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鸭蛋1,全文共可分为几个部分?给这些部分安上小标题2,作者家乡的端午有什么习俗?3,高邮鸭蛋的特点有哪些?4,请在文中找出有意思的句子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17:33:11

端午的鸭蛋1,全文共可分为几个部分?给这些部分安上小标题2,作者家乡的端午有什么习俗?3,高邮鸭蛋的特点有哪些?4,请在文中找出有意思的句子
端午的鸭蛋
1,全文共可分为几个部分?给这些部分安上小标题
2,作者家乡的端午有什么习俗?
3,高邮鸭蛋的特点有哪些?
4,请在文中找出有意思的句子

端午的鸭蛋1,全文共可分为几个部分?给这些部分安上小标题2,作者家乡的端午有什么习俗?3,高邮鸭蛋的特点有哪些?4,请在文中找出有意思的句子
1、3个部分.小标题:端午节的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
2、挂“鸭蛋络子”
3、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
4、句子
1、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辟邪吗?
剖析:用小孩子的眼光与语气,评价地方的风俗,真切而实在."道道"一词明显含有地方特色,用在这里,平淡中增加了文章的趣味.
2、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
剖析:"出鸭.鸭多",作者好用短句,有时一句一断,大有生活中说一句停一下,略想想后再接着说的神态.采用连环承接的方式,说明家乡盛产咸鸭蛋.
3、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剖析:"一扎下去""就冒出来"两相对比.特别是用"一.就."的句式,写出了高邮咸蛋的质细而油多的特点.作者对高邮蛋的赞美之情也就溢于言表.突现了文章的主旨,赞美高邮咸蛋,歌颂故乡可爱.
4、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
剖析:在这里,典雅的文言词语与极质朴的口语相映成趣,让人不由暗暗佩服作者居然能将极雅与极俗的两种语言如此自然和谐地捏到一处并倍添韵味的艺术功力.
5、"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至"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
剖析:这一段说"端午",介绍端午的种种风俗,依次写了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作者行文如同随意聊天,谈端午风俗时从各地均有的风俗写到家乡独特的风俗,再写到"十二红",写到"咸鸭蛋",于是水到渠成地转写"端午的鸭蛋".前文看似闲笔,实际上渲染了"端午"的浓烈气氛,为文章主体"鸭蛋"预设了一个合理的背景,所以谈"端午风俗"也是必要的.
6、"高邮的鸭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至"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剖析:这段写家乡腌蛋的特点.作者将文言词语与口语结合起来,相映成趣,倍添韵味.例如"质细而油多"、"入口"、"尤为别处所不及"属古汉语语言,而"发干、发粉"、"嚼石灰"又极俗."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让人跃跃欲试,作者把它写得有声有色、富有动感.

一:
第1段,说“端午”,介绍端午的种种风俗。
作者在文中大谈家乡端午的种种风俗,这正是他闲适自由的行文风格的体现。作者行文如同随意聊天,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不做刻意的雕凿加工,也不刻意追求结构的严谨。但在随意之中也体现了整体上的严谨与和谐。
从文章思路来看,谈“端午风俗”也属必要。文题为“端午的鸭蛋”,因此,首先必须先...

