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换位 作文 关于旅游时坐车与朋友发生矛盾的关于旅游时坐车与朋友发生矛盾的 后来朋友关心我,让我感动的注意,内容是旅游与朋友发生矛盾的作文,是一篇杂志上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6 20:10:25

心灵换位 作文 关于旅游时坐车与朋友发生矛盾的关于旅游时坐车与朋友发生矛盾的 后来朋友关心我,让我感动的注意,内容是旅游与朋友发生矛盾的作文,是一篇杂志上的
心灵换位 作文 关于旅游时坐车与朋友发生矛盾的
关于旅游时坐车与朋友发生矛盾的 后来朋友关心我,让我感动的
注意,内容是旅游与朋友发生矛盾的作文,是一篇杂志上的

心灵换位 作文 关于旅游时坐车与朋友发生矛盾的关于旅游时坐车与朋友发生矛盾的 后来朋友关心我,让我感动的注意,内容是旅游与朋友发生矛盾的作文,是一篇杂志上的
谁有闲心啊,楼上的有毛病吧,楼主说的什么你们眼xia了?

五一南麂之游,可谓印象深刻,感慨良多。自返程路上起就已开始打腹稿,回到上海断断续续竟码了三千多个字还没结尾,可见此行的“非一般感受”。为了自个的时间,为了大家的眼睛,也为了“携程”有限的空间,我终于放弃写小说的伟大志愿,忍痛割爱,另起一篇。关于这个岛的自然风景,我就不再赘述,有其他游记可参考。既然要写惊魂记,自然少不了特别的猛料,现在就与大家分享,谨以此文献给广大受困在五一南麂岛并且计划前往南麂的...

全部展开

五一南麂之游,可谓印象深刻,感慨良多。自返程路上起就已开始打腹稿,回到上海断断续续竟码了三千多个字还没结尾,可见此行的“非一般感受”。为了自个的时间,为了大家的眼睛,也为了“携程”有限的空间,我终于放弃写小说的伟大志愿,忍痛割爱,另起一篇。关于这个岛的自然风景,我就不再赘述,有其他游记可参考。既然要写惊魂记,自然少不了特别的猛料,现在就与大家分享,谨以此文献给广大受困在五一南麂岛并且计划前往南麂的驴友们!
一惊:飙车
去过南麂的游客必定惊奇,那样的山间小路如何飙车?但各位看官必定记得那岛特有的“公车”--旅馆小巴。大概是因为岛上没有公共交通的缘故,这些中巴车的司机长期担当着岛上内部交通的重任,车技相当了得!再陡峭的盘山公路一样可以飞速行速,而且转弯时不减速,下坡时还不减速,任凭车上乘客胆战心惊!更有看家本领,边开车边打手机,甚至手指灵活地发短消息,这实在是要让广大司机朋友汗颜了,如此会利用时间,实在让人敬佩。如果有可能的话,来上海参加最近的F1车赛,恐怕也可以拿个冠亚军了!
二惊:变身
这个岛的易容术了得。所有景点的票价一律在五一前大变身,明显是刚刚用新漆写上去的票价让你深刻体会了什么才叫今非昔比。当然,与之相配套的,还有餐饮、住宿,一呼百应。但唯一不变的,是设施的落后、管理的混乱,可谓百变不离其中呀,高,实在是高!
三惊:鸟与蛇
因为天气原因,五一在三盘尾并没有看到著名的日出,倒是在薄雾中欣赏了怪石和海浪。因为能见度不高,大多数游人选择了在一个U形的礁石边拍照、戏浪,然后打道回府。我们却不甘心,继续沿着海岸线往前走。双脚在浓密的草丛中穿行,走到一个气象站的位置,已经基本上没什么路了。正在茫然间,一只大鸟从中跃起,径直飞向空中,突然而来的扑腾声可让我们吓了一大跳,呆在那里抬头张望。没想到更让人吃惊的还在后面--据《小白南麂探险回忆录》记载,当时那条蛇距离他只有0.01公分,并且已经昂首挺胸做攻击状,1/10柱香后,伴随一句严重变声的“蛇!”,他冷静而机智地轻移脚步并速度撤离了现场。尽管事后我责备他没有按网上写的遇到蛇以后应做S形奔跑路线逃生,但念及当时情况危急,只得按下不表!提醒广大游客,无人区尽量不要去,非要去也要走稍有型的路,并佐以木棍傍身,切记!
