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小学作文 > 教育资讯

《颗颗红心向着党》活动体会(350字)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06 13:39:06 小学作文
《颗颗红心向着党》活动体会(350字)作文小学作文

精选作文:《颗颗红心向着党》活动体会(350字)作文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60年弹指而过。我们的耳边仿佛还回想起隆隆的鞭炮声,现在已是一座座“钢铁之城”矗立眼前。

  60年了,历史沧桑,几度荣辱,总是那么值得回味。还记得一个关于我爷爷的故事:1945年的时候,爷爷的生活是那般贫穷,那么艰难。他每天几乎过着生不如死的日子。衣服上都是星罗棋布的窟窿,粮食上顿不接下顿……可是共产党的奋勇向前,不怕一切困难,为“解放中国,建设中国”这个目标而拼搏。

  今年,我们站在新时代的起跑线,感到非常自豪。看!卫星已发射成功,我们的生活方便了许多。电话,手机,电脑这些高科技是我们的交通距离更近,高楼大厦,居民小区是我们有了安全的“巢”。旅游胜地,恐龙园,给我们的假期增添了一份休闲……

  共产党啊!你们用革命换来今天,用鲜血换来了幸福生活。你是我们心中最伟大的人!

    江苏常州武进区芙蓉小学六年级:缪汶天

篇一:《颗颗红心向着党》活动体会

《颗颗红心向着党》活动体会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60年弹指而过。我们的耳边仿佛还回想起隆隆的鞭炮声,现在已是一座座“钢铁之城”矗立眼前。

60年了,历史沧桑,几度荣辱,总是那么值得回味。还记得一个关于我爷爷的故事:1945年的时候,爷爷的生活是那般贫穷,那么艰难。他每天几乎过着生不如死的日子。衣服上都是星罗棋布的窟窿,粮食上顿不接下顿??可是共产党的奋勇向前,不怕一切困难,为“解放中国,建设中国”这个目标而拼搏。

今年,我们站在新时代的起跑线,感到非常自豪。看!卫星已发射成功,我们的生活方便了许多。电话,手机,电脑这些高科技是我们的交通距离更近,高楼大厦,居民小区是我们有了安全的“巢”。旅游胜地,恐龙园,给我们的假期增添了一份休闲??

共产党啊!你们用革命换来今天,用鲜血换来了幸福生活。你是我们心中最伟大的人!

江苏常州武进区芙蓉小学六年级:缪汶天

篇二:《教海漫记》心得体会

读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心得体会

市七小:

孙翠平

假期我参加了继续教育,在专业课上授课老师给我们放了于永正老师的教学录像,使我更加想进一步了解于老师了,因此,我买了一本于永正著的《教海漫记》读起来。这本书体现了于老师的两大特点:一是于老师的教学风格平实,语言训练扎实,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二是于老师虽然从教三十余年,但有着始终以教为荣,以教为乐的高尚精神境界。这是我们值得学习的。因此,坚持读了这本书。

翻开《教海漫记》的目录,可以看到本书分为四个篇章,首先是教育篇、其次教学篇,接下来是修养篇、最后是其他篇。

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了教育教学篇,开始研读。不知不觉中我仿佛进入了于老师的课堂:学生思维活跃,相象丰富,言语生动,琅琅书声不绝于耳,时而还发出阵阵笑声。此时此景,使人惊叹,发人深思:为什么于老师的语文课达到这样高的境界呢?我想原因固然很多,但主要是两点,一是教育观念,二是教育艺术。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呼唤语文本位的复归,主张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掘学生的心里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天赋,使学生在掌握语文能力的过程中,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面临的课题。于永正老师三十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印证了他的学生主体观、学生发展观和学生创造观。

过去我们常说教学要“吃透两头”。吃透教材虽然不容易,但只

要悉心钻研,教材是可以驾驭的。惟有“吃透学生”,一直是教学中的大难题。于老师认为,在教学中,教案应烂熟于心,应将百分之八十的注意力集中在学生身上,要“目中有人”。于老师眼里的学生,不仅有共性,而且有鲜明的个性。就某一个学生而言,在教学活动中的每个阶段的心理特点都不尽相同,时而高兴,时而焦虑,时而困惑,时而顿悟。教师的任务是伺机诱导,巧于点拨,学生就思维堵塞时疏导他,心理困惑时开导他,精神倦怠时激励他。上课时,于老师或注目,或颔首,或微笑,或抚摸学生的头,或给学生讲悄悄话??总之,言语的,非言语的,明示的,暗示的,都是在准确地传达某种信息,给学生注入兴奋剂。

于老师在语文教学中追求一种艺术化的境界。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科学要遵循规律,艺术要讲求审美,让学生在形象感染、情感熏陶、精神愉悦中学习语言,发展语言,促使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活起来,学生的思维活起来,课堂气氛活起来。于老师说:“教学中最能给人留下印象的,往往不是整体构思与设计,而是对细节的处理,是一句机敏的话,一个得体的动作。”学会“用眼睛说话,可以少费口舌,使课堂干净。”这样,在课堂上学生既有活泼的心灵飞跃,又有凝神寂照的内心体验。他认为,什么艺术都在一个“心”字上。教学作为一种艺术,对学生情感的催发,心弦的波动,教学节奏的调控以及对学生及时反馈的变通处理等等,全都“存乎一心”。

从于老师几十年的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看,于老师的教育观是渗透着、浸润着深深的爱的现代教育观。

