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各个国家是现在那些城市?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7 04:19:14

战国各个国家是现在那些城市?
战国各个国家是现在那些城市?

战国各个国家是现在那些城市?
楚国由周成王封熊绎於楚地开始,居楚地丹阳(今湖北秭归,有争议),从一个「蛮夷」附庸小国逐渐变成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强国,不仅有地千里,也发展出可与中原比拟的高度文化.前706年,不满自己国大爵小的楚君熊通认为其先祖鬻熊是周文王的老师,有辅佐文王推翻殷商建立周王朝的功劳,只因早死而仅得到子级的爵位,遂攻打姬姓诸侯随国,目的是要求周天子晋升其爵位,遭拒,熊通率兵再次征讨随,灭其国.熊通因此在前704年自称为王(后諡武).
熊通子楚文王定都於郢(今湖北省江陵市西北),此后为扩充领域,楚国与中原的中原诸侯国经常发生战事.楚成王时,楚在令尹子文的治理下更显强盛.后来的庄王武功彪炳,又励精图治,选拔孙叔敖施行文冶,使楚国经济繁荣、文化鼎盛.前606年王征伐陆浑之戎(在雒邑西南),派人向周天子问九鼎之轻重.
前597年,楚围郑,迫郑降,晋派兵救郑,两军於邲会战,晋大败.此后,陈、蔡、许、郑俱从楚.公元前594年,楚围宋,宋告急於晋,晋不能救,宋遂与楚言和,尊楚.这时中原各国除晋、齐、鲁之外,尽尊楚庄王为霸主,确立了楚庄王在春秋五霸的历史地位.史载,透过战事,楚国先后吞并了四十五个较弱小的诸侯方国.
邲之战后,楚庄王称霸一时,但是晋国国势犹不可忽视,晋、楚双方形成南北对峙、各霸一方.前546年,宋国执政向戌倡议弭兵,奔走於晋国执政赵武和楚国令尹子木之间,使晋、楚、齐、秦、宋、鲁、郑、卫、陈、蔡、曹、许、邾、滕等十四国於宋召开弭兵大会.结果由前述十国签订盟约,规定除齐、秦等大国外,小国须既朝晋又朝楚,霸权乃由晋、楚二强平分,尊两国为共同霸主.史称『向戌弭兵』.
前506年,楚昭王时,吴国君主阖闾派孙武子、伍子胥率军攻打楚国,楚国大败几乎灭亡.这时越国勾践趁机攻打吴国,秦国也出兵帮助楚国,楚国得以保全.
春秋初期,姜姓齐国为大国,疆域东到海,西到黄河,南到泰山,北到无棣水(今河北盐山南).春秋末年,军权逐渐为大臣陈氏(即田氏)所夺.前386年周安王承认田和为齐侯.田和传三代到齐威王,进行改革,国力强盛,大败魏国,开始称王,成为战国七雄之一.此后长期与秦国东西对峙.前284年五国联合攻齐,齐被燕将乐毅攻破,从此国力衰弱.前221年为秦所灭.
妫姓田氏,出於陈厉公之子陈完.陈与田古音相近,故古书往往作田.公元前672年,陈完入齐,事齐桓公.陈完传五世至陈桓子,陈氏开始强大.以后陈氏逐渐兼并齐国的栾、高(齐惠公之后)和国、高(齐文公之后)以及鲍、阚等族,专齐政.田齐的国都仍在临淄,疆域亦袭姜齐之旧.
田齐立国时,已经进入战国中期.齐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太公田和是第一代齐侯.太公和之孙齐桓公午在国都临淄置稷下学宫,「设大夫之号」,招聚天下贤士.前386年周安王承认田和为齐侯.到威王、宣王时,稷下人才济济,成为东方学术文化的中心.齐威王任用邹忌为相,改革政治,齐国遂强大.公元前353年,齐大败魏国於桂陵.公元前341年,齐又大败魏军於马陵.公元前334年,齐威王与魏惠王「会徐州相王」,正式称王.威王晚年,相邦邹忌与将军田忌争政.公元前322年,田忌攻临淄,求邹忌,不胜,逃亡楚国.
前314年,燕国发生「子之之乱」.在孟轲劝说下,齐宣王命匡章率「五都之兵」、「北地之众」伐燕,五旬克之,一度占领燕国.齐国实力极盛.前301年,齐联合韩、魏国攻楚,大败之.前298年-前296年,齐联合韩、魏连年攻秦,入函谷关,迫秦求和.前288年,齐、秦并称东、西帝,旋皆放弃帝号.次年,苏秦、李兑合赵国、齐、楚、魏、韩攻秦,罢於成皋.前286年,齐闵王灭宋.前284年,燕昭王以乐毅为上将军,合燕、秦、韩、赵、魏攻齐,攻入临淄,连下七十余城,齐城不下者只有莒和即墨.闵王逃入莒,被淖齿杀死.王孙贾与莒人杀淖齿,立闵王子法章为齐襄王.燕引兵东围即墨,城中推举田单为将.双方相持达五年.前279年,田单组织反攻,用「火牛阵」大败燕军,收复失地.齐虽复国,但元气大伤,无力再与秦抗衡.