四惊:渔乐
到了海岛,当然要过过海钓的瘾。不用特别装备(此对业余级人士而言),但坠子最好沉点,不然海风会把你的鱼线吹到岩石上而不是沉入海里。至于鱼饵,可以去码头边渔民的小船里要。他们出海回来,都会打上几箩筐的小鱼小虾,用它们做饵即可。海钓和湖钓不一样,风大浪大,选个好位置很重要。但海里鱼多,特别是当地盛产的虎头鱼,特别容易上钓,几分钟就是一条,绝对满足你的虚荣心!我最满意的一次收获是当海水涨潮准备收线上岸时,却意外的发现还有一条活蹦乱跳的鱼挂在钩上呢,也算是个big surprise吧,哈哈!
五惊:暴动
吃也吃了,玩也玩了,终于还是要回家了。每顿不变的海鲜品种,昂贵的价格,特别是BF的肚子被折腾到上吐下泻后,我们终于怀念起陆上的饭菜来!虽然已经耳闻天气对航班的影响力,但当我们一由于大早赶到候船室看到里面拥挤的旅客时,所有的侥幸终于变成了美丽的肥皂泡。航班无法抵抗足够的风力,我们预订的船票成废纸一张!当初费尽周折来,现在只关心怎么才能走。前一天就开始滞留的旅客加上新增的游人,狭小的候船室立刻变得拥挤不堪。焦急的人们等候在值班门口,迫切地想要知道最新消息。执著的人还排在窗口等着买票,一小时过去了,两小时过去了,时间一点点在流逝,窗口却一直没打开过。没有任何人来做解释,没有任何关于返航的消息,一切都只是猜测和想象。结伴的人开始轮流值班排队,面对依然紧闭的售票窗口脸上写满了疲惫和愤怒!几个小时又过去了,依然没有任何开船的消息。窗口那里隐约有了动静,却只见人从后面进去,偷偷地拿了船票又出去了,原来是带团的导游。等待的人们终于开始爆发,埋怨声此起彼伏。一个做律师的,开始带动大家拔打北京的旅游投诉中心热线,企求在这个孤岛上寻求外部的支援和帮助,武警已经开始出来维持秩序。而我们原本预订的早上9点的快艇也被推迟到了下午4点的交通船。即使是这样,能否准时开船仍然是个未知数。还有更多没有预订票船的,苦苦守候在长队中!大家就这样,在无数的不确定中焦急等待,此时时间已近中午,滞留人数上百!终于有人出来说话,表态说已经零时从洞头调派了船过来,会保证让大家当天都离岛。实在走不了的,当晚的食宿会由岛上政府出面解决,并请大家排队登记人数。又不知是谁送来了矿泉水和干粮,排队守候了大半天的人们开始争相竞抢,场面一度混乱。而我们就在这样断断续续的混乱中等待开船时间的到来。最终捱到了下午4点,这时距离我们早上踏入这个候船室已经有8个钟头之久了。揉揉坐酸的屁股,在众多尚未等船票的游客羡慕的眼光中,我们开始检票离岸。走出码头的那一刻,所有人都在感叹,谢天谢地,终于走了!当我们踏上旧旧的交通船,找到位置满心欢喜等待马达启动的那一刻。谁知,最漫长的等待才刚开始。船上的位置迟迟没有坐满,4点已到却依然不能开船。(后来才知道,这班船的票才刚刚在窗口开始售票!)等吧,除此之外别无他法。渐渐人多起来了,大家开始对号入座。而另一些游客却从码头底下的一个石梯上偷偷溜上船来,一个渔民样的人领着他们隐藏到了船上,原来他们是根本没有票的,也不知是怎么通过层层武警的关卡的。人越来越多,逃票上来的人越来越多,过道和船尾也站满了人,船已经超载,这在那样恶劣的天气里该如何危险!船依旧没有开的迹象。我终于没了耐性,冲到二层甲板,又是一个渔民一样的人对着驾驶室里藏匿的无票游客说:“快,跟我下去到机舱里躲一下,武警过来查票了。”而此人正是船老大本人。我顿时火从中起,100多名购了船票的游客傻坐在船舱里等待开船等了近一个小时,而他身为船长,无视交通安全,还在不停地往上带逃票的人,拖延正常开船时间,天理何在?无非是为了谋一已私利。我怒斥他这种行为,并表示要将此事告之即将来查票的武警,谁知船老大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至于偷渡上来的游客更是埋怨我的多管闲事。终于有武警上船开始检票,刚才过道里,船员室里藏匿的偷渡客却立刻不见了踪影,一个象渔民一样的船员向我使脸色说不要出声。武警队长带着他的人开始搜查,经过发动机舱时,看了一眼就准备离开,我硬拉住他问他为什么不下去检查?他犹豫了一下就叫人下去看看有没有人。事后我分析他们当时的态度,肯定跟这些船老大是一伙的,不然不会在他们眼皮底下放这么多人进来,这也证实了船老大为什么不怕我揭发的原因所在了。至于查票,不过是走个过场,实在是太过份了!他们是想把候船室里的矛盾转移到船上来。这时乘客室里查票尚在进行,几名游客又为了争夺座位发生了口角。