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行市场经济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7 17:20:22

中国实行市场经济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中国实行市场经济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中国实行市场经济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
  长期以来,人们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把计划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认为社会主义就必然实行计划经济,资本主义只能是市场经济.邓小平在总结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及改革开放实践中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客观规律,以极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勇气和改革家的气魄对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质疑和新的论断,这就为我国选择市场经济体制廓清了思想理论障碍.把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选择和正式确立,经过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恢复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路线,坚持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这就为人们正确探索和认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奠定了认识论的基础. 1979年,邓小平就指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但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在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党的十二大报告中进一步指出:必须在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同时发挥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十二大报告要求“正确处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这种认识,突破了把计划与市场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提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思想.
  第二阶段,从党的十二大到党的十三大.这段时期是我国刚刚开放加大其深度和广度时期,这种实践必然有力推进人们对计划和市场关系的认识和深化.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确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邓小平对这个决定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认为是写出了一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解释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有些是我们老祖宗没有说过的话,有些新话.我看讲清楚了.过去我们不可能写出这样的文件,没有前几年的实践,不可能写出这样的文件.写出来、也很不容易通过,会被看做‘异端’.我们用自己的实践回答了新情况下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决定》的基本理论观点实际上已经突破了计划经济为主的思想.这一观点是后来才明确起来的. 1987年2月邓小平说:“我们以前是学苏联的,搞计划经济.后来又讲计划经济为主,现在不要再讲这个了.”党的十三大指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新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没有再提计划经济为主了.这些认识突破了长期以来把社会主义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确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第三阶段,从党十三大到1992年.从1985年到1992年这段时间,邓小平针对人们思想上的困惑和认识上的分歧,着重阐述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并强调指出“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是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
  以江比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受前苏联计划经济模式的影响,也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品经济.1985年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的矛盾.支撑和保障体系.生产竞争,市场竞争的规则要求对市场经济的失败者和需要照顾的老弱病残者给予社会保障.这种保障制度不是企业或单位,是社会化的.为此,社会应根据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着手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由这一结合而形成的市场经济体制,一方面必然体现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其主要表现在:
  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公有制企业和非公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平等竞争,共同发展,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要作用.
  2)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运用包括时常在内的各种调节手段,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距离,防止两极分化,注重社会公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3)在宏观调控上,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党的十六大的重大决策:
  1.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同时,积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调动一切有利于现代化建设的积极因素,构筑有利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微观基础.
  2.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发展产权、土地、劳动力和技术等市场,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创造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环境,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信用体系,进一步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促进商品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3.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完善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把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完善国家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相互配合的宏观调控体系,发挥各种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要进一步深化财政、税收、金融和投融资体制改革.
  4.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
  十六届三中全会重大创新和突破
  第一次提出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全会指出,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有利于维护公有财产权,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有利于保护私有财产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各类资本的流动和重组,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这对于民企进入和重组国有股权上市公司起到支持作用.
  第一次提出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与以往相比,这是很大的突破.以前的提法是股份制是一种实现形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