全部展开

一:
第1段,说“端午”,介绍端午的种种风俗。
作者在文中大谈家乡端午的种种风俗,这正是他闲适自由的行文风格的体现。作者行文如同随意聊天,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不做刻意的雕凿加工,也不刻意追求结构的严谨。但在随意之中也体现了整体上的严谨与和谐。
从文章思路来看,谈“端午风俗”也属必要。文题为“端午的鸭蛋”,因此,首先必须先写端午风俗,从各地均有的风俗写到家乡独特的风俗,再写到“十二红”,写到“咸鸭蛋”,于是水到渠成地转写“端午的鸭蛋”。
从写作手法上,先浓墨重彩地描绘出“端午”的气氛,就为文章主体“鸭蛋”预设了一个合理的背景。为下文的“鸭蛋”的出现做了铺垫。使文章语言显得过渡自然。
第2、3段,说鸭蛋,写家乡鸭蛋的名声、特色。
这段文字轻松幽默,流露出对家乡由衷的热爱与自豪。
第4段正式涉及正题——“端午的鸭蛋”,着重写了“鸭蛋络子”。三个层次,缓缓展开,环环相扣,一丝不乱。
二:
1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开篇列举,引起读者共鸣并体现对家乡的思念
2家乡的鸭蛋与众不同,声名远播,历史悠久,吃法多样,色彩鲜艳
3艾叶的清香,鸭蛋的咸咸的味道
三: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
四:
1、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辟邪吗?
 剖析:用小孩子的眼光与语气,评价地方的风俗,真切而实在。"道道"一词明显含有地方特色,用在这里,平淡中增加了文章的趣味。
 2、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
。  剖析:"出鸭......鸭多",作者好用短句,有时一句一断,大有生活中说一句停一下,略想想后再接着说的神态。采用连环承接的方式,说明家乡盛产咸鸭蛋。
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   剖析:"一扎下去""就冒出来"两相对比。特别是用"一......就......"的句式,写出了高邮咸蛋的质细而油多的特点。作者对高邮蛋的赞美之情也就溢于言表。突现了文章的主旨,赞美高邮咸蛋,歌颂故乡可爱。   4、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   剖析:在这里,典雅的文言词语与极质朴的口语相映成趣,让人不由暗暗佩服作者居然能将极雅与极俗的两种语言如此自然和谐地捏到一处并倍添韵味的艺术功力。

收起

1,全文共可分为几个部分?给这些部分安上小标题
明确:课文第1段,说“端午”,介绍端午的种种风俗。
第2、3段,说鸭蛋,写家乡鸭蛋的名声、特色。
第4段涉及端午的鸭蛋,着重写端午的“鸭蛋络子”。
第5段写吃鸭蛋、玩蛋壳。
第6段是补笔。
2,作者家乡的端午有什么习俗?
1.文章的题目为“端午的鸭蛋”,课文先从端午的风俗谈起,从各地...

全部展开

1,全文共可分为几个部分?给这些部分安上小标题
明确:课文第1段,说“端午”,介绍端午的种种风俗。
第2、3段,说鸭蛋,写家乡鸭蛋的名声、特色。
第4段涉及端午的鸭蛋,着重写端午的“鸭蛋络子”。
第5段写吃鸭蛋、玩蛋壳。
第6段是补笔。
2,作者家乡的端午有什么习俗?
1.文章的题目为“端午的鸭蛋”,课文先从端午的风俗谈起,从各地均有的风俗写到家乡独有的风俗,再写到“十二红”,写到“咸鸭蛋”,然后介绍家乡的鸭蛋——高邮咸蛋,最后涉及正题,写端午的鸭蛋。
2.端午节各地不同风俗。较流行的有龙舟竞渡,也叫赛龙船,传说是为了拯救落江的屈原。其他的活动还有插艾、贴符、挂图等。
3,高邮鸭蛋的特点有哪些?
作者对家乡的鸭蛋难以忘怀,这不是作者个人的心态,而是人类的普遍心理。家乡、童年永远是一个人生命时空中的至爱。文章洋溢着作者对家乡由衷的热爱与自豪,流露出作者对儿时生活的怀想与留恋。一个小小的鸭蛋凝聚着情趣、诗意和作者的满腔深情。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
4,请在文中找出有意思的句子
生1:“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这一段多用短句,一句一断,大有生活中说一句停一下,略想后再接着说的神态。
生2:“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这些话都是朴素的“大白话”,信口而出,自然而然,让人备感亲切。
生3:“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这段话初读,觉得很平淡,但细细咀嚼,又觉得韵味无穷。一个普普通通的鸭蛋,在作者笔下居然写得如此别具一格,这是一般人通常不会注意的,但仔细一想,却又大合情理。淡青色的蛋壳比白色蛋壳更有“格调”,而鸭蛋的形状也确实有蠢笨与秀气之别。生活中的情趣是无处不在的。
生4:“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白嘴吃也可以”这两句,融入方言,带有较为鲜明的地方特色。
生5:“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高邮咸鸭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这两句,典雅的文言词语、诗句与极质朴的口语相映成趣,让人不由暗暗佩服作者高超的语言技巧,雅俗共赏。
生6:“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这一句话幽默风趣,读来让人忍俊不禁。
生7:“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绘声绘色,动感十足,取得了活灵活现的艺术效果。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