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思《咏史》第二篇赏析原列第二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2 18:40:36

左思《咏史》第二篇赏析原列第二
左思《咏史》第二篇赏析
原列第二

左思《咏史》第二篇赏析原列第二
“咏史”是咏叹古人古事以抒怀的一种旧题.以“咏史”为诗题;最早见于东汉班周的《咏史》诗,班周的《咏史》诗,直书史实,缺乏诗味,被锤嵘评为“质本无文”(《诗品序》).左思的《咏史》真正开拓了“咏史”诗的艺术领域,既承前人,又有创新,把咏史与咏怀二者交融.清人何焯评左思《咏史》:“咏史者,隐括本传,不加藻饰,此正体也.太冲多自摅胸臆,乃又其变.”(《义门读书记》)何焯的评说点出了左思《咏史》诗具有独特的个性表现,成就远超前人.
  左思的《咏史》诗内容主要是寒士内心的平及对当时掌权士族的茂视与抗争.左思生的西晋时代,沿袭东汉后期的士族势力重新起.魏文帝曹丕建立九品中正制,因为中正把持在士族手中,从而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晋书•刘毅传》)的现状.身低微的庶族寒士很难进入政治中心.左思身寒门,虽其妹左芬(FEN)被选入宫为妃,自己得迁居京都,任命为秘书郎,但终不被重用.他壮志难酬,借史抒怀,写下了《咏史》八首组诗.
  现就《咏史》第二首进行赏析.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镊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诗句“世胄镊高位,英俊沉下僚”,揭示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社会不合理现象,诗人对造就这一社会不合理现象的“门阀制度”进行了深入批判,表达出不满、厌恨和无奈的情绪.清人何焯评:“左太冲《咏史》‘郁郁’首,良图莫骋,职由困资地.托前代自鸣所不平也.”(《义门读书记》)用这句话评说此诗的主旨,是中肯的.
  全诗共十二句,每四句为一层,共分三层.
  诗的首四句,通过描写自然界中茂密葱郁的大松树生长在山沟底,萎靡不振的小树苗却生长在高高的山顶上的不合理现象,进一步揭示了造成这一不合理自然现象的原因,是生长地势高低的不同.
  首二句诗“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就是对自然界不合理现象的描绘.“郁郁”茂密葱郁的样子.“涧底松”,指生长在山沟底的松树,喻才高位卑的寒士.“离离”,无精打采,萎靡不振的样子.“山上苗”,指生长在山顶上的小树苗,喻才疏位高的士族.诗句巧妙运用方位词“底”与“上”,构成了松与小树苗生长地势高低的对比,借以隐喻社会中才高位卑的寒士与才疏位高的士族地位高低的悬殊.修饰词语“郁郁”同“离离”意义上的对比,为诗人的褒贬奠定了基调,情感抒发隐而未现,寓讽刺于含蓄之中.
  诗的第三、四句“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是针对首二句诗描述的自然界不合理的现象进行原因揭示.“彼”,那个,代指“山上苗”.“径寸茎”,直径为一寸的茎杆.“径”,直.“阴”,遮盖.“此”,这个、代指“涧底松”.“白尺条”,白尺长的树枝.“条”,树枝.大意是说,生长在高高的山顶上的小树苗,用自己直径为一寸的茎杆,竟然遮挡住了生长在山沟底树枝百尺长的大松树.由于生长地势的差异,大松树的所需,反而被小树苗夺走了.
  前四句诗,从表面看来,写的是自然现象,实质上诗人借此隐喻人间的不合理现象,暗含了特定的社会内容.高低,贵贱的对比,表现含蓄,形象鲜明.情感抒发隐而未现,为下文汹涌澎湃的情感宣泄,储蓄了力量.读者初读至此,也会心有疑问:自然界既已如此,人类社会又将如何?
  第二层,包括诗的第五句至第八句.诗人在结构上过度自然,由第一层描写的自然界不合理现象,引入到人类社会现象的不合理,进一步揭示了这种社会中不合理现象产生的原因.
