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师旷论学翻译晋平公问于师旷曰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7 17:05:30

文言文师旷论学翻译晋平公问于师旷曰
文言文师旷论学
翻译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

文言文师旷论学翻译晋平公问于师旷曰
原文: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秉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译文:
晋平公向师旷请教说:“我今年已经七十岁了,虽然仍旧有学习的愿望,但恐怕年纪太大,来不及了.”师旷回答道:“为什么不点着蜡烛学习呢?”晋平公气道:“哪里有做臣子的胆敢戏弄主公的?” 师旷说:“我这个瞎眼的臣下哪里敢戏弄主公呢?我听说过这么一句话:‘少年时候好学,就好像初生的太阳(比喻有朝气、有活力);壮年的时候好学,就好像正午的阳光(正午阳光最强烈,这里比喻壮年时的状态最适合学习);老年人好学,就好像夜晚蜡烛的光亮’,尽管蜡烛的光亮很微弱,但是您觉得跟摸黑行路比起来,那个更好一些呢?”晋平公听罢说道:“您说得很对!”
楼主可以先了解一下这篇文章的两个人物,首先是晋平公,他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位国君,姓姬,名彪,纵观其执政生涯,应该是一位颇为悲情的人物,经历了晋国由盛转衰的过渡时期.在其刚刚即位的时候,就发动了对楚国的军事战争,史称“湛阪之战”,该战役是晋楚80余年争霸的收官之战,晋国直接进攻楚国的属地,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此后,双方都偃旗息鼓,休养生息,十余年中都未在发生大的战争.前期的晋平公治国颇有方略,善于任用贤臣,比如“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祈黄羊(分别举荐自己的仇人和儿子做官)等.但是在执政后期,却惑于美色,且身边多为佞臣,以致于外交内政连连失利,对外则以前被晋国控制的小国纷纷投靠楚国,使晋国在政治上陷入孤立,对内也渐渐失去控制力,导致赵、魏、韩、中行、智等公卿大族的势力逐渐强大,最终在晋平公死后数年发生了三家分晋.
师旷是春秋时著名的乐师.史籍记载他生而无目,故自称盲臣、瞑臣(就像在本文中自称“盲臣”).他身居晋国的大夫,博学多才,尤其精通音乐,善弹琴,辨音力极强.以“师旷之聪”闻名于后世.

[编辑本段]简介
作者:(西汉)刘向(约前77—前6) 原名更生,字子政,沛县(今属江苏)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刘向的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校雠古书的“叙录”,较有名的有《谏营昌陵疏》和《战国策叙录》,叙事简约,理论畅达、舒缓平易是其主要特色。
[编辑本段]【注音】
shī kuàng lùn xué
[编辑本段]【原文】
晋平公(1)问于...