武警过来调节,其中的一名中年妇女开始又哭又闹耍起沷起来,嘴里嚷着:“我就要回家,我就要回家,我哪也不去啦”,几近歇斯底里!顿时大人闹,小孩哭,场面已经严重失控,武警队长终于通知战士立刻下船,通知码头准备开船。而逃票的人终于一个也没有真正被赶下船。这个时候距离4点准时开船又已经过去两个钟头了。从早上7点到下午6点,我们等了足足近10个小时,船终于在轰轰的马达声中缓慢驶离小岛。船舱里昏黄的灯光,憋脚的录像,过道里站满了偷渡上来的人,我这个时候觉得自己就象“多佛惨案”里的难民!船员开始向这些人收取费用,一圈转下来手里已经捏了满满一把百元大钞,这是置几百个人的生命安危于不顾赚来的黑心钱呀!船航行在夜色中的大海上,而我已经没有力气再来跟他争些什么,只想快快回到陆地。近两个小时后,终于平安到达鳌江码头,当双脚真正踏上坚实的陆地时,我才觉得终于回到了人间!谢天谢地呀!

收起

作文自己写才是最好的,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我是一名初中学生

成长:你唯一的把握
个人的成长需要寻找三个坐标
在我来之前,曾委托院方向同学们征集问题。我注意到大家都希望我来谈谈“如何成功?”这个问题。说实在的,这个题目,让我感觉很惶恐。首先现代社会的多元化,对于什么是成功,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我不敢肯定自己是不是成功。因为一个人的成功与否更多的是你周围的人对你的评价和判断。正如古人所说: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的确,毁誉就不是自己能说了算...

全部展开

成长:你唯一的把握
个人的成长需要寻找三个坐标
在我来之前,曾委托院方向同学们征集问题。我注意到大家都希望我来谈谈“如何成功?”这个问题。说实在的,这个题目,让我感觉很惶恐。首先现代社会的多元化,对于什么是成功,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我不敢肯定自己是不是成功。因为一个人的成功与否更多的是你周围的人对你的评价和判断。正如古人所说: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的确,毁誉就不是自己能说了算的。再者我认为所谓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遇,外界的环境等等的影响,很难在人与人之间进行一种简单的复制。甚至可以说,成功是难以把握的。成功是一种结果,而今天,我更想谈一谈这个过程,也就是成长。对于我来说,我有一个很深的体会就是:人生在世,你唯一能够有把握的也就是成长。因此,我把“成长:你唯一的把握”作为今天与大家交流的题目。
什么是个人的成长?我觉得我做了母亲以后,我对成长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有一次,我女儿幼儿园的老师给孩子们出了一道题:“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颜色…….”让孩子们自己来回答。有的小朋友说:“如果只有一种颜色,就不可能有彩虹了。”有的小朋友说:“我最喜欢粉红色,如果只有一种颜色,我希望是粉红色。” …….我注意到我女儿的回答,她对老师说:“如果只有一种颜色,那么连白天和黑夜都没有。”所以,我觉得一个孩子的成长,就是他对外部世界的不断探索和认知的过程。
那么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讲,什么是一个人的成长?以前的儒家思想要求人成长的轨迹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哲学家罗素则认为,人的成长要遇到三个方面的矛盾:一是人与自然环境的矛盾,二是人与社会,也就是人与人的矛盾,三是人与自己的矛盾。我觉得,人的成长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地寻找自己人生坐标的过程。人从小到大,视野不断开阔、知识不断丰富、经验不断积累,从而越来越深刻地认识自己,同时也在认识周围世界,我想恐怕这就是人的成长过程了。人的成长路径不同,人生追求也千差万别,无论成功与否,人的最终归宿大致是相同的。而区别就在于每个人所走过的道路不同,每个人对自己人生的了解程度和自己内心的真实体验是不可复制的。人的成长就是要不断地突破自己的小环境,而进入一个更广阔世界的过程。这种突破,不仅要突破物理空间的界限,也要突破心灵空间的界限。