  诗的第五、六句“世胄镊高位,英俊沉下僚”就是对人类社会不合理现象的描写.“世胄”,世家子弟.“胄”,后裔.“英俊”,有才华的寒士.“沉下僚”,沉落于低微的官职.“沉”,沉伦,沉没.“下僚”,职位地位的小官.“僚”,官.此二句诗,点名了世家子孙无功劳而位居高位,有才华、有能力、有报复的位卑寒士却沉落于低微的小官.“世胄”与“英俊”,“蹑高位”同“沉下僚”的对比,揭示了类似自然界不合理现象在人类社会也亦然存在.此二句诗在内容上同诗的首二句相呼应.
  诗的第七、八句“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揭示了造成人类社会不合理现象的原因.“由来”,指由来已久.“一朝”,一作一朝一代解;一作一朝一夕解.以朝代累计或以日累计,我认为以日累计在程度上更能实现由来已久,所以解作后者更为恰当些.这两句诗,点名了造成社会不合理现象的原因,非才华、能力的悬殊,而是决定于所处社会地位的高低.并且由来已久,非一朝一夕.诗人情感抒发由隐而现,如山洪爆发,直抒胸臆,深刻批判了“门阀制度”对出生卑微寒士们仕途的阻碍,对人才的摧残、压制和迫害.一方面表达了诗人对此制度的不满,厌恨之情.另一方面也说明了门阀制度由来已久,根深蒂固.诗人意识到凭借个人能力是无法推翻此制度的,从而也就传达出一种忧郁的无奈之情.诗人感性和理性情感相结合,既说明了他对当时社会现状清醒认识,也点名了一代寒士对人生前途无路,思想认识上的局限悲叹.今人吴调公评:“如果前二句中的一‘蹑’一‘沉’还属于冷眼观察,那么二句转入‘地势’和‘由来’地揭示,就表现为诗人痛心疾首和大声疾呼了.”(《汉魏六朝诗歌鉴赏集》).诗人抒发了自己出生身寒门,不受重用的个人遭遇,也喊出了当时一带寒士的心声.淋漓尽致的情感宣泄,深入人心,为寒士们唱响了一曲高亢之歌,树立了一面反抗门阀制度的旗帜.这两句诗,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千古佳句,构成了诗的核心诗句.结构内容上,既与第五句、第四句诗想呼应,又引领下一层诗的内容.
  第九、十句诗“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中的“金张”,指汉代金日殚(Dī)和张汤两家.史书记载,从汉武帝时起,到王莽篡汉止,七个朝代,金张两家世代是宫廷中的宠臣.班固《汉书•金日殚赞》:“夷狄之国,羁虏汉庭.七叶内待,何其盛也.七叶字武至平地也.”又《汉书•张汤传赞》:“张氏之子孙相继,自宣,元已来,为侍中,中常侍者凡十余人.功臣之后,唯有金氏、张氏,亲近贵宠,比于外戚.”这两则材料,充分说明了金张世家在地位上的传承和势力之高.“七叶”,七世.“珥”,插.“貂”,指貂尾,汉代侍中,中常侍等宫中冒上插貂尾.此二句诗,诗人批评了金日殚和张汤的子孙后代,他们凭借祖辈传下来的事业,七代人都无功受禄.他们犹如山上的“小树苗”,确“世胄镊高位”.碲
  第十一、十二句诗“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是诗人紧承前两句诗所举的反面事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所举的正面材料.“冯公”,指汉朝冯唐,文帝时已七十左右,仍是小宫,仲郎暑长.“岂”,难道.“伟”,卓异出众.“白首”,头发白了.“招”,被招见.“不见招”,不被招见,意谓不被重用.诗人运用强烈的反问语气,点名冯唐的伟大,但由于他出生卑微,头发胡子白了,都不被皇帝重用,仍是一位小宫.冯唐犹如“涧底松”,也只好落得“英俊沉下僚”的悲惨命运.金张显贵不过是作为反衬,目的是在于突出冯唐之悲.诗人以冯唐自喻,实际是为自己而悲.诗人列举正反事例,通过对比,表现了“世胄镊高位,英俊沉下僚”的具体内容.诗人紧扣《咏史》这一标题,“先抒已意,而以事证之”,(清张玉颖《古诗赏析》卷一)对社会不合理现象进行了无情地揭露和抨击.
  此诗比兴,对比,用典等艺术手法的运用,形象鲜明.诗人情感抒发由隐至现,收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左思咏史,实为咏怀,做到了咏史与咏怀的水乳交融,真可谓“创成一体,垂式千秋”,(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卷十一)对后世文人创作“咏史”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