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纳河上有几座桥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4 19:44:55

塞纳河上有几座桥
塞纳河上有几座桥

塞纳河上有几座桥
目前巴黎总共有35座桥,陆续建于不同时期,其中已经被列为历史古迹的有三座.在巴黎的建桥史上成为“里程碑式”的桥梁的应该算是“新桥(Pont Neuf)”.新桥其实很有点年头了.这座跨越整个西岱岛的桥梁开工于1578年亨利三世时期,1603年建成,由亨利四世主持了落成仪式.建造新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便于卢浮宫、圣-日尔曼?德?普雷修道院和塞纳河左岸之间的联系.整个工程是五位建筑师的共同成果,桥面宽度为那个时代所罕见的28米,由12个桥拱支撑,桥拱装饰有三百多个形状各异的面具.被人们称为“圣玛利丹Sanmaritaine”的水泵就安置于第二个桥拱,塞纳河水由此供给卢浮宫和周围地区.之所以命名为“新桥”是因为在此之前巴黎建造的桥梁上都建有一层是商店、二层至五层是住宅的公寓,而唯独这座桥上不设公寓,开创了当时建桥的新潮流,所以得名“新桥”.1786年前后,考虑到有碍市镇美观和空气流通,巴黎所有桥梁上的公寓都被拆除.新桥本身后来根据路易十三的旨意在桥上醒目位置安放了亨利四世的骑马塑像.这些雕像曾于法国大革命期间被毁,但又于1818年重塑.在新桥建成后整整两个世纪里,桥屹立不动,这里逐渐成为各种娱乐和商业活动的中心,如今这里依然是巴黎著名的河边旧书市的核心地带.至今法语仍将“经久耐用”的东西比作“Pont Neuf”,即所谓“历久弥新”.
在新桥西面是“艺术桥(Pont des Arts)”.这是一座连接卢浮宫美术馆与法兰西学院的步行桥.1804年,拿破仑下令开始兴建此桥.之所以命名为“艺术”,据说一是因为邻近当时被改为“中央艺术博物馆”的旧皇宫(虽然后来因为桥名太容易与“艺术博物馆”混淆而又将“艺术博物馆”更名为“卢浮宫”);另一是因为这座桥从建成时起便是专供行人通行的步行桥,桥上种植了小灌木,并有供游人休憩的小石凳,堪称塞纳河上的“空中花园”.
在卢浮宫一带塞纳河上的著名桥梁还有协和桥(Pont de la Concorde)、皇家桥(Pont Royal)、卡卢索桥(Pont Carrousel)等.协和桥由工程师贝豪奈设计,建于1791年,一部分筑桥石料来自被拆毁的巴士底狱,目的是使“人民可以继续藐视旧城堡”.桥上最初装饰有拿破仑时期的将军和君主复辟时期文武官员的雕像,后来因为有人担心桥身会不堪重负而塌陷,这些雕像被搬到了凡尔赛宫.皇家桥呈夸张的驴背状,与新桥和玛利桥(Pont Marie)一起,是巴黎历史最悠久的三座桥.此桥于1685年至1698年间由伽伯里艾尔和蒙萨尔设计建造,因全部工程由路易十三出资而得名“皇家桥”.卡卢索桥始建于1834年,重建于1930年,但桥的两端各保留了两座17世纪的雕刻,北侧是“工业”和“富足”,南侧则是“巴黎市”与“塞纳河”.
塞纳河右岸的玛利桥是以这座桥的设计者、1614年开拓在西岱岛旁边的圣-路易岛(Ile St-Louis)的发起人克里斯多夫?玛利(Christophe Marie)的名字命名.桥身同样呈驴背形,桥墩附近饰有壁龛.1658年时塞纳河的一次骤涨曾经冲毁了桥拱,但修复后以木桩支撑的桥墩依然屹立至今.在圣路易岛还可以看见苏利桥(Pont Sully).该桥以圣路易岛的一个岬角为中心,由南北两个方向分别跨越塞纳河.北向的分支较短,是单拱桥;南向的分支较长,是三拱桥.整座桥梁将亨利四世大街和圣-日尔曼大街连接为一体.两段桥会合处有一个小广场,是法国君主时代一个花园的遗址.
