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百位高考状元这样学》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01:32:01 高中作文
《百位高考状元这样学》作文高中作文

精选作文:《百位高考状元这样学》作文

语文:作文10分钟审题训练法
2006年湖北省文科状元:赵君秋

  毕业中学:湖北省宜昌夷陵中学

  高考总分:647分

  单科成绩:语文126分,数学145分,外语132分,综合244分

  考入院校: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作文10分钟审题训练法】在高考的作文考试中,审题准确是作文成功的第一步,而作文偏题是考场作文的大忌,所以写作之前应该安排足够时间认真审题。面对一道作文题,无论是话题作文、命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首先要思考题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中心思想是什么,关键词或者句是什么,接着就可以围绕关键词句层层展开,分列几条写出每一层的关键句,可以是需要列举的事例,可以是每一层要表达的中心意思,也可以是每一层的开头一句。这就相当于我们平时在阅读文章过程中所做的分段工作,这样能使自己的思维更加清晰,思路更加开阔。每天只需花10分钟的时间做一个简单的审题训练,并和老师多加交流,即可做好写作一篇好文章的第一步,自己的审题能力也能在不断的训练中得到提高。
英语:擅用无官并用法
2005年湖北省文科状元:康静

  毕业中学:湖北省武汉外语学校

  高考总分:652分

  单科成绩:语文133分、数学129分、英语146分、文综244分

  考入院校:北京大学法律系

  【五官并用法】这是我学习英语时最常用的一种方法。英语是一种语言,语言运用的最高境界就是四会——听说读写,因此相应的,要耳到口到眼到手到。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使更多的四会能力都得到训练,耳口眼手完全可以一起上。拿到一个有声文本,我一般会按下面的步骤进行学习。第一遍,不看文本,只听录音;第二遍,进行听写,迅速准确地记下听到的内容;第三遍,一边听录音,一边将自己记下的内容与文本对照,尤其注意自己听错的和没听清的地方;第四遍,对照文本进行跟读;第五遍,不看文本进行跟读。五遍下来,看起来似乎有点累,但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文本在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练习了听力和口语,在听写的时候还复习了单词的拼写,可谓是一举多得。其实仔细想想,平常我们听课文,又岂止听了五遍,可效果却并不理想,我想这正是因为我们没有做到耳到口到眼到手到。录音放了,耳朵听了,却没有在脑海中留下多少痕迹。

2006年江苏省理科榜眼:徐贝

  毕业中学:江苏盐城中学高三(18)班

  高考总分:690分

  单科成绩:语文118数学138英语143物理149化学142

  考入院校:清华大学电子系

  【拼凑作文法】研究过英语作文的同学会发现,几乎所有作文都可以被分为两类:一是先叙述两种讨论的结果,然后发表自己的意见;另一个是先看图讲一个故事或看材料叙述一种现象,然后再表达自己观点。既然作文都大同小异,那么我们在平时就可以做一些工作省去考试时急忙思索的过程。平时要注意积累叙述性语句的过渡词,如however,nevertheless,whatsmore等;与讨论结果正反两方有关的词与句,如object to,agree with,have an oppositeidea等;议论性句子的开头,如In my opinion,as far as I amconcerned等;一些经典句式,如倒装句,省略句,各类从句。这一些准备工作做好后,考试时的任务就转变为将作文的内容与这些套路相结合,“拼凑”出一篇作文来。通常,由于运用了大量的高级词汇与词组,再加上有力的议论,这篇“拼凑”出的作文可以得到高分。

2006年湖南省文科状元:高焓

  毕业中学:湖南长沙雅礼中学

  高考总分:692分

  单科成绩:语文127分、数学140分、英语139分、文综286分

  考入院校:清华大学外语系

  【经典句型记忆法】在英语的题海中一番畅游之后,我才发现,最有用的就是那些最经典的。

  曾经做过多少主语从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同位语从句、省略句、倒装句、虚拟语气的题目,我已经记不清了,但在脑海中清晰浮现的,总是那些“经典”。

  所谓“万变不离其宗”,虽然说适用于任何学科,但用在英语上,最是贴切。所有繁杂的知识点,都能融入一个个生动的句子中,句子尽管千变万化,但其中包含的语法不会变。而记下经典例句,往往比记下枯燥的语法知识要容易得多。每一个知识点选择若干个典例,反复朗读,直到能熟练地运用,目的就达到了。

  经典句,可以从课文中选,可以从做过的完型填空和阅读理解中选,可以从读过的课外读物中选……一切由你,但总的原则是句子要好记。如果有能力,不妨让你的经典句复杂一点,比如把几种从句放入一个大句子中,再来个倒装什么的。平日里想一想,多读一读,写作文时拆开来用一用,一切都很简单。

2005年安徽省理科状元:耿泉

  毕业中学:安徽省灵璧一中

  高考总分:688分(含10分加分)

  单科成绩:语文122分、数学134分、英语138分、理综284分

  考入院校:清华大学电子信息科学类

  【数学记住小结论法】数学学习还有一个小窍门是“记住小结论”。所谓的“小结论”是指本身性质定理是正确的,但在课本上没有明确提到,所以在解大题时不能直接使用,但在解选择题和填空题可以直接使用。这些小结论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上课时老师给我们总结的,二是我在学习奥数时学到的,三是平时在做题时总结的。例如,三角形的外心O、重心G、垂心H三点共线,且G分向量OH的比为1∶2。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你掌握的小结论越多,你解题的速度就越快。

2005年浙江省理科状元:章捷琼

  毕业中学:浙江省瑞安中学

  高考总分:709分

  单科成绩:语文127分、数学144分、英语144分、理综294分

  考入院校:清华大学生物科技专业

  【拿到该拿该拿的分数】每一个数学老师都说150分的试卷有120分是绝对可以做出来的,然而并不是每一个同学每次考试都能在120分以上,因为有很多该拿的分数却没拿到。数学一定要保证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准确度。数学考试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某一个同学做出了最后一道题目,却比没有做出最后一道题的同学分数低,原因就是该同学简单的题目做错了,这是很可惜的事情,毕竟高考以分数高低论成败。平时考试中,每个同学都有一些题目是因为粗心、审题不清做错了,这要引起高度重视。我们做大量的模拟卷就是为了达到这样一个目的:在保证准确度的前提下加快速度。另外,数学应掌握一些通法。可能对于某一道题目,采用某种特殊的做法可以做得很漂亮,而采用通法则比较复杂。但我认为,只要掌握熟练通法,高考数学就能成功。