然而,对于个人的成长,什么是最重要呢?每个人可能侧重不同,而我今天还是想就这三个方面:人与外部世界、人与人、人与自己来谈。我觉得对于人的成长,要是寻找坐标的话,应该去寻找以下三个坐标:一是时代的坐标、二是与别人比较,你的比较优势是什么?三是自己内心的坐标。
个人的成长需要寻找时代的坐标
先来说说时代的坐标,今天我们在座的一位主任的儿子18岁,要考大学了。虽然,高考对我来说,已经过去了许多年。但现在想起来,还是有一种胆战心惊的感觉。在座的各位也都是经过高考的鏖战了。记得当时要考大学了,我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我想去学电影导演,而我父亲不愿我去从事艺术。我对社会学、历史学感兴趣,想去学历史。我父亲就问我:那你毕业后,打算去做什么工作呀?经过许多的犹豫和彷徨之后,我父亲最终帮我做了一个决定。他说:你还是去学英语吧。中国正在改革开放,正在逐渐与世界融合。无论将来在哪个领域,英语都会成为一个有用的工具。而且等到你再成熟一点之后,还可以有进一步选择的自由。这样,当时我就选择了去北外学英语。但是我越来越感觉到,外语绝对不仅仅是一种工具,她让你得到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甚至是让你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界。我在接到这次演讲的邀请后,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了一下梳理。发现其实我一直在做的就是一件事:做一个沟通者,一个中国文化与外部世界的一个沟通者。如果大家还记得《正大综艺》的话,就会对9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有一个大致的认识。也许那时大家都还小。那个时候,决大多数的国人都没出过国。但是看看现在发展多快啊!正如余华在《兄弟》一书的最后所说:别的国家四百年的经历,我们却在四十年就全部经历了,这是一个被压缩的历史过程。那么这个过程当中,人们对外部世界的需求,就不仅仅是《正大综艺》时,那些走马观花啊,去看看人家厨房是什么样子?去看看人家在吃什么、穿什么?而更多的是对外部世界一种更深层次的需求。那么在这个时候,我开始从做旅游类、综艺类的节目去开始做人物的访谈。从98年到现在,我已做过四百多位国际知名人士的访问了。我想这个过程也是中国不断加深了她与世界的融合程度,也是西方世界和外部世界对中国逐渐加深了解的过程。这一过程其实在我的节目中也能反映出来。说到英语,还有一个小插曲,当时,我在考《正大综艺》时,虽然我既不是广院,也不是艺术院校毕业的,但却占了一个便宜。就是当时制片方要找一个懂点英语的主持人。经过了七轮的竞争,到进入最后一轮决赛时,就剩下我和另外一个女孩子了。要求我们在门口准备五分钟,准备用英语介绍自己和讲讲为什么喜欢这个节目。若干年后,当时的制片人,也就是对我有知遇之恩的辛少英导演与别人谈起那段往事。说:当时杨澜给我留下一个很深的印象的就是,虽然当时每个女孩子非常希望自己得到那个主持人的位置,而且每个人只有三分钟的时间准备,但我路过时,发现杨澜还在辅导另外那个女孩子的英文。所以当时就觉得这个女孩很特别。其实当时我很自信,心想,我是学英语出身,别人在英语上有些地方没搞清楚,我就帮她准备几句。所以这些年来回头看看,我非常感谢父亲当年为我作出的这个决定。因此英语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个工具。利用它,我不仅可以做采访,搜集更多的资料,更让我进入一种文化的比较,对于不同世界的一种比较。这种体验在我代表北京做奥运陈述时,感觉尤其强烈。记得当时在莫斯科,那天中午大家都比较紧张。虽然大家都觉得很有希望,但总怕有什么闪失。后来许多人问我,杨澜你当时紧张不紧张?说实在的,我只是在进入大厅前,有点紧张,手心有点冷汗,但当何振梁先生宣布,该我做陈述了,我突然感觉特别放松,这我在做主持都很少见。当然,我也是嘟囔很多遍了,准备的应该没问题了。更重要的是,我觉得我不是一个人在这儿说,也不等待他们对我的评价,而是我有话要告诉对方,而且这对于他们很重要。所以也就是这一心态,把紧张、生怕自己出错、患得患失这些,给压过去了。专心于把我们想说的话,传递给了这个世界。