亚力山大三世桥(Pont Alexandre Ⅲ)应该算是目前塞纳河上最漂亮、或者说最“招摇”的一座桥.虽然桥上的装饰充斥着古典风格的神仙骑士,但这座桥其实落成于1900年,是当年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为了表示法俄亲善而送的礼物.大桥的名称也得自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父亲亚力山大三世.全长107米的大桥只有一个桥拱,为了不影响香榭丽舍大道和荣军院的视野而将桥身造得特别低矮.桥上所有的装饰雕塑几乎都有讲究.桥身的一面塑有俄国圣彼得堡的城徽以及象征涅瓦河睡神的雕塑,另一面则是象征巴黎与塞纳河成长历史的两个侏儒;桥的两端还各有两根象征科学与文艺的立柱以及象征工业与商业的两匹奔腾的骏马.桥的每一个入口都耸立着高高的角柱,柱上是镀铜骑士群雕像;桥的两侧还装饰有水生动植物与花环图案.即便是在阳光忽隐忽现的巴黎,这座精心装饰过的大桥也是终日金光闪闪.
对于更看重塞纳河浪漫的一面的人来说,塞纳河上保留的最有价值的桥应该是米拉波桥(Pont Mirabeau).当年阿波利奈尔曾经在这里吟诵:“米拉波桥下,塞纳河水在流淌,我们的恋情随波荡漾……人生的脚步迟缓,我们的心渴望激荡……”而阿波利奈尔所称的“一群低泣的桥”则在与这座“浪漫之桥”完全相反的方向.那是一组从建成之日起就更为巴黎下层居民所熟悉的桥:因不堪过往运货车辆的重负而于1848年断裂,到1862年才得以重新修复的路易-菲利普桥(Pont Louis-Philippe);以1830年在此罹难的一位起义者的名字命名的阿荷高勒桥(Pont d'Arcole);圣母桥(Pont Notre-Dame)的前面是兑换桥(Pont-au-change),它是12世纪货币兑换业兴起的见证.而当年兴起于此地的花鸟市场如今仍是巴黎的一景.在左岸的是都尔奈勒桥(Pont de la Tournelle),桥上装饰着巴黎保护神:圣-热那维埃夫的雕像.过了阿西卫士桥(Pont de l'Archeveche)再往前走,便是小桥(Petit Pont)和紧邻的双倍桥(Pont au Double).小桥的名字恰如其分,因为它是巴黎最短小的桥梁之一.双倍桥建于17世纪,教会医院坐落于此.全桥跨越塞纳河两岸,因为照料病人的嬷嬷们必须在河边清洗医院里的衣物,需要方便地往来于两岸同时又不能妨碍行人,于是政府规定桥宽的1/3供行人行走.由于禁行的桥宽恰恰是步行道的两倍,桥名便由此而来.如今嬷嬷虽然不见了,但步行桥的传统依然保留了下来.
当然,塞纳河上还有一座到20世纪才“一夜成名”的桥.那正是“Bateau Mouches”码头所在的阿尔玛桥(Pont de l'Alma).阿尔玛桥桥侧伫立着一座从埃及卢克索神庙搬来的巨型雕像,原来这座桥是因为可以利用雕像观测塞纳河水位而小有名气,但自从戴安娜在这里出过车祸以后就身价百倍.事后这里竖起了一座火炬状的纪念雕像.雕像的基座上一度被涂抹满了各种留言.这些涂鸦中的英文远多于法文,但巴黎人仍在去年年底很负责地对雕像进行了一番清洗,如今它金光闪闪程度已经可以媲美亚力山大三世桥上的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