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群众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2 08:18:53

人民群众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人民群众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人民群众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历史主体作用
  从一定意义上说,唯物史观所揭示的社会发展规律,就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规律.历史上,资产阶级在夺取政权时需要工农大众,一旦获得政权就反过来压迫民众.人权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产生过重大作用,尽管人权最初是按照资产阶级需要设计出来的,但是战后人们对人权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改变.在我国,尽管民本思想源远流长,先后有“民为邦本”、“民贵君轻”、“载舟覆舟”等思想,但它们与唯物史观的人民为本有着原则性的区别.在封建社会,统治者依然处于“为民父母”、“为民做主”的地位,人民大众难以摆脱“子民”、“臣民”的地位.无产阶级政党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坚持历史活动是人民群众的事业,坚持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公开声明除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以外没有任何自己的私利.我们党把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当作制定一切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主体的根本表现,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集中体现,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本质体现,是区别其他性质的政党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领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最根本的政治保证.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必须把握好以下几点: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的根本原则.以人为本是坚持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的根本要求,是观察社会问题的出发点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是推进与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奋斗目标.以人为本,归根结底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出发,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政治、经济、文化利益,不断推进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调动与发挥好人民群众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
  第二,整合和调节各个社会群体的利益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的核心.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利益多元化是当前的一个重要特点.分配不公,两极分化严重,不仅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而且最终会败坏社会主义声誉,危及社会主义的大业,所以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节社会各阶层的利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主要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利益关系.要坚持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扩大就业,深化改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扩大公共产品的供给,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制度,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贵、看病难、住房贵、上学贵等问题;要重视解决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维护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切实让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第三,推进民主法治建设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的政治保证.维护人民的利益和权利不是靠“天赋人权”,也不是靠“人赋人权”,而是要靠民主和法律制度.要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民主法治制度,进一步健全权力运行的监督与制约机制,真正做到权力运行到哪里,制约与监督就跟到哪里;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对政府的监督、对司法的监督作用.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监督司法机构,政府才不敢懈怠,司法才能公正.
  第四,建设和谐文化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和道德支撑,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人的文化水平、道德修养、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等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要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获得广大人民普遍认同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我们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积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不断为构建和谐社会增添精神动力.
  人民群众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力量,也是和谐社会的真正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