2008年山东省理科状元:许新

  毕业中学:烟台一中

  高考总分:702分

  单科成绩:语文124分、数学149分、英语140分、理综234分、基本能力55分

  考入院校:清华大学经济与金融国际班

  【类型题总结法】在高中,数学的学习可以说是最花时间也是最累的,面对茫茫题海,没有人可以把所有题都做到,所以,针对某一模块的题目,找到他们的共有特征,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圆锥曲线,大半题目都有一个共同点:直线与曲线方程联立,判别式验证,韦达定理,用两点横(纵)坐标表示所求量。把握住这条线,圆锥曲线题就剩下计算了。这种方法不仅对该题型的题目有作用,对于一些一时摸不着头绪的难题也大有帮助。难题大都是思路不好上,就可以类比到某一模型,然后根据已知量和模型思路快速检验这条路能否走通,这样就能节省大量时间,也就能尽快找到出路。

2005年北京市文科状元:易萌

  毕业中学:北京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

  高考总分:641分

  单科成绩:语文112分、数学147分、英语138分、文综244分

  考入院校:北京大学元培实验班

  【高考真题总结规律法】面对众多的习题,自然要有所取舍。我认为做题应立足高考,与其费尽心机搜集各种新题怪题,不如老老实实的将手中的一本《十年高考》做透。

  在高考复习期间,我将近年高考题的分类汇编做了三遍。在第一轮复习时,我和大多数同学一样,随着老师的复习进度将分类会编中的大部分题目做一遍(15分钟内没有思路的解答题除外)。在这一遍做题时,我通常要利用每天头脑最清醒的两个小时(一般是晚上8∶00—10∶00)来做规定数目的题,以提高做题的速度与准确率。在对答案之后将错题与做着不顺手、方法很繁琐的题目标上记号,并在改错本上改错。这样在做其他题集时若遇上相似题目就能以高考真题为母本举一反三,逐渐形成解题思路。第二遍做题在第二轮复习接近尾声时,由于在第二轮复习中我已做过一些模拟题和拔高题,解题能力已有一定提高,这一遍主要集中攻克第一遍空着的较难解答题,同时重做一遍做了标记的题目。这一段时间最好将自己浸没在一个较难题的环境之中,结合《38套模拟题》以及今年的模拟题做《十年高考》,着重攻克自身弱项(如我的弱项是解析几何,在此期间便每天用一个多小时专做解析难题)。最后一遍在高考前十五天左右,我一方面将去年各地考题做了一遍,并将标号题中的典型题对照改错本复习一遍;一方面对照考试说明,熟悉一下本地高考的出题思路。这时要绕开难题、偏题与怪题,侧重基础题的保温练习。曾有学长教诲:高考题要做五遍以上。这对于信息过剩的我们来说显然不太现实,但充分利用手中的高考题却是高考数学复习的第一要务。

2006年湖北省理科状元:李龙

  毕业中学:湖北省武汉外国语学院

  高考总分:692分

  单科成绩:语文127,数学147,外语136,综合282

  考入院校:清华大学电子系

  【元素周期表推导法】我的老师告诉我,学化学的,一定要掌握好元素周期表。此言得之。只有深刻体会了元素周期表,才能很好地理解化学中的递变归律。其实化学很大程度上是一个由已知推未知的过程,由基本原理可预知元素的性质,而元素也可佐证原理。学原理时可联系元素进行运用,学习元素时又可利用原理记忆运用。

  归纳工作也很必要。如10电子微粒有哪些,18电子微粒又有哪些,同分异构体怎样书写才能不重不漏等。把这些知识烂熟于胸,在考场上才能准确迅速地做答,在短时间内做完熟题,为新题留下时间思考。但熟题也应当新题做,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2005年北京市理科状元:陈秀野

  毕业中学: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高考总分:687分

  单科成绩:语文122分、数学137分、英语140分、理综288分

  考入院校:香港科技大学生化专业

  【生物逻辑推理法】但生物到底还是理科,不动脑子逻辑推理是学不好的。生物学中有许多内在联系,教材中不见得提到,但是勤于思考对于较深刻地理解生物是很有益的。比如说你会觉得C4植物真是“聪明”,由一个地理条件“强日照”,就想到高温——水份散失快——叶片的气孔张开少或时间短——气体交换不足——最要命的是二氧化碳不足——适应低浓度二氧化碳——高效的固碳的酶——很专业的分化——一大群细胞(C4的叶肉细胞)拼命地固定二氧化碳,其他的什么都不管——离维管束近的地域运输方便——为提高效率,应使原料加工地接近交通要道(因为市场过于分散,不考虑),即在维管束周围的“花环细胞”内才进行暗反应的C3的经典步骤。这样想起来,C4植物们自发地达到了极其优化的设计,它们的逻辑很简单,就是要最高效有序地维持运转以图生存。稍加分析就能发现,书上那些干巴巴的“结论”真的是再合理不过的,很容易就理解并记住了。当然,有时也会发现教材的一些问题,例如讲呼吸作用时反应式两边的水不能消去,但光合作用却要消,这一点道理都没有,因为原理是一模一样的。但生物书就是这样,也没办法,它不能讲太深太细,因此难免不严谨,更何况有很多分类都是很人为地要将某些“连续谱”切开,况且所有实际情况都不会像数学那样理想。用数学的严谨来衡量生物是无聊的,生物有很多内在的东西,也许比你想象的远为美丽。

2008年哈尔滨市理科状元:张晓睿

  毕业中学:哈尔滨师大附中

  高考总分:710分

  考入院校:清华大学

  【构建物理模型法】物理学习与数学学习有很多的相似之处。按照数学的那一套建立一个知识网络也是必要的。物理知识大致可分为力学、电磁学、热学、振动与波动学等几大块。每块内部及各块之间均逻辑地联系在一起。课本应是我们的立足点。读书,一定要读透,不要只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地翻一遍;也不要对知识死记硬背,生吞活剥。注意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领会:明确各个概念、公式和定律的内涵及外延。同时还应站在高处,把握整个物理知识体系,从整体上和相互联系上来掌握知识。整个物理体系,就像一座宏伟的大厦,内部有和谐、完美的结构,每个知识点都有各自的位置,它们背后有相互联系。归纳和总结的工作,对于理清知识脉络,在头脑中建立一个完整而和谐的知识体系是必不可少的,物理学习的过程重在分析,分析的对了那么解题就不会费太多的时间。空间想象能力很重要,分析一种运动,有时要借助图形。但图形是死的,而且一些复杂运动根本无法用图形表示。这就需要在头脑中建立起物理图景,让物体“动”起来。熟练掌握一些经典的物理模型十分有助于分析题目,看清题目本质。