全部展开

[编辑本段]简介
作者:(西汉)刘向(约前77—前6) 原名更生,字子政,沛县(今属江苏)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刘向的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校雠古书的“叙录”,较有名的有《谏营昌陵疏》和《战国策叙录》,叙事简约,理论畅达、舒缓平易是其主要特色。
[编辑本段]【注音】
shī kuàng lùn xué
[编辑本段]【原文】
晋平公(1)问于(2)师旷(3)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4)矣!” 师旷曰:“何(5)不炳烛(6)乎?” 平公曰:“安(7)有为人臣而戏(8)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9)安敢戏其君乎?臣(10)闻(11)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17);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18);老而好(19)学,如炳烛之明(13)。炳烛之明,孰与(14)昧行(15)乎?” 平公曰:“善(16)哉!”(20)
[编辑本段]【译文】
晋平公对师旷说:“我今年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但是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把蜡烛点燃呢?” 平公说:“哪里有作为臣子的人来戏弄君主的呢?” 师旷说:“盲目的我怎么敢戏弄君主呢?我听说:少年时喜好学习,如同初升太阳的阳光一样;中年时喜好学习,就像正午太阳的阳光一样灿烂;晚年的时候喜好学习,就像把蜡烛点燃一样明亮.点上蜡烛和暗中走路究竟哪个好呢?” 平公说:“讲得好啊!”
[编辑本段]【注释】
1.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 2.于:对;向。 3.师旷:字子野,春秋时代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对音乐有极高的造诣。 4.暮:本来是“天晚”的意思,这里作“晚了”讲。 5.何:为什么 6.炳烛:把烛灯点燃。古无蜡烛,称火炬为烛。炳:点。 7.安:怎么 8.戏:戏弄。 9.盲臣:瞎眼的臣子。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 10.臣:臣子对君主的自称。 11.闻:听说。 12.阳:阳光。 13.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点上烛火照明比起在黑暗中走路,究竟哪个好呢? 14.孰与:相当于“……跟(与)……哪个(谁)怎么样?”。 15.昧行:在黑暗中行走。昧,黑暗。 16.善哉:说得好啊! 17.日出之阳:初升的太阳,早晨的太阳. 18.日中之光:正午的太阳光. 19.好:爱好。 20.选自《说苑》
[编辑本段]【原文朗读节奏】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编辑本段]【阅读提示】
文中的晋平公年欲七十想要学习,恐怕为时已晚,而师旷却劝他炳烛而学。接着师旷又打了三个比喻,年少时喜欢学习,好像是太阳刚刚出来时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正午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点燃蜡烛照明时的光亮。师旷很巧妙地点明老年时读书虽然赶不上少年和壮年时,但与摸黑走路相比较,还是好得多。从而成功地说服了晋平公,达到了劝学的目的。
[编辑本段]【道理】
人生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 “老而好学”虽比不上“少而好学”和“壮而好学”,但总比不好学好。要活到老,学到老。 如果想立志学习就应该从当下开始,只争朝夕,这样才能成就一番事业。有志不在年高,活到老学到老。只要有目标,有恒心。有决心,年纪性别和成功无关。 学习是没有年龄、界限之分的
[编辑本段]【问题】
1.师旷是怎样论好学的?这番言论巧妙在何处? .文中的晋平公年逾七十想要学习,恐怕为时已晚,而师旷却劝他炳烛而学。接着师旷又打了三个比喻,年少时喜欢学习,好像是太阳刚刚出来时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正午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点燃蜡烛照明时的光亮。师旷很巧妙地点明老年时读书虽然赶不上少年和壮年时,但与摸黑走路相比较,还是好得多。 2.师旷论好学的道理对你有何启示? 有志不在年高,活到老,学到老。只要有目标,有恒心,有信心,有决定,年纪、性别、身份都是和成功无关的。 活到老,学到老,为人要好学。只要你想学习,什么时候学都不算晚的。 3.有哪些反问句 ? “何不炳烛乎?”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盲臣安敢戏其君?孰与昧行乎?” 4.“善哉”句中的“善”的字面意义和蕴含的深层意义分别是什么? 字面意义:赞许。深层意义:平公对师旷的赞许。 “少”、“壮”、“老”分别指什么? 指:少年、壮年、老年。 5.文中师旷用了三个比喻,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文中把人生中的三个不同时期的学习喻为“日出之阳”、“日中之光”和“炳烛之明”,告诫人生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 得出道理:有志不在年高,活到老,学到老。只要有目标,有恒心,有信心,有决定,年纪、性别、身份都是和成功无关的。 如果大家把学习看成是一种生活方式,就会不断的学习,终身学习,因为这时候学习已经成为了你的生活需求了。文章通过晋平公与师旷的对话,阐述师旷对学习的见解。文中把人生中的三个不同时期的学习喻为“日出之阳”、“日中之光”和“炳烛之明”,告诫人生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文章通过晋平公与师旷的对话,阐述师旷对学习的见解。 6.“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12);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 是用了比喻和排比这两种修辞手法,这也是师旷说服晋平公的技巧。
[编辑本段]【作者背景】
刘向(约前77—前6) 原名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沛县(今属江苏)人。楚元王刘交四世孙。宣帝时,为谏大夫。元帝时,任宗正。以反对宦官弘恭、石显下狱,旋得释。后又以反对恭、显下狱,免为庶人。成帝即位后,得进用,任光禄大夫,改名为“向”,官至中垒校慰。曾奉命领校秘书,所撰《别录》,为我国目录学之祖。治《春秋彀梁传》。著《九叹》等辞赋三十三篇,大多亡佚。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等书,《五经通义》有清人马国翰辑本。原有集,已佚,明人辑为《刘中垒集》。《楚辞》是刘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收入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淮南小山、庄忌、东方朔、王褒、刘向诸人的仿骚作品。 【根据短文概括的成语】 学无止境
[编辑本段]【关于学习的名句格言】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5.学到老,活到老。