寻找时代的坐标需要了解时代的特征
既然我们要寻找这个时代的特征,那么这个时代有什么特征呢?我觉得有三点。
1.世界越来越变得扁平化了:
有一个叫托马斯·弗里德曼的人写了一本书,名字是《World is flat》(世界是平的)。书中讲了三次全球化浪潮:第一次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以国家为单位的全球化扩张时期,在全球范围内摄取生产资料和市场;第二次是从美国经济大萧条、一战和二战开始,是跨国公司为单位的全球化扩张时期,也是为获取生产资料和市场;第三次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以个人为单位开始进行全球性伸展的时代。也就是说,你学的可能是很冷僻的印度梵文,却能在德国找到知音,并通过互联网结成网上的社区。还比如,过去美国中学生的足球比赛,大众传媒是不可能转播的,而现在通过网上IPTV就可以转播。通过互联网,使能几百万人同时观看这一比赛。越来越多的,以个人为单位,你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摄取你所要的信息和服务。给予个人很多权利,英文叫Empowerment,赋予个人更多能力的时代。我采访过E-Bay的总裁惠特曼,她被评为世界上最有权力的女性。因为E-Bay主导了大量的网上交易。我当时问她:对于这一称谓,是否感到开心?她是怎样理解权力的?她说:实际上,权力给人的印象一直不太好,权力被认为是控制别人的一种力量。但是她认为:在新的网络时代,权力不再意味着控制。因为E-BAY不可能控制网上的交易者。她的权力是体现在能够帮助许多人成功。比如说帮助一些身体有残疾,不能正常工作的人,在自己的家里开一个小店,通过网上交易,实现正常的收入,过上了比较富裕的生活。所以在网络时代,并不是说,让你干什么或不让你干什么,而是能帮你干什么,这可能是与以往世界有很大不同的一点。
2.需要想象力和创新的时代:
过去我们谈到知识产权,总觉得是美国人、欧洲人给了我们很大的压力,才要保护知识产权。但现在,无论政府还是民间,都认识到保护知识产权就是在鼓励创新。我们不仅希望全世界的很多产品都是Made in China,更希望是Created in China(中国原创)。这种创造力远比单纯的制造,更能保证一个国家的长期发展。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无论是在大家熟悉的医学领域、其它科学领域、人文领域,很多重大的发明和发现,最初都是由一个假想开始的。刚才还在和韩院士和刘博士探讨医学需要不需要想象力。按说对人的身体总不能乱想吧,但是象幽门杆菌与胃溃疡的关系,基因螺旋体的构想,也都是来自想象力。一个外国教授曾说过,如果给中国学生一个假想,他们会做出很好的推论,但却不是假想的提出者。但我想随着教育体制和社会氛围的变化,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提出假想,并得以求证.刚才大家也看到了,就是我今年开始做的一本用我的名字命名的电子杂志。是针对城市职业女性的一本女性杂志。这本杂志在短短的三四个月,从第三期开始,就突破了每期100万的下载量。到第八期和第九期,下载量已经突破了200万份。这对于我们做传媒的人来说,就是创新。因为在过去,报纸就是报纸,杂志就是杂志,电视就是电视。而现在通过这本电子杂志,我们可以把视频、电脑动画、互动问卷等所有有趣的东西,都结合进来。那个感觉,用我们一位主编的话,就象每天在编哈里波特的杂志。这无论对我们传媒人还是受众,都是一种新鲜的刺激。对于社会来说,我们希望我们的社会能减少创新的成本,而增加创新的回报。
3.时代的第三个特点就是边界不断被冲破,而走向融合:
