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问政》和《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重点强调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22:09:04

《子贡问政》和《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重点强调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子贡问政》和《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重点强调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子贡问政》和《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重点强调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原文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
  翻译
  子贡向孔子请教治理国家的办法.孔子说,只要有充足的粮食,充足的战备以及人民的信任就可以了.子贡问,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项,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又问,如果迫不得已还要去掉一项,两项中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人都难逃一死,但如果没有人民的信任,什么都谈不上了.
  评析
  孔子认为为政要讲经济建设,要讲国防,还要让老百姓信任他,只有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即使牺牲国防、经济,也要让百姓信任.可见取信于民,在孔子眼里是很重要的.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孟子的一个著名论断.《孟子·公孙丑下》中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这里的“畔”字通“叛”,是背叛、反对的意思.这段话是说,对得道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多;对失道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的人少到极点时,就连亲戚都会反对他;帮助的人多到极点时,全天下的人都会顺从他.拿全天下都顺从的力量,来攻打连亲戚都反对的人,要么不战,一战必胜.
  孟子在这里说的“得道”和“失道”的人,都不是指普通的个人,而是指一国之君.一国之君既是战争的总指挥,也是政治上的领袖.孟子通过论述战争胜负的问题,引出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观点,然而在孟子看来,“民心向背”对于战争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对于政治也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孟子说:“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意思是说,得天下必先得民,得民必先得民心.所谓的“得民”,就是得到人民的支持、拥护和帮助.所谓的“得天下”,是指通过施行仁政来“王天下”,而不是单靠武力来争夺天下.仁政,是以德服人,使人心悦诚服,自动来归附;而以力服人,不能服人之心.在孟子看来,得天下之道,即是施行仁政.因为仁政,是“得其心”之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