  答物理题时要按步骤行事,就是要注意审题和执行严谨的解题步骤。审题,无论对于哪一个科目,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是一个挖掘隐含条件,判断定理,公式和结论是否适用的过程。我们在考试中犯的一些错误有相当是审题不细致的结果。第一步是审题,第二步是受力分析或过程分析,弄清楚题目表述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涉及到哪几个物理过程,第三步才是根据分析选择适当公式进行计算。

李清扬-2007年浙江省理科状元

  2007年浙江省理科状元:李清扬

  毕业中学:学军中学

  高考总分:699分

  单科成绩:语文126分、数学144分、英语145分、理综284分

  考入院校:香港大学会计与财务专业

  【实验题套路整理法】实验题看似多变,其实套路是比较单一的。一些套话应该整理一下,背下来,比如“选择大量大小、性别、年龄、生长状况相同的健康XX”、“随机均分为N组”、“放在相同且适宜环境下培养一段时间”之类的,都是记了就一直可以用的。实验的设计也就那么几种方法,到最后都是在做对比实验,要么是空白对照、要么是自身前后对照。做了一定量实验题以后可以自己归纳整理一下,以后不管拿到什么题目,稍做变通一般都可以顺利解决。

2005年黑龙江省理科状元:刘诗泽

  毕业中学:黑龙江省佳木斯一中

  高考总分:703分

  单科成绩:语文138分、数学136分、英语135分、理综294分

  考入院校:北京大学元培实验班

  【化学图表图例法】化学是我整个高中学习中比较擅长的科目,所以我就很早的总结出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常用的有“图表图例法”。刚上高中时,我的化学基础就比较好,但是我总感觉化学的知识点很杂,而且在书上分布的很乱。似乎各部分并没有什么联系,考试复习时感觉很困难,甚至是无从下手。我只能一遍一遍的看教材,复习的效果并不好,而且每天都得背着那些教材感觉很沉很累。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学习,我慢慢地发现,所有的化学的知识点之间都是或多或少存在着联系的,而这些联系就有可能为我的复习减轻负担。后来,我就试着真的将这些联系写出来、画出来,就形成了一种类似蜘蛛网的图表,又有些像“脑图”,我就称为“图表图例法”。这种图表的内容可以分为很多种,有的表是一个章节里的内容,有的是一本书里的内容,也有的是无机化学的内容或有机化学的内容。这样的表可大可小,而且各个知识点之间联系紧密,有利于复习。就拿有机化学为例,这张表就是以烷烃和芳香烃这两点展开的。和烷烃连接的有卤代烷和烯烃,而和烯烃再连接的就有炔烃和醇,醇再连接醛,醛再连接酸,而酸和醇又可以连在一起成脂。在每部分的联系之间,我都会写上反应的条件和所需的催化剂,这样一个图表之间的联系就代表了一类反应。

  上面这张表只是一个不成熟的例子而且很不完全,但我是想告诉大家,这种图表基本就是这个样子的,我可以把几乎所有的知识点都连接在这张表中,有了这样一张表我在复习时就可以很容易的进行联想和归纳,而只有少部分的知识点这张表中没有,特殊记忆一下就可以了。刚才我说过,表的内容可多可少,在我学到高三的后期,我一般需要两张这样的表格就够了。一张是以元素周期表为依托的无机化学的图表图例,另一张是和上面的基本类似的有机化学的总表。复习时我看这样的表就和看教材几乎是一样的效果,而且具有了以点带面的功效,既减轻了复习教材的负担,又减轻了我肩膀的负担,是一举两得的方法。所以,我可以推荐“图表图例法”,这是一个好的方法。

2006年云南省文科状元:刘涵

  毕业中学:云南师大附中

  高考总分:676分

  单科成绩:语文134分、数学125分、英语149分、文综277分

  考入院校:香港大学

  【背诵+调动法】对于选择文科的同学,我想“背功”是必备的,背书并不是死读书。相反,记忆是运用的前提,能把书记牢记透记准本身就是能力的体现。我高一时就把史、地、政的基础知识背得很熟,高三复习时很轻松。当然,高三时充分利用一轮复习再来扎实记忆也来得及。但不要急躁,要点滴积累,关注细节。如有这样一道题:

  清朝疆域最东的行政区域是()

  A、黑龙江B、吉林

  大多数同学会毫不犹豫选A,但如果注意课本的图,不难选出正确答案B。可见,细节题往往是“死分”(主要考查记忆),粗心大意,无谓失分,岂不可惜。

  再如政治,近几年的考题都涉及计算。一些同学认为政治与数学无关,不去理会,但考试的趋势是“贴近生活”。如今年的股票计算、去年的利息计算。其实,这些并不是数学问题,而是生活常识,这些细节,我们应予以关注。

  高三上学期侧重于背诵,下学期则着重于将知识转化为分数,文综区分度不在于背诵内容的多少,而在于调动知识能力的高低。尤其是地理,试题会给出充足的信息,考查的是准确提取信息,用旧知识推出新知识的能力。如有道题,问咸潮对珠三角地区的影响,如果能联想到课本上水土流失对东南地区的影响,进行类比,置换主语,即可得出答案。

2006年重庆市文科状元:蔡妮芩

  毕业中学:重庆市巴蜀中学

  高考总分:673分+10分

  单科成绩:语文126分、数学146分、英语136分、文综265分

  考入院校: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政治点到为止法】关于大题的答法,政治要的是答案点。“点到为止”我分析过往年的高考政治答案,其结构是知识点+少量带材料的阐述。所以政治答题的要点就是精确,不必用过多的笔墨,但要全面,答多也是个拿分的办法。

  政治的记忆就是要记点,书上的点要记原话,不要觉得理解了用自己的语言阐述也可以。如果不是标准的政治语言,考试是很难拿高分的。还有一些话,比如说自主创新的作用中有“四个支撑”要记得跟顺口溜一样熟悉。

  【目录记忆法】首先不要直接背内容,先把大目录背牢,然后再背小标题。这样体系建立了,各历史事件的关系也更明了,对整本书的理解也会加深。在背目录和小标题的时候会有很多新的领悟,直接背史实是很难体验到的。

  第二,要划分阶段后背。比如说从1840年到1864年(鸦片战争开始到太平天国失败)可以划分为一个阶段“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个阶段的特点就是过渡性,其中的事件有一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以及新思想萌发。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划分。当然,按阶段来背和按书上的顺序来背可以结合起来,既可以保持连贯又可以清楚地记忆每一个阶段。

  最后,我自己的一个小窍门,“闭目回想法”。闭上眼睛,回想书上的画面(初进高三这个画面是模糊的)。然后你就要自己去填充这一页书了。如果发现有个地方怎么也想不起来,就马上翻书,仔细的把这个盲区“扫描”一遍,然后继续闭上眼睛回想下面的内容。到了高三后期,我通常是把所有历史书放在面前,闭上眼睛快速回想,只要20多分钟就能将所有内容复习一遍。这种方法对于加深记忆非常有效。

