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有效形式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7 21:51:06

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有效形式
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有效形式

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有效形式
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强调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统一.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作指导,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第一,提倡文化创新.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面对这样的形势,努力建设先进文化,与努力发展先进生产力,都是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任务.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是一个前进的发展过程.推动这个发展过程的,就是文化创新,包括先进文化在内容和形式上两方面的创新,这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文化建设的任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要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增强先进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就必须进行文化创新,建立与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文化新体系.文化创新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发展的动力,也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永葆先进性的源泉.文化创新是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的创新,因此必须把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文化创新是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下的创新,因此必须提倡科学、坚持客观真理、坚持理论和实践的一致性;文化创新是以人民和国家利益为根本利益的创新,因此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只有这样的文化创新,才能使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更加名副其实.一般来说,文化创新主要通过两条途径:一是社会文化的自我更新,如西方文化中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二是在外来文化冲击下,经过借鉴吸收其文化的先进因素,丰富本土文化.现阶段我国文化创新主要是对内部体制的改革和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制的自我完善和自我更新.但是另一方面,也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特别是文化霸权主义的挑战,积极主动实施的文化发展战略.因此,我们的文化创新,不但是社会主义文化的自我完善、自我更新,还具有借鉴外来文化优秀成果,抵制文化霸权主义并增强免疫力的积极意义.
  第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党的十六大指出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指导思想是:文化体制改革要体现精神文明的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遵循文化发展的规律.这句话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揭示了文化体制改革的着眼点,要着眼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明水平;第二层含义,揭示了文化体制改革要遵循的原则和指导方针,它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进行的,总体上要尊重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以及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其次,文化体制改革的目的在于,增强文化事业的活力,充分调动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多出优秀作品,多出优秀人才.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把文化发展的着力点放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文化体制改革的关键在于,如何从根本上消除束缚文艺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要以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为重点,加快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内部机制改革,增强微观活力,健全文化市场体系,依法加强管理,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增强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改革是为了促进发展,文化体制改革要以发展为主题.要建立解放文化生产力发展的体制,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要把深化改革同调整结构和促进发展结合起来,有效整合资源,提高产业集中度,实行规模经营,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能力强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形成我国文化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骨干力量,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提高国际影响力.同时,要抓好队伍建设,引导文化工作者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为人民奉献更多无愧于时代的精神文化产品.
  第三,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样化.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白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这是我们党对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指导原则.文化的主旋律和多样化之间是一种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关系.没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和形式,唱响文化的主旋律就是一句空话;没有文化的主旋律,文化的多样性就是盲目的,就会分辨不清前进方向,甚至丰富多彩的文化也会黯然失色.所以,越是弘扬文化的主旋律,就越需要文化的多样性来作补充和烘托;越是深化和拓展文化的多样性,就越要围绕和贴近文化的主旋律,使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的主旋律形成一个和谐发展的整体.弘扬当代中国文化的主旋律,应注意把握下面几个原则:一是重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这些思想,不仅是文化领域的指导思想,而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二是重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干部群众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弘扬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主旋律的首要任务.三是重在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灵魂,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发展的动力之源.四是重在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文化竞争力.民族凝聚力的增强,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培育和弘扬有直接关系;而文化竞争力的增加,不仅与民族凝聚力的增强相联系,更与整个综合国力的提高密切相关.当代中国文化的多样性,是由当代中国的经济、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决定的.随着我国改革开发的深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和不断完善,在我国的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了生活观念多样化、精神需求多样化、业余生活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多样化、分配形式多样化等形式.这些客观存在的现象决定了先进文化必须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这也是由先进文化本身就是大众的文化决定的.这就要求先进文化必须用多样化来反映人众的需求.此外,个人价值取向的多样化,思想道德觉悟和水平的多层次性也决定了对文化需求的多样化.
  第四,积极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我们一切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并成为治党、治国的新理念.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和强大动力.人的发展,人的素质的提高,需要社会发展为之提供必要的物质文化条件.同时,人的全面发展又有力地推动社会物质文化财富的创造.当今世界的竞争,根本上是人的素质和能力的竞争.只有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人们的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创造出越来越多的社会物质文化财富.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就要使人民过上殷实的小康生活,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不断改善人们的吃、穿、住、行、用的条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改进医疗卫生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就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伟大创造精神,使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好自己的事情,实现自己的愿望和利益;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就要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人们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就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