公元前236年,秦王乘赵国进攻燕国之际,分两路大军攻赵,拉开了统一战的序幕.秦国重金收买了齐丞相后胜,齐王建听信了后胜的主张,使齐国即不合纵抗秦,也不加强战备.秦国灭五国后,齐王才顿感到秦国的威胁,慌忙将军队集结到西部边境,准备抵御秦军的进攻.前221年,秦王在灭亡韩、魏、楚、燕、赵之后,以齐拒绝秦使者访齐为由,命王贲率领秦军伐齐,秦军避开了齐军西部主力,由原来的燕国南部南下直奔齐都临淄(今山东淄博北).齐军面对秦军突然从北面来攻,措手不及,土崩瓦解.齐王建出城投降,齐国灭亡.秦国统一天下,在齐地设置齐郡和琅邪郡.
燕:西周初年燕国封域的具体情况不详,据琉璃河遗址挖掘出的铭器铭文可知,最初统领有六邦的土地和民众.在西周、春秋不断向冀北和辽西発展,消灭了蓟国、韩国,方国部族孤竹、令支、无终等等.
战国初期燕国的疆域大约包括今河北省的北部和今山西省的东北一角.全境东北和东胡接界,西和中山、赵接界,南辺靠海,并和斉接界.燕昭王时,随著国力的强大,疆域也大为拓展.占领了中山北境一带,今唐县、望都一线成为燕国的南境.燕将秦开东向却胡,拓地千余里到辽东(今辽宁辽阳市北),并一度占有斉国大部.《战国策·燕策一·苏秦将为从北说燕文公》记载:燕国「东有朝鲜、辽东,北有林胡、楼烦,西有云中、九原,南有呼陀,易水」.置有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
韩国或韩是战国七雄之一,起源於三家分晋:春秋末年,晋国大夫赵襄子、魏献子和韩宣子於公元前433年先行暗杀智伯,然后再将晋的领地瓜分,成为三个诸侯国.后世历史学家将韩、魏、赵三国与秦、楚、燕、齐合称战国七雄.初都阳翟(今河南省许昌市禹州),灭郑国后迁新郑(今河南郑州新郑).
韩国国势最强是韩厘侯在位时.他用法家的申不害为相,内政修明,韩国成小康之治.由於地处黄河中游地区,韩国被魏国、齐国、楚国和秦国包围,所以完全没有发展的空间,国土在七国之中最小,屡遭列强欺凌.韩国军队又特别懦弱,屡战屡败,使韩国成为第一个被秦所灭的战国诸侯国,於前230年灭亡.
韩国最著名的人物是法家代表人物韩非,他是韩国贵族,兼采商鞅重法、申不害重术、慎到重势等三家学说之长,集法家思想的大成,后为秦国所用.
魏国的国力在头两位君主魏文侯及魏武侯之时达至顶峰.魏文侯尊子夏、田子方、段干木等儒门学者为师,命乐羊为将攻取中山国,吴起为西河郡守,西门豹为邺县令.又任用李悝进行变法,「尽地力之教」,巩固了经济.李悝还撰写了中国古代第一部成文法典《法经》.公元前413年至公元前409年,魏国连年进攻秦国,夺取了河西之地,秦国被迫退守洛水以西.公元前408年魏国攻取中山国.公元前405年至公元前404年,魏国联合赵国、韩国进攻齐国,掠入齐长城.公元前400年和公元前391年,三晋联军又多次击败楚国.魏国盛极一时.都城在安邑.
战国中期,魏国仍然比较强大,但是齐国、秦国等国的崛起对其形成了威胁.到第三位君主魏惠王即位时,主要集中於经济发展,包括在黄河开发灌溉计划.公元前361年,魏惠王迁都大梁.但与此同时,魏国的国力却正慢慢的消退.由於这段时期的魏国不断东侵,其在东方的优势在一系列战争中多次受挫,在公元前353年的桂陵之战和公元前341年的马陵之战中两败於齐国.然而,公元前344年魏惠王首先称王,召集逢泽之会,率诸侯朝见周天子,仍具有相当威望.在西方,经过商鞅变法从而逐渐强盛起来的秦国夺取了西河地区(一个位於现在陕西山西边界黄河西岸的畜牧和战略要地),此后更是不断受到秦国的侵扰.
秦国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秦人是西戎的一支(另一说则不是),嬴姓,传说周武王因秦的祖先善养马,因此将他们封在秦,作为周朝的附庸.前770年,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建国,占领原周朝在陕西的领地.从前677年起,秦国在雍建都近300年.雍城有宫殿区、居住区、士大夫与国人墓葬区和秦公陵园.
秦最初的领地在今天陕西省西部,在当时属於中国的边缘部分.一直到战国初期秦一直是一个比较弱的国家,也许正因为它地处偏僻,因此它一直没有受到其他国家的重视.在春秋时代早期它是一个比较不显眼的国家,直到秦穆公时代方参与中原争霸,成为仅次於晋国、楚国的二等强国.就科学技术,文化等等而言秦在战国初期也比较落后.这个形势一直到前361年商鞅变法才开始改变.从此秦国开始不断强大.前325年秦惠文王称王.前316年秦灭蜀,从此秦正式成为一个大国.前237年嬴政登基,开始了他对六国的征服.从前230年秦灭韩国起,到前221年秦灭齐国,统一中国.请参看秦统一中国之战.
自前221年起中国历史进入皇权专制时代,秦国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