  政治:我觉得综合的三科里政治是最容易学好的,也是最好复习的,

  大家一定要有信心。首先是选择题的方法。政治题的背景材料很多,但是读题的时候仅仅需要从中提炼出一些重要信息,不要被背景材料打乱方向。特别注意设问的那一句话(通常是最后一句),要明确他问的什么。其中的一些限定词是要特别注意的,也许因为一个字,4分就没有了。

2006年湖南省文科状元:高焓

  毕业中学:湖南长沙雅礼中学

  高考总分:692分

  单科成绩:语文127分、数学140分、英语139分、文综286分

  考入院校:清华大学外语系

  【地图+原理法】可以这么说,一本好地图能为我们的地理学习带来无与伦比的帮助。

  按我个人的经验,选择地图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图例与标注准确

  2)区域地图图幅较大,地理事物清晰

  3)地图上有教材知识概要,最好要有适当的拓展

  有了一本理想的地图之后,就要经常翻看。在记忆区域地理的时候,可以选择利用经纬线定位的方法,定位不用十分精确,只要大致了解地理事物所在位置就可以了。

  但是,千万不能将教材弃置不用。教材中有许多地理原理的典型例子,深入浅出,认真读教材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地理知识。如果地图上的内容与教材出现冲突,一定要以教材为准。例如:六大板块的图,不同地图有不同的版本,此时不能轻信地图。

  另外,地理题目也有规范的答法,要有意识的多用地理术语,答题要有条理。

2007年吉林省文科状元:柏雯瑛

  毕业中学:长春市朝鲜族中学

  高考总分:674分

  单科成绩:语文142分、数学134分、英语136分、文综262分

  考入院校:北京大学法语系

  【专题笔记法】笔记对于历史这门科目来说其重要性是有目共睹的。但做笔记也要有技巧。历史总共有5本教材,每本教材都要有详细的笔记。比如中国古代史在做笔记时将每个朝代分成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5个方面认真进行笔记,这样,在复习时可以把各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归纳到一起变成5个专题进行复习。例如:“变法”,古代所有的变法全部归纳到一起,起因、过程、对当时的结果、历史影响等。在专题复习时,一定要紧跟老师的部署,认真记录老师的板书和强调的要点。这样有助于建立历史时间体系,有益于将历史事件串成几条线,不会漏掉知识点。比如中国近现代史的知识点众多,历史事件也相当的多,很容易遗漏,所以需要在串成线之后一遍遍地熟记,不可以偷懒,熟能生巧嘛。

2006年安徽省文科状元:曹姗

  毕业中学:安徽合肥一中高三(14)班

  高考总分:678分

  单科成绩:语文134分、数学136分、英语142分、文综266分

  考入院校:香港大学商学院

  【以课本为纲法】政史地的课本是最重要的依据,课本内容和体系结构一定要烂熟与心。我认为看书比背书效果更好。看课本有四个关键点:第一,抓住书本的框架,再用具体知识来填充,这样我们接受的就是知识的整体而不是零散的知识点。第二,看书要细致,包括小字批注插图都要留意。第三,复习要及时。上完课当天复习,效果最好。周日在家最好把本周的课程再熟悉一遍,加深印象。第四,要在看书的过程中思考,不能机械地背书。思考文字中隐含的意思和结论性语言是如何得出的。如课本中提到北美独立战争受启蒙思想的影响,究竟如何影响书中没有明确,我们就可以从领导人、《独立宣言》的发表、确立共和制等角度思考。

2006年湖北省文科状元:赵君秋

  毕业中学:湖北省宜昌夷陵中学

  高考总分:647分

  单科成绩:语文126分,数学145分,外语132分,综合244分

  考入院校: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形象记忆法】政治历史地理需要背诵记忆的内容实在,如果说要一字不漏的背下来,不仅浪费时间,而且精力消耗大。如果能够在学习每一课时,就能用形象记忆的方法,在脑海中形成一幅画面,对这一课的大致编排情况形成系统记忆,就能节省大量时间。比如我虽然不能完整记住历史课本上的每一个字,但当回想起某一个内容时我知道它在书本的什么方位,左或右,上或下,知道这一课的重要图片分布在哪个位置,知道这一页翻过来是哪一课的什么内容等等。这样的形象记忆既能避免死记硬背的枯燥,又能节约大量时间,同时也能达到预期的记忆效果。

  【答题套路归纳法】在文综试题的答题思路中,是可以寻找到很多答题套路的。总结归纳这些答题套路,既可以避免漏答某些要点,也可以使思路更加清晰,答题更有层次。要归纳答题套路就必须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进行同类题型的比较和分析,找出相同点,总结答题步骤,最后归纳出一些典型的答题套路。比如政治学科中在回答原因类题型时,就可以从理论知识、现实情况、危害、意义等几个方面进行作答,地理学科中分析工业区位时,就可以从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环境因素等方面作答。

 

篇一:百位高考状元这样学

百位高考状元这样学

☆语文:作文10分钟审题训练法

2006年湖北省文科状元:赵君秋

毕业中学:湖北省宜昌夷陵中学

高考总分:647分

单科成绩:语文126分,数学145分,外语132分,综合244分考入院校: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作文10分钟审题训练法】在高考的作文考试中,审题准确是作文成功的

单科成绩:语文118数学138英语143物理149化学142

考入院校:清华大学电子系

【拼凑作文法】研究过英语作文的同学会发现,几乎所有作文都可以被分为两类:一是先叙述两种讨论的结果,然后发表自己的意见;另一个是先看图讲一个故事或看材料叙述一种现象,然后再表达自己观点。既然作文都大同小异,那么我们在平时就可以做一些工作省去考试时急忙思索的过程。平时要注意积累叙述性语句的过渡词,如however,nevertheless,whatsmore等;与讨论结果正反两方有关的词与句,如objectto,agreewith,haveanoppositeidea等;议论性句子的开头,如Inmyopinion,asfarasIamconcerned等;一些经典句式,如倒装句,省略句,各类从句。这一些准备工作做好后,考试时的任务就转变为将作文的内容与这些套路相结合,“拼凑”出一篇作文来。通常,由于运用了大量的高级词汇与词组,再加上有力的议论,这篇“拼凑”出的作文可以得到高分。

☆2006年湖南省文科状元:高焓

毕业中学:湖南长沙雅礼中学

高考总分:692分

单科成绩:语文127分、数学140分、英语139分、文综286分

考入院校:清华大学外语系

【经典句型记忆法】在英语的题海中一番畅游之后,我才发现,最有用的就是那些最经典的。

曾经做过多少主语从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同位语从句、省略句、倒装句、虚拟语气的题目,我已经记不清了,但在脑海中清晰浮现的,总是那些“经典”。