一星期前,我在北京接待了一个朋友的朋友,他是洛杉矶西奈山医院的医疗部主任,这家医院是好莱坞最高档的一家医院。我问他来做什么?他说是来发展业务。我就问他来中国发展什么业务?他说:我知道中国的医生医术都很高明,而我们可以提供一些高端复杂的医疗技术,比如脑部手术的服务。也就是说,他是来中国发展病人的。过去医院都是比较Local的,地方性的。而现在通过网络,可以进行网上会诊,远程临床的讲解等等,这都是很大的突破。再有,我采访过一些艾滋病的专家,他们说以前只是要了解疾病本身的原因,针对原因治疗就行了。而现在在艾滋病的治疗中,必须学习临床心理学。因为这些病人往往承受很大的社会压力和心理负担。如果从心理上不对这些病人进行疏导,治疗效果也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所以在医学领域,这种跨界的学习和交流越来越多了,越来越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看。五一期间,我去了敦煌,感觉到那里的"大唐气象",即使是在一千年后,也给人以震撼。不仅是那些绘画的生动和颜色依然保持那样的鲜艳,而是儒、道、释三种文化的交融,人物神态的生动,服饰的多样,让你感到,盛唐气象实际是一种文化融合的现象。有幅壁画给我印象很深,画的是许多穿着华贵衣服的仕女。经讲解,知道画的是那时当地一位节度使的家眷。这个节度使家族一代一代,在当地统治了百余年。那么他是怎样保持地方的稳定,和文化的融合呢?他是靠联姻的方式,儿子迎娶当时西域各国的公主,又把女儿嫁给各国的君主、王子。通过血液的融合,而达到了一个地区政治、经济的相对稳定,也保证了当地文化的繁荣。今天再依靠这种血缘关系,恐怕就很难实现。而我们更需要的是文化的融通。虽然现在具备了技术上的条件,但大家并不是都准备好了。比如语言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也是五一期间,我陪几位美国朋友先去敦煌,后又去丽江。到了丽江,一位美国朋友要等一个传真,就和酒店的服务生说:我要我的FAX。大概是服务生的语言没有过关,所以一开始没明白什么意思,后来突然恍然大悟,说:我知道老外要什么了,他要Sex。就在他的房间里放了一些避孕套,弄得我这位朋友哭笑不得。(全场大笑)。所以说语言是很大的问题。特别是2008奥运会临近了,我一点不担心场馆的建设,交通、空气啊,我想这些都会管理的很好。但语言会有问题。并不是每个人会说Hello,Good-bay就行了,而需要更深层次的交流。再有,就是思维方式的不同。比如说我刚去美国的时候,有点不习惯,就是我们在国内,向外国介绍中国的时候,总是说中国有"四大发明",有老子、孔子、孟子等,用这些来说明我们的文化。但我发现其实这很难说清楚。因为在国际通用的语言里,并没有"四大发明"这个固定词组。而其它重大的技术发明和科学原理的发现,还有很多,如果你给人讲,我们的孔子是如何重视"礼",如何重视"仁",如何普及了教育和文化。那么人家看到一个随地吐痰的中国人,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的中国人和在听音乐会时不关手机的中国人,恐怕给人家讲多少遍孔子和孟子也没用。据统计文化一共有183种定义。其中有物质生活层面的,象景德镇的瓷器;有精神生活层面的,象我们的昆曲、京剧,武术。而更重要的,也是更直观的,应该是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这个层面的。前不久,看了新闻,由斯皮尔伯格担任顾问,张艺谋、陈维亚担任导演的奥运会开、闭幕式的创作班底已经组成。我想他们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并不是怎样展示一个正在腾飞的中国的气象,这并不难。展示古老文明的悠久也不难。最难的是,怎样让人家心动起来。不是说一万人的震耳欲聋的安塞锣鼓,就能打动人。而是现在的中国有什么能感动人。我觉得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东西方文明才真正达成一种交流。刚才说的是在我们这个时代的层面里,大家都可以试着找找自己的定位。无论是中国与世界的融合;还是自己学术和专业领域的创新;还是通过信息技术,扩大自己知识搜索和捕捉的范围,这些都会对个人的成长有很大的好处。就个人的品质而言,"逆流而上"固然是令人钦佩的,但是,我觉得我们每个人还是很渺小的,当我们设计自己的成长之路时,我们还是要顺应时代的潮流,借潮流之势,推动自己事业的发展。
个人的成长需要找到自己的比较优势
