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春秋"和"战国"时期的成语?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1 16:29:24

写"春秋"和"战国"时期的成语?
写"春秋"和"战国"时期的成语?

写"春秋"和"战国"时期的成语?
负荆请罪
战国时候,有七个大国,它们是秦、齐、楚、燕、韩、赵、魏,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这七国当中,又数秦国最强大.秦国常常欺侮赵国.有一次,赵王派一个大臣的手下人蔺相如到秦国去交涉.蔺相如见了秦王,凭着机智和勇敢,给赵国争得了不少面子.秦王见赵国有这样的人才,就不敢再小看赵国了.赵王看蔺相如这么能干.就封他为“上卿”(相当于后来的宰相).
赵王这么看重蔺相如,可气坏了赵国的大将军廉颇.他想:我为赵国拚命打仗,功劳难道不如蔺相如吗?蔺相如光凭一张嘴,有什么了不起的本领,地位倒比我还高!他越想越不服气,怒气冲冲地说:“我要是碰着蔺相如,要当面给他点儿难堪,看他能把我怎么样!”
廉颇的这些话传到了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立刻吩咐他手下的人,叫他们以后碰着廉颇手下的人,千万要让着点儿,不要和他们争吵.他自己坐车出门,只要听说廉颇打前面来了,就叫马车夫把车子赶到小巷子里,等廉颇过去了再走.
廉颇手下的人,看见上卿这么让着自己的主人,更加得意忘形了,见了蔺相如手下的人,就嘲笑他们.蔺相如手下的人受不了这个气,就跟蔺相如说:“您的地位比廉将军高,他骂您,您反而躲着他,让着他,他越发不把您放在眼里啦!这么下去,我们可受不了.”
蔺相如心平气和地问他们:“廉将军跟秦王相比,哪一个厉害呢?”大伙儿说:“那当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说:“对呀!我见了秦王都不怕,难道还怕廉将军吗?要知道,秦国现在不敢来打赵国,就是因为国内文官武将一条心.我们两人好比是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要是打起架来,不免有一只要受伤,甚至死掉,这就给秦国造成了进攻赵国的好机会.你们想想,国家的事儿要紧,还是私人的面子要紧?”
蔺相如手下的人听了这一番话,非常感动,以后看见廉颇手下的人,都小心谨慎,总是让着他们.
蔺相如的这番话,后来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惭愧极了.他脱掉一只袖子,露着肩膀,背了一根荆条,直奔蔺相如家.蔺相如连忙出来迎接廉颇.廉颇对着蔺相如跪了下来,双手捧着荆条,请蔺相如鞭打自己.蔺相如把荆条扔在地上,急忙用双手扶起廉颇,给他穿好衣服,拉着他的手请他坐下.
蔺相如和廉颇从此成了很要好的朋友.这两个人一文一武,同心协力为国家办事,秦国因此更不敢欺侮赵国了.“负荆请罪”也就成了一句成语,表示向别人道歉、承认错误的意思.
按图索骥
解释: 按图像寻求良马,比喻做事拘泥教条,墨守成规.现在指顺着线索去寻找.索是寻找、觅求,骥是好马.
这个成语来源于《艺林伐山》,伯乐《相马经》有“隆颡(sang)蚨日,蹄如累曲”之语,其子执《马经》以求马.出见大蟾蜍,谓其父:“得一马,略与相同,但蹄不如累曲尔.”
孙阳,春秋时秦国人,相传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相马专家,他一眼就能看出一匹马的好坏.因为传说伯乐是负责管理天上马匹的神,因此人们都把孙阳叫做伯乐.
据说,伯乐把自已丰富的识马经验,编写成一本《相马经》,在书上,他写了各种各样的千里马的特征,并画了不少插图,供人们作识马的参考.
伯乐有个儿子,智质很差,他看了父亲的《相马经》,也很想出去找千里马.他看到《相马经》上说:“千里马的主要特征是,高脑门,大眼睛,蹄子像摞起来的酒曲块”,便拿看书,往外走去,想试试自己的眼力.