所谓“万变不离其宗”,虽然说适用于任何学科,但用在英语上,最是贴切。所有繁杂的知识点,都能融入一个个生动的句子中,句子尽管千变万化,但其中包含的语法不会变。而记下经典例句,往往比记下枯燥的语法知识要容易得多。每一个知识点选择若干个典例,反复朗读,直到能熟练地运用,目的就达到了。

经典句,可以从课文中选,可以从做过的完型填空和阅读理解中选,可以从读过的课外读物中选??一切由你,但总的原则是句子要好记。如果有能力,不妨让你的经典句复杂一点,比如把几种从句放入一个大句子中,再来个倒装什么的。平日里想一想,多读一读,写作文时拆开来用一用,一切都很简单。

数学:☆2005年安徽省理科状元:耿泉

毕业中学:安徽省灵璧一中

高考总分:688分(含10分加分)

单科成绩:语文122分、数学134分、英语138分、理综284分考入院校:清华大学电子信息科学类

【数学记住小结论法】数学学习还有一个小窍门是“记住小结论”。所谓的“小结论”是指本身性质定理是正确的,但在课本上没有明确提到,所以在解大题时不能直接使用,但在解选择题和填空题可以直接使用。这些小结论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上课时老师给我们总结的,二是我在学习奥数时学到的,三是平时在做题时总结的。例如,三角形的外心O、重心G、垂心H三点共线,且G分向量OH的比为1∶2。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你掌握的小结论越多,你解题的速度就越快。

☆2005年浙江省理科状元:章捷琼

毕业中学:浙江省瑞安中学

高考总分:709分

单科成绩:语文127分、数学144分、英语144分、理综294分

考入院校:清华大学生物科技专业

【拿到该拿该拿的分数】每一个数学老师都说150分的试卷有120分是绝对可以做出来的,然而并不是每一个同学每次考试都能在120分以上,因为有很多该拿的分数却没拿到。数学一定要保证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准确度。数学考试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某一个同学做出了最后一道题目,却比没有做出最后一道题的同学分数低,原因就是该同学简单的题目做错了,这是很可惜的事情,毕竟高考以分数高低论成败。平时考试中,每个同学都有一些题目是因为粗心、审题不清做错了,这要引起高度重视。我们做大量的模拟卷就是为了达到这样一个目的:在保证准确度的前提下加快速度。另外,数学应掌握一些通法。可能对于某一道题目,采用某种特殊的做法可以做得很漂亮,而采用通法则比较复杂。但我认为,只要掌握熟练通法,高考数学就能成功。

☆2008年山东省理科状元:许新

毕业中学:烟台一中

高考总分:702分

单科成绩:语文124分、数学149分、英语140分、理综234分、基本能力55分

考入院校:清华大学经济与金融国际班

【类型题总结法】在高中,数学的学习可以说是最花时间也是最累的,面对茫茫题海,没有人可以把所有题都做到,所以,针对某一模块的题目,找到他们的共有特征,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圆锥曲线,大半题目都有一个共同点:直线与曲线方程联立,判别式验证,韦达定理,用两点横(纵)坐标表示所求量。把握住这条线,圆锥曲线题就剩下计算了。这种方法不仅对该题型的题目有作用,对于一些一时摸不着头绪的难题也大有帮助。难题大都是思路不好上,就可以类比到某一模型,然后根据已知量和模型思路快速检验这条路能否走通,这样就能节省大量时间,也就能尽快找到出路。

生物☆2005年北京市理科状元:陈秀野

毕业中学: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高考总分:687分

单科成绩:语文122分、数学137分、英语140分、理综288分

考入院校:香港科技大学生化专业

【生物逻辑推理法】但生物到底还是理科,不动脑子逻辑推理是学不好的。生物学中有许多内在联系,教材中不见得提到,但是勤于思考对于较深刻地理解生物是很有益的。比如说你会觉得C4植物真是“聪明”,由一个地理条件“强日照”,就想到高温——水份散失快——叶片的气孔张开少或时间短——气体交换不足——最要命的是二氧化碳不足——适应低浓度二氧化碳——高效的固碳的酶——很专业的分化——一大群细胞(C4的叶肉细胞)拼命地固定二氧化碳,其他的什么都不管——离维管束近的地域运输方便——为提高效率,应使原料加工地接近交通要道(因为市场过于分散,不考虑),即在维管束周围的“花环细胞”内才进行暗反应的C3的经典步骤。这样想起来,C4植物们自发地达到了极其优化的设计,它们的逻辑很简单,就是要最高效有序地维持运转以图生存。稍加分析就能发现,书上那些干巴巴的“结论”真的是再合理不过的,很容易就理解并记住了。当然,有时也会发现教材的一些问题,例如讲呼吸作用时反应式两边的水不能消去,但光合作用却要消,这一点道理都没有,因为原理是一模一样的。但生物书就是这样,也没办法,它不能讲太深太细,因此难免不严谨,更何况有很多分类都是很人为地要将某些“连续谱”切开,况且所有实际情况都不会像数学那样理想。用数学的严谨来衡量生物是无聊的,生物有很多内在的东西,也许比你想象的远为美丽。

☆2007年浙江省理科状元:李清扬

毕业中学:学军中学

高考总分:699分

单科成绩:语文126分、数学144分、英语145分、理综284分

考入院校:香港大学会计与财务专业

【实验题套路整理法】实验题看似多变,其实套路是比较单一的。一些套话应该整理一下,背下来,比如“选择大量大小、性别、年龄、生长状况相同的健康XX”、“随机均分为N组”、“放在相同且适宜环境下培养一段时间”之类的,都是记了就一直可以用的。实验的设计也就那么几种方法,到最后都是在做对比实验,要么是空白对照、要么是自身前后对照。做了一定量实验题以后可以自己归纳整理一下,以后不管拿到什么题目,稍做变通一般都可以顺利解决。

物理☆2008年哈尔滨市理科状元:张晓睿

毕业中学:哈尔滨师大附中

高考总分:710分

考入院校:清华大学

【构建物理模型法】物理学习与数学学习有很多的相似之处。按照数学的那一套建立一个知识网络也是必要的。物理知识大致可分为力学、电磁学、热学、振动与波动学等几大块。每块内部及各块之间均逻辑地联系在一起。课本应是我们的立足点。读书,一定要读透,不要只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地翻一遍;也不要对知识死记硬背,生吞活剥。注意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领会:明确各个概念、公式和定律的内涵及外延。同时还应站在高处,把握整个物理知识体系,从整体上和相互联系上来掌握知识。整个物理体系,就像一座宏伟的大厦,内部有和谐、完美的结构,每个知识点都有各自的位置,它们背后有相互联系。归纳和总结的工作,对于理清知识脉络,在头脑中建立一个完整而和谐的知识体系是必不可少的,物理学习的过程重在分析,分析的对了那么解题就不会费太多的时间。空间想象能力很重要,分析一种运动,有时要借助图形。但图形是死的,而且一些复杂运动根本无法用图形表示。这就需要在头脑中建立起物理图景,让物体“动”起来。熟练掌握一些经典的物理模型十分有助于分析题目,看清题目本质。

