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白洋淀的一些历史故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21:52:51

有关白洋淀的一些历史故事
有关白洋淀的一些历史故事

有关白洋淀的一些历史故事
位置
白洋淀位于河北保定境内,淀区主要在保定地区安新县境内,一部分在沧州地区,涉及安新、容城、雄县、任丘市、高阳等市、县.是国家重点旅游区和开放区.水域面积366平方公里,为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南距石家庄189公里,北距北京162公里,东距天津155公里,是京津冀腹地.
概述
白洋淀是中国海河平原上最大的湖泊.位于河北省中部.旧称白阳淀,又称西淀.是在太行山前的永定河和滹沱河冲积扇交汇处的扇缘洼地上汇水形成.现有大小淀泊143 个,其中以白洋淀、烧东淀、羊角淀、池鱼淀、后塘淀等较大,总称白洋淀.面积 336 平方千米.从北、西、南三面接纳瀑河、唐河、漕河、潴龙河等河流.平均蓄水量 13.2亿立方米.为控制湖区水位,在白洋淀东部自然泄水处建有枣林庄大闸,引入大清河北支的南拒马河,扩大水源.由于南拒马河含泥沙量大,淤积严重,湖泊面积和容积有不断缩小的趋势.水产资源丰富,淡水鱼有50多种,并以大面积的芦苇荡和千亩连片的荷花淀而闻名,素有华北明珠之称.抗日战争时期水上游击队——雁翎队的故事脍炙人口.1982年干涸. 1988年 大雨使白洋淀湖区恢复,成为旅游胜地.
面积与地貌
白洋淀有143个淀泊,被3700多条沟濠连接,淀淀相通,沟濠相连,形成巨大的水上人家迷宫.淀区景色秀丽,物产丰富,一年四季,景随时移.春季,水域清澈,烟波浩森,芦苇翠绿,一片勃勃生机;夏季,莲菱蒲苇随风摇曳,满淀荷花盛开,湖内白帆点点,使人暑意顿消;秋季,白洋淀天高气爽,气候宜人,鱼跳水面,蟹肥味香、鱼船队队、捕捞繁忙;冬季,白雪皑皑,冰封大淀,一派北国风光,各种冰床穿梭往来,如同燕子在空中飞翔,是一个巨大的天然滑冰场,可任自由驰骋.
白洋淀的地形地貌是由海而湖,由湖而陆的反复演变而形成的,现在的水区是古白洋淀仅存的一部分,上游九河、潴龙河、孝义河、唐河、府河、漕河、萍河、杨村河、瀑河及白沟引河,下通津门的水乡泽国,史称西淀.到明弘治(公元1488年)之前已淤为平地,地可耕而食,形成九河入淀之势.以后人们看到淀水“汪洋浩淼,势连天际”,故改称白洋淀.对白洋淀的形成还有美丽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一个中秋夜晚,嫦娥仙子偷吃仙药,身不由已,飘飘然离开月宫,就在她将要落入凡间的一瞬间,猛然惊醒,这一惊非同小可,随身宝镜落入人间,摔成了大大小小的143块,形成现在的143个淀泊.
白洋淀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石代,淀区的西部、南部(今安新县的留村、梁庄)就有人类活动生自.春秋、战国时期,淀区分属于燕、赵统辖,以易水长城(今安新县北堤)为界,南葛城(今安州镇)属赵、北浑泥城(今安新镇)归燕,故今日淀区有“燕南赵北”之说.也正是这横跨燕赵的活土,以其特有地理风光,政治、军事地位,为历代所重视,令骚客咏叹.宋代,六宅使何承矩在淀区筑堤贮水,引水灌溉建立屯田防线.北宋名将杨延昭曾在此屯兵御辽.元代大儒刘因任教于淀区三台、安州.清代康熙皇帝在淀区端村、圈头、赵北口、郭里口兴建行宫,先后40次来淀区游览围猎.解放战争时期,朱德总司令曾在白洋淀指挥清风店、解放石家庄战役,给这古老的淀区又增添了新的光彩.
革命历史
白洋淀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1923年加入共产党的辛璞田,受顺直省委的派遣到家乡马家寨开展农民运动.1927年夏共产党刘亦瑜,受中共保定地委的派遣到淀区北冯村与王家骥等人,建立起淀区第一个党支部.辛璞田、刘亦瑜、李之光、侯卓夫等革命先烈,为寻求救国救民之路,舍家弃业,投身革命,坚持真理,宁死不屈,成为共产党员学习的榜样.抗日战争时期,活动在白洋淀的抗日武装“雁翎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利用淀区芦荡遍布,沟河交错的有利地形,开展机动灵活的游击战,以弱胜强,痛击日本侵略军,大长我中华民族之威风,显示出燕赵儿女的聪慧勇敢.作家徐光耀撰写的《小兵张嘎》就取材于“雁翎队”.著名作家孙犁的《荷花淀》,孙厥、袁静的《新儿女英雄传》均以淀区为题材.白洋淀儿女那飒爽英姿,今日仍被全国人民传扬歌颂.
淀区涉及保定、沧州两个地级市的4县1市,占安新县总面积的85%.安新县境内水区人口10万人,36个村四面环水,芦苇年产值4000多万元,是水区人民主要生活来源,鱼类16科54种,最高产量800多万公斤.以盛产大米、鱼虾、菱藕和“安州苇席”著称.其中,元鱼和桂花鱼中外闻名,被誉为美丽富饶的鱼米之乡.开展旅游业以来接待中外游客300余万人次.每年7月23日举办“中国白洋淀荷花节”.
白洋淀生产苇席,传说刘备卖席 就是从白洋淀进的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