走了不远,他看到一只大癞蛤蟆,忙捉回去告诉他父亲说:“我找到了匹好马,和你那本《相马经》上说的差不多,只是蹄子不像摞起来的酒曲块!”
伯乐看了看儿子手里的大癞蛤蟆,不由感到又好笑又好气,幽默地说:“这‘马’爱跳,没办法骑呀!”
卧薪尝胆
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发生了战争.越国被吴国打败,越国勾践被夫差俘虏.后来,吴王夫差释放了勾践,让他回到了越国国都会稽.勾践在坐卧的地方吊了个苦胆,夜里躺在柴草上,面对苦胆.每天吃饭时都尝尝苦胆.总扪心自责:"你忘了会稽大败之辱吗?"就这样勾践跟同甘共苦共同命运,经过十年发展生产,积聚力量,又经过十年练兵,终于在公元前473年打败夫差,灭掉了吴国.
完璧归赵
战国时候,赵王得到了一块名贵宝玉“和氏璧”.这件事情让秦国大王知道了,他就写了封信,派人去见赵王,说秦王愿意用十五座城来换那块宝玉.
赵王看了信,心里想,秦王一向是只想占便宜,不肯吃亏的人.这一次怎么这么大方呐?要不答应吧,怕秦国兴兵来进攻,要答应吧,又怕上当.他想来想去拿不定主意,就跟大臣们商量.大臣们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
蔺相如知道了,对赵王,说:“大王,让我带着‘和氏璧’去见秦王吧,到那里我见机行事.如果秦王不肯用十五座城来交换,我一定把‘和氏璧’完整地带回来.”赵王知道蔺相如是个又勇敢又机智的人,就同意他去了.
蔺相如到了秦国,秦王在王宫里接见了他.蔺相如双手把“和氏璧”献给秦王.秦王接过来左看右看,非常喜爱.他看完了,又传给大臣们一个一个地看,然后又交给后宫的美女们去看.
蔺相如一个人站在旁边,等了很久,也不见秦王提起割让十五座城的事儿,知道秦王根本没有用城换宝玉的诚意.可是宝玉已经到了秦王手里,怎么才能拿回来呢?他想来想去,想出了一个计策,就走上前去,对秦王说:“这块‘和氏璧’看着虽然挺好,可是有一点小毛病,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一听有毛病,赶紧叫人把宝玉从后宫拿来交给蔺相如.
蔺相如拿着“和氏璧”往后退了几步,身子靠在柱子上,气冲冲地对秦王说:“当初大王差人送信给赵王,说情愿拿十五座城来换赵国的‘和氏璧’.赵国大臣都说,千万别相信秦国骗人的话,我可不这么想,我说老百姓还讲信义呐,何况秦国的大王哩!赵王听了我的劝告,这才派我把‘和氏璧’送来.方才大王把宝玉接了过去,随便交给下面的人传看,却不提起换十五座城的事情来.这样看来,大王确实没有用城换璧的真心.现在宝玉在我的手里.如果大王硬要逼迫我,我情愿把自己的脑袋跟这块宝玉一块儿碰碎在这根柱子上!”说着,蔺相如举起“和氏璧”,对着柱子,就要摔过去.
秦王本来想叫武士去抢,可是又怕蔺相如真的把宝玉摔碎,连忙向蔺相如赔不是,说:“大夫不要着急,我说的话怎么能不算数哩!”说着叫人把地图拿来,假惺惺地指着地图说:“从这儿到那儿,一共十五座城,都划给赵国.”蔺相如心想,秦王常常会耍鬼把戏,可别再上他的当!他就跟秦王说:“这块‘和氏璧’是天下有名的宝贝.我送它到秦国来的时候,赵王斋戒了五天,还在朝廷上举行了隆重的送宝玉的仪式.现在大王要接受这块宝玉,也应该斋戒五天,在朝廷上举行接受宝玉的仪式,我才能把宝玉献上.”秦王说:“好!就这么办吧!”他就派人送蔺相如到宾馆去休息.
蔺相如拿着那块宝玉到了公馆里.就叫一个手下人打扮成一个买卖人的样儿,把那块宝玉包着,藏在身上,偷偷地从小道跑回到赵国去了.至于秦王会把他怎么样,他一点也没有考虑.
后来秦王发觉这件事,后悔已经来不及了,想发兵攻打赵国吧,赵国在军事上作了准备,怕打不赢.最后秦王只好放蔺相如回到赵国去.这件事情在历史上就叫作“完璧归赵”.直到今天,人们谈起这段故事来,还对蔺相如的英勇行为翘大拇指哩.

春秋:朝秦暮楚,退避三舍,战国:商鞅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