答物理题时要按步骤行事,就是要注意审题和执行严谨的解题步骤。审题,无论对于哪一个科目,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是一个挖掘隐含条件,判断定理,公式和结论是否适用的过程。我们在考试中犯的一些错误有相当是审题不细致的结果。

下页余下全文

篇二:百位状元学习法作文技巧

百位状元学习法:作文技巧

作文考察的是学生综合语文运用能力,有些考生会比较害怕作文,今天就和那些作文比较差的、害怕写作文的同学们分享一个高考作文的小技巧:

篇三:高中学习方法(高考状元经验)

高中高效学习方法(高考状元经验)

一、心理类

1、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在高考这漫漫征途中,我们需要寻找一个恰当的支点,来实现跃龙门的精彩一跳。还记得爱因斯坦曾提出一个经典的公式“x+y+z=A”,我的成功秘诀也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勤奋+方法=成功。

笨鸟先飞,勤能补拙。但如果能在勤奋的基础上加上“正确的方法”这个催化剂,就会锦上添花.其实千种方法、万种方法,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好方法。

——山东文科状元林小杰

2、高考是一场战役,要赢得这场战役的胜利,就必须在三年的备战中积蓄实力,夯实基础。在这三年的学习中,需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端正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也需要一定的学习方法不管采用何种方法,都要以一个“勤”字为前提,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才是最有效的方法。高考是一生一次非常宝贵的经历,经过高考,再回望高考,更能让人体会到什么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黑龙江文科状元任飞

3、个人总结出来的学习方法,并不是广泛适用的:每个人的学习基础、客观条件、个人特点都有所不同,所以,对以下的学习方法和心得希望同学们“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高三学习是比较辛苦的,对高三学习你一定要充满热情,不要抱怨。比如说一天中你已把所能利用的时间都用到学习上了,那么在晚上临睡之前你就能够对自己说,今天我已经把一切可利用的时间用到学习上了,我已经完成了我所需要完成的所有学习任务了,你的心里就充满一种满足感,愉快的心情就油然而生,

做错的、重要的题目记录在小册子上。有些多音字、形似字可以集中到一起,对比整理。一本厚厚的笔记本我一般分为字音、字形、词语、成语、标点和病句六部分。

基础知识中的病句、标点是难点,我的方法还是“广撒网”,题型见多了就不怕了。当然这只是初级阶段,关键还是弄懂理论。比如病句常见的类型有搭配、赘余、杂糅、逻辑等理论,标点符号中有句中点号、句末点号及各种标号的常见用法等知识。将遇到的问题分类上升到了理论层次后,便可举一反三,所向无敌了。

——山东文科状元林小杰

5、广义积累法:

语文的学习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积累和积淀,然而积累并不仅限于字音、字形、近义词、成语、病句、作文素材。对于阅读,也应该像学习数理化那样用错题本来不断地积累、总结做错的题目,特别是现代文阅读的客观题。做完一篇阅读后,要像对数学题一样仔细分析自己做错的地方,看看自己掉了出题人精心布下的哪一个陷阱中,并引以为戒。比如,我就总结出了这么几条经验。

注意区别“形态”和“形态特征”、“信息”和“信息技术”,留心这种偷换概念的情况。在一篇有关中国人起源问题的阅读中,有一个选项说华北地区现代蒙古人和北京猿人某些牙齿和骨骼形态是一样的,而原文中提到的却是形态特征相同,这就是偷换了概念。

注意“A其中包括××”和“A由××构成”的意义是不同的。

注意“A对B的作用”是否被曲解为“AB间的相互作用”。

此外,每天坚持做2—3篇现代文客观题,阅读是很有必要的,这不仅仅是为考试中那4道选择题作准备,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你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提高解答理综题的读题效率和审题准确性都会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大量的阅读也能开阔你的眼界,拓展你的知识面。

——河南理科状元王轩三、数学类

1、典型例题分析法:

我是一个理科成绩很好的人,数学是我的强项(高考成绩149分),只是因为个人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了文科。如何学好数学,我认为有两个方面:重视基础,灵活运用。打好基础的关键在于吃透课本。只有在掌握课本上的基本原理、概念、例题的基础上才能够灵活运用。活学活用的关键则在于分析典型例题,准备错题集。

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就需要着力研究一些典型例题,提升能力。很多同学都在收集典型例题,都知道应该对典型例题进行研究,问题在于你如何研究它,我认为应该对典型例题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研究。

面对一道例题,在做这道题以前你必须考虑,它该从哪个角度切入,为什么要从这个角度切入。在做题的过程中,必须考虑为什么要用这几个原理,而不用那几个原理,为什么要这样对这个式子化简,而不是那样化简。做完之后,必须要回过头看一下,这个解题方法适合这个题的关键是什么,为什么偏偏这个方法在这道题上出现了最好的效果,有没有更好的解法??就这样从开始到最后,每一步都进行全方位的思考,那么这道题的价位就会得到充分的发掘。

所有典型例题我都收集到一个本子上,上面不仅详细记录题目,每道题之后还应该作适当的分析,用颜色比较鲜明的笔显着注明需要注意的关键地方。比如说一道解析几何的题目,它的题干里包含了一个隐含条件,用FX表示JX是解这道题的关键,它便是在审题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所以我在这个地方拿红笔标示上“注意发觉隐含条件”。

只有这样对典型例题进行全方位方体式的研究,才能真正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典型例题不但需要研究,而且需要反复熟悉,隔一段时间,回顾一下。

——陕西文科状元谢尼

2、错题集法:

除了典型例题,还需要重视自己出错的题目。错题集是许多成绩好的学生必备的,我也不例外,而在这里我强调的是如何充分利用自己的错题集。

错题大约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自己根本不会做,因为太难了,没有思路;另一种是自己会做,因为粗心而做错。许多同学很重视前一种,因为当他改正了

在高考题之外也要做一定量的模拟题与习题集。除老师规定你的作业外,做习题应根据自身情况删去太容易和过难的题目。

——北京文科状元易萌

4、数学构建知识网络法:

在解题过程中很多同学因为找不到思路常常无从下笔。数学题无外乎两类:求解题和证明题。求解题让你求的是一个结果,证明题让你证明的是一个结论。我个人比较推崇这样一种方法:将已知条件列出来,看看能推出哪些新的结论,而这些结论又可以看作条件,再看看这些新的条件又能导出哪些新的结论,一层一层,就像树干的分支一样,越来越多。既然可以顺向推导,同样也可以逆向推导。从你要求的结果或需要证明的问题出发,看看需要哪些条件才能得出所要的结果,而要得到这些条件,又需要哪些更多的条件,一层一层,反向思维。当树枝越伸越多时,最终会有两条交织在一起,此时题目也就迎刃而解了。开始使用这种方法时,的确比较费时,但相当有效,待逐渐熟练之后,往往能够一眼就看出问题的关键,迅速找到突破口。

——湖北理科状元朱师达四、英语类

1、推磨记忆法:

英语的知识体系是十分庞大且琐碎的,对于大量短语和单词的记忆和掌握,主要还是靠积累,在每天的学习过程中,你都会遇到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短语、单词的用法或意思。这些内容你都要记到本子上,并要不断地复习巩固。每天都在补充新的语言点,每天也在回顾以前所记下的内容,循环往复,就像推磨一样。回顾的时候可以用眼在记录本上快速地扫过,对于每个语言点只需要根据几个单词或句子的长短,便能马上联想到这个语言点所涉及的所有内容,以这种方法来不断地强化记忆。对我来说,一个语言点记到笔记本上后,往往要回顾4—5遍才能牢牢记住。最后,在大考前2个月左右应开始有计划地把以前积累的东西逐个重新温习一遍。

——河南理科状元王轩

2、因题做题法:

我们做题时凭借的是掌握的知识,但还要结合题目的特点,这在英语里表现最为明显。通过分析、归纳,我总结了几个小小的规律。

在完型填空中,意义往往重于词性,具体来讲,就是在进行选择的时候,有些词性不合理,但意义适合的词往往是正确选项。英语单单词运用灵活,命题人往往会用“怪异”的选项来制造陷阱。比如把各词top和home活用作动词,表达“在顶端装上”和“回家”的意思。

关于阅读理解,有一种说法是,当题干中问道“下面推论(Infer)正确的是”时,不能选原文中直接提到的东西。那么拐几个弯才不算“原文直接提到”的呢?你的理解是,只要它不是从原文中引用了一段话,一字不差,就可以算是“推论”了。还有就是在回答“最佳题目(TheBestTitle)”时,要选最为朴实、最为直接的选项,哪些比较含蓄,用了象征或借代手法的往往是不正确的答案。

做短文改错时,要记住,类似的错误不会重复出现,比如不可能有两处都是把一般现在时改成过去时以上只是一些例子,总的来讲就是要像分析数学问题那样来分析英语题目中题干、原文、选项三者之间的关系。

——河南理科状元王轩

3、英语翻查词典法:

扩大阅读量,增大词汇量,我认为这两点是高中英语学习的关键。

我在课余时间就经常阅读一些原汗原味的英文文章,锻炼自己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手边常备词典,不懂的单词勤查勤记,而且不局限于平日读书看报时遇到的生词,广告牌、包装袋上的生词,我也会留心。

下页余下全文

篇四:2014广东高考作文审题立意

2014年广东高考作文审题立意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

数码技术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材料解析】

材料主要是关于“黑白胶片”和“数码技术”的对比:数量、记录内容、留存状况、保存记忆等。

辩证思考:两者各有长处,又各有不足。“数码技术”适应了当今信息时代,所以取代了“黑白胶片”。

【对于题意的判定】

“内容”应指字面上的,表层的意思。如照片与欣赏方式、照片与留存等(容易)。

“含意”应指深层的抽象的、概括的意思。如科技与生活、科技发展与人的情感体验,又如书信与电子邮件对情感的传递等(困难)。(上位概念或同一上位概念下的其它同一层次的相似事物)

1、表层含意(内容)

(1)、黑白照片唤起记忆;黑白照片与家人分享;

(2)、数码照片在快速浏览和频繁更新中会稀释记忆;数码照片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

(3)、黑白照片唤起记忆,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数码照片稀释记忆,但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

2、深层含意

照片是时代技术的载体,记忆是人类的情感、心理感悟,所以由照片可以联系到“科技与人生”、“科技与生活”、“科技与时代发展”、“科技发展与人的情感体验”、“科技发展与人的心理变化”等。

或者同一层次的相似事物,如书信和电子邮件与人的情感传递,书面阅读、网络阅读与信息的获取等。

3、符合题意的判定

★一个中心:照片/科技(必须由照片谈起)

★两个基本点:(1)人的记忆/情感

(2)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中心必须体现,两个基本点选其一

(1)符合题意:

围绕“照片/科技”来谈“人的记忆/情感”、“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写作中用的材料是具有类比关联的论据或事例也符合要求,如围绕“书信与电子邮件(快与慢)”、或“文本阅读和网络阅读(多与少,快与慢)”来谈“人的记忆/情感”、“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

注意:仅指出“书信与电子邮件”和“黑白与数码”相似还不行,还要阐释“书信与电子邮件”与人的情感传递方式的关系或谈对人们的生活方式的影响。

(2)基本符合题意

只在开头、结尾、文中个别部分提一下“照片/科技”,主体部分与“照片/科技”无关,或者仅谈“照片/科技”,没有联系到两个基本点之一,属于基本符合题意,在三等给分。

(3)偏离题意

?离开“照片/科技”来谈“人的记忆/情感”、“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

?只抓住“唤起记忆”、“值得珍藏的点滴可能被稀释”,而不联系“照片/科技”。

?从材料中引申出来不具有材料内涵的事物或概念,如:黄金与生铁(贵与贱)、乌龟与兔子(快与

慢)等。

【关于角度选择】

可以只抓住一段材料选角度,也可以综合来谈,角度无高低、优劣之分。

1、从

如今数码相机已经十分先进,人们能以极低的成本获得大量照片。然而,有人又重新拿起胶片相机,不顾一卷三十六幅的胶卷几十元的高昂成本,与暗房里费心劳神的冲洗过程。这是为什么呢?正是由于这种种麻烦逼着摄影师在按下每一次快门之前,都能够仔细深入地观察被摄物体,用心思考,因而每一张逐渐显影的照片背后都有一段值得慢慢回味的记忆。

这种回味在如今数码照片泛滥的时代已是非常稀罕了。人们用镜头代替眼睛,用照片代替记忆,以为自己这样便抓住了时光。

我也曾经这样天真地认为。我初涉摄影之时曾去过一次西藏旅游,带着自己的数码相机。蓝天,白云,碧水,雪山,面对这一切难以用人类语言形容的美景,我的

其实何止是黑白胶片,生活中的一切一切,都在面临着现代技术的入侵和侵蚀。纸质化阅读的备受冷落和电子阅读的方兴未艾;书信的逐渐绝迹和电子邮件、微信、QQ等即时通信的大行其道;磁带和CD在角落里蒙上岁月的灰尘,而MP3、MP4里存满了每一首最爱的歌曲??是的,不知不觉间,现代技术早已将我们的生活方式彻底改变,攻城占地,势如破竹。

然而,当我们臣服于现代技术那娆媚的风姿和高贵的裙摆时,是否也曾想过科学技术的发展,除了带来海量的信息储存,光速的传播速度,便捷丰富的资源外,是否也意味着美好的“稀释”,传统的遗失?你是否也曾对曾经伴你度过艰辛峥嵘岁月的“鱼书”和“随身听”们,有过一丝不舍和留恋?

