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字的发展?“马”字的写法是怎么发展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2 01:51:04

“马”字的发展?“马”字的写法是怎么发展的?
“马”字的发展?
“马”字的写法是怎么发展的?

“马”字的发展?“马”字的写法是怎么发展的?
姓氏起源:1、战国时赵王有子叫赵奢,以善于用兵著称.因功卓著被赵惠文王封在马服,称为马服君,死后便葬于封邑,其子孙最初以"马服"两字为其姓氏,后省 去"服"字,遂有马氏.世居邯郸.史称马姓正宗.2、出自他姓改马姓.如汉代有汉戚人马宫,本姓马矢,至马宫 以仕学显,改姓马.3、出自他族改姓.西域人马庆祥,人居临洮狄道(今甘肃省境内),遂以马为氏.蒙古人月乃和,因其祖在金末为凤翔兵马判官,遂改姓马氏,取名祖常.马祖常之后亦为马氏.金元以后,为回族大姓.郡望:扶风郡:汉太初元年置右扶风,为三辅之一.三国时改扶风 郡,治所在槐里(今光平东北).堂号:铜柱堂:汉伏波将军马援征阯,胜利后,在交阯立铜柱表功.到了唐朝,马援的后裔马总做安南都护,在原汉立铜柱的地方又立 了两根铜柱,铸上了唐朝的威、德,说明自己是伏波将军的后裔.到了五代时马希范也立了铜柱.迁徙分布 赵奢之子牧,亦为赵将,居住在邯郸.公元前222年,秦国灭赵国,将牧之子迁徙至陕西咸阳.马兴后人马何罗徙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从此,扶风茂陵成为马氏的发展繁衍中心.两汉至南北朝时期,马氏除在扶风茂陵成为望族外,还分布于今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四川、甘肃、江苏、浙江等省的一些地方.唐朝末年,王潮、王审之入闽,有河南马氏随同前往,在福建安家落户.许州人马殷,少为木工,应募从军,随秦宗权部将孙儒入扬州,转从别将刘建峰攻取潭州.896年,刘建峰北部下所杀,马殷被推为主,被唐任为潭州刺史,后进武安军节度使,于907年被后梁封为楚王,建立楚国,历时45年.宋代以后,闽、粤地区马姓逐渐增多;至明代,马姓族人遍布福建;至清代,有的移居台湾,进而又远徙东南亚及欧美.马姓是我国比较主要的姓氏之一.从马姓产生的最早来源看,应是原始氏族时期的图腾崇拜.此后,随着社会的发展,马姓原本单一的图腾来源也多样化了,主要有以下几种:由“马服”氏改变而来.马服本是战国时期赵国的一块土地,位於今天河北省邯郸市西北.战国时赵国大将赵奢於公元前270年率军在秦、赵瘀氏之战中大败秦军,赵惠文王因此把马服一地分封给赵奢,并赐其号为“马服君”,与廉颇、蔺相如职位相等.赵奢的子孙后代便以“马服”为姓,后又改为单姓“马”.此后,马家后代又在西汉武帝时期从马服迁到了当时的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定居下来,所以《姓谱》一书中记载说,“马”姓的发源地是扶风.据《姓氏考略》记载,西域古有“马”姓,后西域有姓“马”者入内地,即以“马”为姓.又据《姓氏考略》载,元代礼部尚书月乃和,因祖父曾任金代的马步指挥使,而改姓“马”,名祖常.回族中的“马”姓是“马”姓来源的重要方面.人常说:“十个回回九姓马,另外还有沙、喇、哈”.用这句俗语概括回族的姓,虽不十分准确,但大体符合事实.回族中马姓这麽多,主要与阿拉伯、波斯人名的音译,特别是与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音译有关,因为马与穆谐音,所以明代许多着述中都将穆罕默德译作马哈麻.这种译法对清代及后代影响很大,如清代徐珂《西域水道记》、魏源《海国图志》等均将人名中的首音“穆”译为“马”.甚至有人称穆罕默德为“马圣人”.在这种情况的影响下,再加上“马”姓是皇帝赐姓,回族又不似汉族那麽重视姓氏谱系,而是可以自由选姓使用,故很多回族人便选用了“马”姓,大大增加了“马”姓的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