根茎俱在,营养不缺,适于放在院中.正当花开得繁盛之时,被邻家的小孩,揪得七零八落.花的神韵,人的欣赏之情,差不多完全丧失了.
今年春天风大,清明前后,接连几天,刮得天昏地暗,厨房里的光线,尤其不好.有一天,天晴朗了,我发现桌案下面,堆放着蔬菜的地方,有一株白菜花.它不是从菜心那里长出,而是从横放的菜根部长出,像一根老木头长出的直立的新枝.有些花蕾已经开放,耀眼地光明.我高兴极了,把菜帮菜根修了修,放在水盂里.
我的案头,又有一株菜花了.这是天赐之物.
家乡有句歌谣:十里菜花香.在童年,我见到的菜花,不是一株两株,也不是一亩二亩,是一望无边的.春阳照拂,春风吹动,蜂群轰鸣,一片金黄.那不是白菜花,是油菜花.花色同白菜花是一样的.
一九四六年春天,我从延安回到家乡.经过八年抗日战争,父亲已经很见衰老.见我回来了,他当然很高兴,但也很少和我交谈.有一天,他从地里回来,忽然给我说了一句待对的联语: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他说完了,也没有叫我去对,只是笑了笑.父亲做了一辈子生意,晚年退休在家,战事期间,照顾一家大小,艰险备尝.对于自己一生挣来的家产,爱护备至,一点也不愿意耗损.那天,是看见地里的油菜长得好,心里高兴,才对我讲起对联的.我没有想到这些,对这幅对联,如何对法,也没有兴趣,就只是听着,没有说什么.当时是应该趁老人高兴,和他多谈几句的.
没等油菜结籽,父亲就因为劳动后受寒,得病逝世了.临终,告诉我,把一处闲宅院卖给叔父家,好办理丧事.
现在,我已衰暮,久居城市,故园如梦.面对一株菜花,忽然想起很多往事.往事又像菜花的色味,淡远虚无,不可捉摸,只能引起惆怅.
人的一生,无疑是个大题目.有不少人,竭尽全力,想把它撰写成一篇宏伟的文章.我只能把它写成一篇小文章,一篇像案头菜花一样的散文.菜花也是生命,凡是生命,都可以成为文章的题目.
                   1988年5月2日灯下写讫
【试题】
阅读下面的一篇散文,回答文后1~2题:
1、作者一共写了三种菜花,请分别用几个四字短语概括它们的特点.
2、本文以“菜花”为题,却写到了自己的父亲,二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参考答案】
1、白菜菜花:亭亭玉立,明丽自然,淡雅清净,无香无味,色彩单调,耀眼光明
萝卜菜花:白中带紫,清冷独秀
油菜花:十里花香,蜂群轰鸣,一片金黄
2、一是父亲的油菜田里开满了菜花,父亲死在油菜尚未结籽之时,故而自然联想到父亲.二是父亲如同菜花一般,是个平凡的人,做着平凡的事,却也开出了自己的花,值得儿女尊敬.
记叙文阅读中常见题型之一,就是分析文章标题的作用.常常用这样的形式提问:“为什么用这样的标题?”“这样的标题有什么好处?”“可否替换一个标题?”学生常常会迷惘,这样的题目从何下手.其实,这样的题型是有章可循的,标题无非有这样几个作用,通常两到三个作用组合.我们来看:
1、标题运用的修辞手法或写作手法的作用,如象征、比喻、一语双关等.
例:南京中考题《蔷薇几度花》,运用了象征的手法,用“蔷薇花”象征了老人淡然、不强求的品质.
《不要让一粒沙成为你的阻碍》,标题运用的比喻的手法,把小困难比作“一粒沙”.
《那扇门》,标题运用一语双关的手法,既指生活中的“门”,又指孩子的“心门”.
2、交代文章的写作内容.
例:鲁迅《一件小事》,标题交代文章写作内容——一件小事.
3、交代文章的写作对象.
例:胡适《我的母亲》,标题交代文章写作对象——我的母亲.
4、交代写作顺序.
例: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标题交代文章写作顺序——空间顺序.
5、交代文章主题、情感.
例:聂华芩《亲爱的爸爸妈妈》,标题交代文章表达的情感——对爸爸妈妈的热爱.
6、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例:位梦华《旅鼠之谜》,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7、是文章行文的线索.
例: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文章以花开花落为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