真正有底蕴的文化,必有泥土的厚重,纸质的轻盈,和木质的清香,而非金属、玻璃和塑料的冰冷。数码技术的时代,照片不再高不可攀,然而打开手机和相机,液晶屏上的照片,却不过是无数个晶体堆叠的机械体,冰冷而没有生命;电子阅读的普及,使图书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然而碎片化、娱乐化的阅读倾向,使我们很少能再静下心来,在雪夜拥一大炉,捧一杯茶,品读智慧的芬芳;电子邮件、QQ的大行其道,使空间不再成为心灵的阻隔,然而碎片式的简短回复,不但使人的思考变得肤浅苍白,也再也品味不到“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的幽怨温情以及每个文字背后如泣如诉、辗转斟酌的纠结缠绵??生活方式的变迁,是时代和社会的进步,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正如王开岭所说的,是古典与美感的消磨与丧失。

可怕的是,这种丧失,我们还浑然不知。

于是,佳能的“感动常在”听上去更像一句难以实现的诺言。而偶尔翻开母亲的相册,我却总能收获发自内心的感动。因为,即使泛黄,却依然能看见那一抹动人的微笑。

点评:本文作者在认真研读材料内容、准确把握材料含意的基础上,选择现代技术对当下人们日常生活的“侵蚀”为观察角度,论述新电子技术时代带来的“美好”的“稀释”和传统的遗失。作者列举了数码技术时代人们生活方式变迁的种种表现,认为这表明了“时代和社会的进步”,但同时也带来了“古典与美感的消磨与丧失”;与现今“冰冷而没有生命”的数码照片相比,母亲相册中那泛黄的老照片却保存了“一抹动人的微笑”。文章立意明确,中心突出。论述既能紧扣材料,又能进行丰富的相似联想,同时,相关古典诗句、现代作家的言论信手拈来,从而使得文章内容非常充实,反映出作者平时对现实生活有较为深刻的观察和思考,且有较为广泛的课外阅读。

作为一篇议论性散文,本文文体特征鲜明,叙述、议论和抒情有机融合,既能以理服人,也能以情动人。在文字表达方面,作者的表现堪称优秀。文章语言清晰流畅、准确有力,尤其是对“风光无两”、“雄霸天下”、“令人咋舌”、“悲欢离合”、“冷酷无情”、“黯然离场”、“备受冷落”、“方兴未艾”、“大行其道”、“势如破竹”、“高不可攀”、“遥不可及”、“如泣如诉”、“浑然不知”等成语和四字短语的运用显得得心应手,令全文文采斐然。(侯新)

广东省2014年高考优秀作文之三

数码时代更能唤起珍贵的记忆

有人曾指出,科技发达的今天,人生过得越来越索然无味。人们纷纷怀念起黑白胶片的时代,以为它能收藏人生值得珍惜的瞬间。然而,愚以为,数码时代的技术,更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

诚如钱钟书在其《围城》中写道:“围墙里的人想出去,围墙外的人想进来。”我们处在黑白胶片时代时,总是抱着“胶片贵而少,照片拍不够”的遗憾;然而,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数码技术出现了,

照片任意拍,却又萌发“值得珍惜的点滴被稀释”的感慨。但是,数码技术的时代,人生的可贵记忆不会被稀释,反而会加固、加深。

数码时代更能够唤起珍贵的记忆的原因,是数码技术的发展,能够满足人们多样的照相需求,记录下生活中的每一个点点滴滴。柴静在其《看见》中抒发过这样的感慨:“生命不是用来比较而是用来完成的。”但是,假如用黑白胶片时代的技术来记录下一个生命完成的历程,未免太过单薄,缺乏厚实感。而数码技术的出现,恰好弥补这个缺陷。让人随意地照相,不受时空之限制,唯需一台数码相机而已。人们记录下一个个生命的成长,从出生的满月酒到幼儿学步,从幼儿园取得“好孩子”称号到中学获得荣誉时的留影纪念,数码时代下更能保留人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让人生变得更加厚实,更加充满韵味。

数码时代更能唤起珍贵的记忆又一重要原因,便是它与网络的双向性,它能随时将照片上传至网络与人分享,在这一过程中收获情感的充盈,获得愉悦的享受。当我们把自己满意的照片上传至网络时,与朋友分享时,我们可能会收获他人的赞美,让自己倍感有所成就;抑或将我们至亲的人的照片上传至网络时,我们可能会收获别人的祝福,让我们倍加珍惜彼此之间的感情。这样,我们的记忆也会随着幸福感而铭记在心,更容易保留彼此之间美好的印象与感觉,珍惜每一份来之不易的缘分之中的情谊,收获亲情、友情之美好。

或许由于数码时代的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的照片能够快速浏览和频繁更新,以致值得珍惜的点滴也被稀释了,怀念起黑白胶片时代。但是,由于数码技术具有黑白胶片技术的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更能够摄影、保存、分享等,而且永不泛黄,永不模糊,因而它更能唤起人们珍贵的记忆。

数码技术的时代,同样能够唤起人们永不褪色的记忆。让我们用手中的数码相机,记录下生活中值得珍惜的点滴。

点评:本文是一篇议论文,作者在讲述材料和一些人看法的基础上,开门见山表明了自己与之不同的观点:即:“数码时代的技术更能唤起许多??记忆”。围绕这个观点,文章从两个方面,一是数码技术便于细致记录生活的过程,二是网络的双向性,便于人们分享和加深交流,阐述了数码技术比黑白技术时代的照片更能唤起和加深人们的情感和交流。由于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和具体的描述,增强了对读者的说服力。全文值得肯定的是,观点鲜明,论述较有力,思路较清楚,语言较流畅。不足之处在于倒数

下页余下全文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