于老师了解儿童,理解儿童,信任儿童。他常常换位思考:假如我是一个六七岁的海里。他和孩子们同唱、同跳、同乐、同悲,有感情的交流,有心灵的沟通,有动作的默契。他能敏锐地发现孩子们的“闪光点”,懂得用最美的语言去激励学生。于老师懂得宽容。教师的宽容,不仅是一种教育方法,更始教学生懂得怎样做人。于老师说:“发脾气很容易,忍耐却很难,虽然只需要几秒种。”他还说:“花朵是色彩斑斓的,学生是五彩缤纷的。”可见,学生不可能齐步走,教育不应搞“一刀切”。我们要倡导“偏爱差生”,这也是一种高尚的宽容。

读完《教海漫记》,才明白于老师的良苦用心。这是他数十年教育实践的经验集粹,是他教学生涯的纪录,也是于老师内心情感的真实袒露。其中蕴涵着的理论活力和人格魅力,值得我继续认真研读。因为,这些正是我教育教学的追求所在。

篇三:学习习总书记《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心得体会

学习习总书记《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心得体会

按板镇中心小学 李国宏

近日学习了习总书记9月9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时的讲话,深受感动和鼓舞。习总书记把教育提高到“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高度全面阐述了教育的重要作用和教师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特别是对“怎样才能成为好老师”这一重大而切近的问题提出了战略性实施性要求,学习后倍感亲切、温暖,感慨颇深。通过对讲话的学习,我从中领悟到两点:

一是教育问题对国家民族发展的重要性。讲话中提到:正所谓“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

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

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是全民精神、文化素质的竞争。中国做为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文化大国、做为当今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教育是国家发展的源泉,是实现中国梦的动力。国家只有把教育问题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才能引起各方面的重视,使目前中国教育的问题、困难受到重视、得到解决。我们都看过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的小说《窗边的小豆豆》,在战败后一片狼藉的时候,还有营建“巴学园”的教育家,这不能不说明日本对基础教育的重视,不能不说,这是他们后来迅速恢复的一股力量。美国经调查证明,对基础教育每年多投入8美元,就能减少未来的1次刑事犯罪。??我们

国家必须立足长远,抱着对未来负责的态度到面对教育,面对教育的投入、规划;面对师资的选择;面对教育目标的构建??我们就能突破目前中国教育的困境,培养出未来中国的好公民,储蓄起未来中国的优秀人才。

二教师对教育发展的重视性。讲话中提到: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涌现一大批好老师。并明确指出,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教育的一切出放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学生,而做好教育工作的落脚点则是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教师对教育事业的重要性,真正提升教师的地位,真正能把优秀人才吸引到教师队伍之中,中国的教育才可能得到真正的进步与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表明了对教育改革的决心,做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认真学习讲话精神,以实现“中国梦”为己任,以 “四有好老师”为标准,真钻研、真行动、真改变,做一名真正的好老师。

的工作,如果自身没有理想、抱负,整天慵懒散漫,不爱学生,不爱专研教材和教法,不爱读书,不善积累,认识不到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伟业,不能帮学生树立“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远大理想和信念,这是有失教师这一光荣称号,怎么配做“人师”呢?

所以,我们要“以德施教、以德立身。”完成学生的品格塑造,人格形成。

篇四:参加作文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参加《新课改下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课 题 研 究 心 得 体 会

我参加了我校语文组开展的《新课改下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课题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的工作主要有:参与课题研究、教学实践等。在参与课题研究过程中感受颇多,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提高科研理论水平、教学能力

通过这次课题研究,填补了我科研活动零的空白。课题研究,不能只是根据个人的喜好而制定出来的,它需要科学理论做依据,有实践经验做支撑,这就迫使自己认真地去学习,研究。在课题研究前期,课题负责人吴主任多次对我们进行了课题方面的培训与讲解,通过听讲座,了解模式的框架,在教研组活动中,学习了与课题有关的资料,案例,听习作指导课,参与评课,自己查阅了专家的学术著作,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我的知识量,提高了自身素质。

随着理论素养的提升,教学实践能力也不断增强。教学中,从激发学生的兴趣着眼,多渠道地指导学生观察现象,指导立意,开拓学生的思路,指导学生掌握和运用一定的写作方法。并激起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和作文的热情,勉励他们自悟自得,从中取得进步,体验写作的乐趣。例如,每周一学生上交周记后,我充分利用时间尽快批阅,在下午最后一节课让学生进行交流。根据布置内容,找出好的或是比上一次写的有进步的在班内进行交流,让他们在全班同学面前读,其他同学听后还可以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或是点评。这样的做法即鼓励写得好的同学,又激励写得有进步的同学下次写得更好。没有读的同学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那么他自己再写这方面的文章是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通过这种形式,使好同学信心更足、使写作能力差的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树立信心,激发兴趣。总之,每组织一次交流活动,要使学生全员参与,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

其次、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培养学生独立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口述能力、写作能力,以及修改作文的能力。

再次、引导学生说自己的话,抒真情、发实感,用我手写我口。

最后、让学生在朴实无华、绚烂多姿的农村生活中广泛吸取营养,在接触美丽的大自然及乡村风情中陶冶情操,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明白是非之道。

二、 团队合作、交流讨论

如果没有一个齐心协力的团队,很难开展工作。从一开始便千头万绪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我真实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在主持人的精心安排下,我们各自负责自己的分工,但又互相配合,互相沟通与交流,在交流会上,组员的观点经常会被否定甚至是被推翻,一个交流会下来,工作还是原地踏步甚至倒退的现象时常发生,所以我们经常觉得很受挫折,也很茫然,但值得庆幸的是,我们这个团队并没有因此而放弃,我们正是靠在这样的研究氛围中不断地修正观点与思路,不断地产生碰撞与求索,研究工作才得以顺利开展,取得预期的研究成果。

有了这次课题研究的经验,已初步形成了一支有科研意识的队伍,我们一定会勇于接受更多的挑战,为我们共同的教学事业而努力。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