人与人虽然没有优劣之分,但却有很大不同。一次参加一个论坛,有位教授说了一个观点:一个人不需要每件事都做的好。其实只要一件事做的好,你就有下一次机会。我觉得很有道理。象我遇到很多做记者的同行,他们说:杨澜你多幸运,能采访那么多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我们都没有这个机会。而我其实是从采访一个区长开始的。所以要是区长没采访好,就不要去采访市长;市长没采访好,就不要采访部长;等部长采访好了,再想副总理、总理、总统。
对于医学,我不是很懂,但我也了解到,也有这种比较优势存在。有的医学生,在学校理论学的很好,但手比较笨,所以在临床上就不适合做外科医生。有的理论学的不是很精专,但手很灵巧,就可以成为外科的“一把刀“。这就是每个人有不同的比较优势。一般来讲,一个人刚刚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容易产生这种思想:我一定要做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或者我很有兴趣的工作。其实本不用着急。可以先做一些看上去“大材小用”,或者完全事务性的工作。但如果你能在这件工作上做得比别人好一点点,不需要很多,你就有下一次机会去做更大的事。但如果你什么都不做,停在那儿抱怨:我在其它方面还比他们强呢。那根本没用,这个世界没有人想听这样的话。大家只关注你做事的结果。所以你只要在某一方面,比别人好一点点,你就有成长的机会。
两年前,当时的俄罗斯总理卡西亚诺夫来中国访问,只停留两天,就接受了一个采访,就是我的采访。应该说,作为民间的传媒机构,能得到这样的机会很难。所以我很好奇,问他为什么会接受我的采访?他的随行人员告诉我:很有意思,是因为在这之前,我采访过他的副总理。副总理告诉他:如果你去中国,应该接受这个女记者的采访,她提的问题很有水平。我听了之后很高兴。但是我想说,这种口口相传,千万不要小看。你做的每件事都会对你今后的成长产生影响。希望更多的是正面的影响而不是负面的影响。为什么当时我会离开《正大综艺》?这是不断有人问我的问题。我不知道是否说清楚了,激流勇退也好,有学习的精神也好,这都不是问题的实质。实质是,我觉得我不擅长做综艺节目。我既不会唱歌,也不会跳舞,更不会演小品。只有一次和赵忠祥老师合作演魔术,叫什么大变活人。还没走出去呢,就让别人认出来了。魔术的效果一点没有。所以我想,我真是没有什么艺术天才。我还是老老实实做自己能做好的事。我什么事情做的好呢?也许从小受家庭影响,我还比较喜欢读书,还有学习的能力。所以日后开始做访谈节目,每次我都是坚持尽可能得阅读相关的资料,看所有的东西。按别人的说法:这很笨,主持人就是靠口才好,现场反应快就行了。我恰恰认为不是这样。拿我做访谈节目来说,你事先准备的程度和你做出的节目的效果完全是成正比的。我还记得我第一次采访基辛格博士,那时我还在美国留学,刚刚开始做访谈节目,特别没有经验。问的问题都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比如问:那时周总理请你吃北京烤鸭,你吃了几只啊?(全场笑)。你一生处理了很多重大的外交事件,你最骄傲的是什么?这类问题。当然我也在电视上看过别人问这类问题。凡是问这类问题,就是事先没做准备。后来在中美建交三十周年时,我再次采访了基辛格博士。那时我就知道再也不能问北京烤鸭这类问题了。虽然只有半小时,我们的团队把所有有关的资料都搜集了,从他在哈佛当教授时的论文、演讲,到他的传记,有这么厚厚的一摞,还有七本书。都看完了,我也晕了,记不清看的什么。虽然采访只有27分钟,但非常有效。真是准备了一桶水,最后只用了一滴。但是你这些知识的储备,都能使你在现场把握住问题的走向。记得我问他的最后一个问题是:这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有很多共赢和合作的机会,但也出现了宗教的、种族的、文化的强烈冲突,你认为我们这个世界到底往哪去?和平在多长时间内是有可能的?他就直起身说,你问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随即阐述了一个他对和平的理和平不是一个绝对的和平,而是不同的势力在冲突和较量中所达到的一个短暂的平衡状态。把他外交的理念与当今的世界包括中东的局势结合,做一番分析和解说。这个采访做完,很多外交方面的专家认为很有深度。虽然我看了那么多资料,可能能用上的也就一两个问题,但事先准备绝对是有用的。所以我一直认为要做功课。