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风情的基本特征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5 23:39:38

民俗风情的基本特征
民俗风情的基本特征

民俗风情的基本特征
东郊迎春
立春日迎春,是中华先民于立春日进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从天子到庶民都要参加的一项活动.在周代,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回来之后,要赏赐群臣,布德和令以施惠兆民.这种活动必然影响到庶民,使之成为后来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动.古时的迎春活动,开始时在东郊,因为迎春活动中祭拜的句芒神是东方之神.后来,迎春活动的地点就不止是在东郊了,宫廷内、府衙门前等地都有迎春的活动,活动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在宋代,"立春日,宰臣以下,入朝称贺"(宋吴自牧《梦粱录》),这种立春的贺节,也是一种迎春活动.在清代,还有所谓"拜春"的习俗:"立春日为春朝,士庶交相庆贺,谓之'拜春'.粉为丸,祀神供先,其仪亚于岁朝,埒于冬至"(清顾禄《清嘉录》"拜春").这种"拜春"的活动,与元旦的"拜年"相似,也是迎春活动的一种.迎春仪式,又称行春.
春帖子
又称春帖、春端帖、春端帖子.这是一种在"立春"日剪帖在宫中门帐上的书有诗句的帖子.诗体近于宫词,多为绝句,文字工丽,内容大都是歌功颂德的,或者寓规谏之意."立春"日贴春帖、作春帖词,在宋代很盛行.
春牛
立春日劝农春耕的象征性的牛.泥捏纸粘而成,也叫“土牛”.立春日天子率群臣东郊迎春,鞭春牛以示劝农耕,士民都出城围观.
咬春
立春日吃春饼称为“咬春”.民间在立春这一天要吃一些春天的新鲜蔬菜,既为防病,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唐《四时宝镜》记载:"立春,食芦、春饼、生菜,号'菜盘'."可见唐代人已经开始试春盘、吃春饼了.所谓春饼,又叫荷叶饼,其实是一种烫面薄饼--用两小块水面,中间抹油,擀成薄饼,烙熟后可揭成两张.春饼是用来卷菜吃的,菜包括熟菜和炒菜.昔日,吃春饼时讲究到盒子铺去叫“苏盘”(又称盒子菜).盒子铺就是酱肉铺,店家派人送菜到家.盒子里分格码放熏大肚、松仁小肚、炉肉(一种挂炉烤猪肉)、清酱肉、熏肘子、酱肘子、酱口条、熏鸡、酱鸭等,吃时需改刀切成细丝,另配几种家常炒菜(通常为肉丝炒韭芽、肉丝炒菠菜、醋烹绿豆芽、素炒粉丝,摊鸡蛋等,若有刚上市的“野鸡脖韭菜”炒瘦肉丝,再配以摊鸡蛋,更是鲜香爽口),一起卷进春饼里吃.
中国传统民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在中华民族特有的自然环境、经济方式、社会结构、政治制度等因素的制约下孕育、发生并传承的,因而中国传统民俗既有人类民俗的共性,又有不同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独特个性.分析和揭示中国传统民俗的基本特点是民俗文化研究的应有之举,其与各类具体事象的描述应是深入研究中国民俗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遗憾的是,近年来综合性的论述一直比较沉寂.本文意在引起人们对这方面研究的重视.综合考察中国民俗的传承、演变过程,可以发现以下几个特点表现得十分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