收起

原文;晋平公(1)问于(2)师旷(3)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4)矣!” 师旷曰:“何(5)不炳烛(6)乎?” 平公曰:“安(7)有为人臣而戏(8)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9)安敢戏其君乎?臣(10)闻(11)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17);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18);老而好(19)学,如炳烛之明(13)。炳烛之明,孰与(14)昧行(15)乎?” 平公曰:“善(16)...

全部展开

原文;晋平公(1)问于(2)师旷(3)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4)矣!” 师旷曰:“何(5)不炳烛(6)乎?” 平公曰:“安(7)有为人臣而戏(8)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9)安敢戏其君乎?臣(10)闻(11)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17);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18);老而好(19)学,如炳烛之明(13)。炳烛之明,孰与(14)昧行(15)乎?” 平公曰:“善(16)哉!”(20) 晋平公译文;对师旷说:“我今年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但是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把蜡烛点燃呢?” 平公说:“哪里有作为臣子的人来戏弄君主的呢?” 师旷说:“盲目的我怎么敢戏弄君主呢?我听说:少年时喜好学习,如同初升太阳的阳光一样;中年时喜好学习,就像正午太阳的阳光一样灿烂;晚年的时候喜好学习,就像把蜡烛点燃一样明亮.点上蜡烛和暗中走
路究竟哪个好呢?” 平公说:“讲得好啊!”啊!” 注释;1.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 2.于:对;向。 3.师旷:字子野,春秋时代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对音乐有极高的造诣。 4.暮:本来是“天晚”的意思,这里作“晚了”讲。 5.何:为什么 6.炳烛:把烛灯点燃。古无蜡烛,称火炬为烛。炳:点。 7.安:怎么 8.戏:戏弄。 9.盲臣:瞎眼的臣子。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 10.臣:臣子对君主的自称。 11.闻:听说。 12.阳:阳光。 13.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点上烛火照明比起在黑暗中走路,究竟哪个好呢? 14.孰与:相当于“……跟(与)……哪个(谁)怎么样?”。 15.昧行:在黑暗中行走。昧,黑暗。 16.善哉:说得好啊! 17.日出之阳:初升的太阳,早晨的太阳. 18.日中之光:正午的太阳光. 19.好:爱好。 20.选自《说苑》

收起

晋平公问师旷说

晋平公对师旷说

晋平公对师旷说

晋平公对师旷说:“我今年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但是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把蜡烛点燃呢?” 平公说:“哪里有作为臣子的人来戏弄君主的呢?” 师旷说:“盲目的我怎么敢戏弄君主呢?我听说:少年时喜好学习,如同初升太阳的阳光一样;中年时喜好学习,就像正午太阳的阳光一样灿烂;晚年的时候喜好学习,就像把蜡烛点燃一样明亮.点上蜡烛和暗中走路究竟哪个好呢?” 平公说:“讲得好啊!”...

全部展开

晋平公对师旷说:“我今年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但是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把蜡烛点燃呢?” 平公说:“哪里有作为臣子的人来戏弄君主的呢?” 师旷说:“盲目的我怎么敢戏弄君主呢?我听说:少年时喜好学习,如同初升太阳的阳光一样;中年时喜好学习,就像正午太阳的阳光一样灿烂;晚年的时候喜好学习,就像把蜡烛点燃一样明亮.点上蜡烛和暗中走路究竟哪个好呢?” 平公说:“讲得好啊!”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