我不是一个特别聪明的人,但是一个还算勤奋的人。通过做功课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作为记者和访谈节目的主持人,我也许还有一个比较优势,就是容易和别人交流。96年我在美国与东方卫视合作一个节目叫《杨澜视线》介绍百老汇的歌舞剧和美国的一些社会问题。其中有一集就是关于肥胖的问题。一位体重在三百公斤以上的女士,接受了我的采访。大家可以想象,一般的椅子她坐不下,宽度不够,我就找来另外的椅子,亲自搬来,请她坐下,与她交谈。最后她说:我一直不知道中国的记者采访会是什么样?但我很愿意接受你的采访。我就问她为什么?她说别的记者来采访,都是带着事先准备的题目,在我这挖几句话,去填进他们的文章里。而你是真正对我有兴趣的。这句话给我的印象很深。所以在镜头面前也好,在与人交流时也好,你对对方是否有兴趣,对方是完全可以察觉的。你的一举一动、你的眼神都在建立一个气场,所以我能建立这样一个气场,就适合做访谈节目。
去年年底,采访马来西亚巴达维总理。我们事先研究资料时发现,那年他的妻子刚刚去世,就想是不是应该问一问这方面的问题?因为他们感情很好。但坐在你对面的毕竟是一个总理,一上来就问人家妻子去世的事,很唐突,也不礼貌。在谈完了许多政治方面的话题之后,就想怎样让他自己把这个问题谈出来。所以我就决定这样问他:在过去的2005年发生了很多事,但对你影响最大的事情是什么?他就说,对我来说,2005年是哀痛的一年,因为我妻子去世了。一直讲了十几分钟的时间,将他和他妻子的感情,她最后的日子,讲的非常好。采访结束后,他的新闻秘书就说,你们中国记者真有本事,因为我们的总理在公共场合从来不谈个人生活。我估计是我的气场把他罩住了。所以这是我对自己的比较优势的一个挖掘。其实你们在座的各位都有自己的比较优势。可以考虑考虑这个问题。当然这不会一开始就知道,只能通过尝试做不同的事情才知道。对于我来说,我已经做电视,做了十七年,中间也经历了许多挫折。比较大的,大家可能也知道,就是2000年在香港创办阳光卫视,虽然当时是抱着一个人文理想在做这件事,至今我也没后悔,但由于商业模式和现有的市场规则不是很符合,确实经历了许多商业上的挫折。这让我很苦恼,因为我觉得自己已经这么努力了。甚至怀孕的时侯,还在进行商业谈判。从小到大,我所接受的教育就是:只要你足够努力,你就会成功。但后来发现不是这样。如果一开始,你的策略,你的定位有偏差的话,你无论怎样努力也是不能成功的。后来我去上海的中欧商学院进修CEO课程,一个老师讲到一个商人和一个士兵的区别;士兵是接到一个命令,哪怕打到最后一发子弹,牺牲了,也要坚守阵地。而商人在好象是在一个大厅,随时要注意哪个门能开,我就从哪出去。一直在寻找流动的机会,并不断进出,来获取最大的商业利益。所以听完,我就心中有数了--我自己不是做商人的料。虽然可以很勤奋的去做,但从骨子里,这不是我的比较优势。在我职业生涯的前十五年,我都是一直在做加法,做了主持人,我就要求导演:是不是我可以自己来写台词。写了台词,就问导演:可不可以我自己做一次编辑?做完编辑,就问主任:可不可以让我做一次制片人?做了制片人,就想:我能不能同时负责几个节目。负责了几个节目后,就想能不能办个频道?人生中一直在做加法,加到阳光卫视,我知道了,人生中,你的比较优势可能只有一项或两项。
在做完一系列的加法后,我想该开始做减法了。因为我觉得我需要有一个平衡的生活。我不能这样疯狂的工作下去。所以就开始做减法。那么今天我想把自己定位于:一个懂得市场规律的文化人,一个懂得和世界交流的文化人。在做好主持人工作的同时,希望能够从事更多的社会公益方面的活动。所以可能在失败中更能认识自己的比较优势。当然我也希望大家付出的代价不要太大,就能了解自己的比较优势和缺陷所在。
最后,我想说的是每个人都在成长,这种成长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也许你在某种场合和时期达到了一种平衡,而平衡是短暂的,可能瞬间即逝,不断被打破。成长是无止境的,生活中很多是难以把握的,甚至爱情,你可能会变,那个人也可能会变;但是成长是可以把握的,这是对自己的承诺。我们虽然再努力也成为不了刘翔,但我们仍然能享受奔跑。可能会有人会妨碍你的成功,却没人能阻止你的成长。换句话说,这一辈子你可以不成功,但是不能不成长。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