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欧亚大陆温带为例,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1 12:00:12

以欧亚大陆温带为例,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以欧亚大陆温带为例,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以欧亚大陆温带为例,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亚欧大陆温带沿海地区气候较为湿润,温差较小,降水较为丰富,内陆地区温差较大,降水稀少

1。亚欧大陆从东向西,海洋性逐渐减弱,大陆性逐渐增强。
2。日本的东岸夏季多雨,西岸冬季多雨
3。冬季到台北来看雨,台北在台湾西部,冬季多雨
4。我国雨季火烧寮的成因
5。我国30度纬度是长江流域,鱼米之乡,而同纬度其他地点是漫漫黄沙。
这是我上课的时候经常举的例子。...

全部展开

1。亚欧大陆从东向西,海洋性逐渐减弱,大陆性逐渐增强。
2。日本的东岸夏季多雨,西岸冬季多雨
3。冬季到台北来看雨,台北在台湾西部,冬季多雨
4。我国雨季火烧寮的成因
5。我国30度纬度是长江流域,鱼米之乡,而同纬度其他地点是漫漫黄沙。
这是我上课的时候经常举的例子。

收起

海陆分布改变了气温和降水的地带性分布。由于海洋和陆地的物理性质不同,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海洋增温慢,陆地增温快;阳光减弱以后,海洋降温慢而陆地降温快。海洋与陆地表面空气中所含水汽的多少也不同,一般说来,在海洋或近海的地区,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较小,降水比较丰富,降水的季节分配也比较均匀,多形成海洋性气候。因此,在相同的纬度,处于同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之下的地区,由于所处的海陆位置不同,形成的气候特征...

全部展开

海陆分布改变了气温和降水的地带性分布。由于海洋和陆地的物理性质不同,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海洋增温慢,陆地增温快;阳光减弱以后,海洋降温慢而陆地降温快。海洋与陆地表面空气中所含水汽的多少也不同,一般说来,在海洋或近海的地区,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较小,降水比较丰富,降水的季节分配也比较均匀,多形成海洋性气候。因此,在相同的纬度,处于同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之下的地区,由于所处的海陆位置不同,形成的气候特征也不同。
地形的起伏能破坏气候分布的地带性。地形是一个非地带性因素,不同的地形对气候有不同的影响。在同一纬度地带,地势越高,气温越低,降水在一定高度的范围内,是随高度的升高而增加。因此,在热带地区的高山,从山麓到山顶,先后出现从赤道到极地的气候变化。另外,高大的山脉可以阻挡气流的运行,山脉的迎风坡和背风坡的气温与降水有明显的差异。
如:亚欧大陆温带沿海地区气候较为湿润,温差较小,降水较为丰富,内陆地区温差较大,降水稀少;亚欧大陆从沿海向内陆,海洋性逐渐减弱,大陆性逐渐增强。

收起

这个金太阳的回答确实高啊,连海洋性和大陆性都不明白,瞎咋呼什么啊,做广告可以,别误人子弟啊!无耻!
1.海洋性和大陆性的主要指标:气温年较差、降水的季节分配、最冷最热月的时间。
2.就亚欧大陆而言,海洋性从东西两岸向大陆内部渐弱,大陆性渐强;
3.大陆西岸表现为温带海洋气候,终年温和湿润,冬季均温高于0°,最冷月与最热月分别出现在2月和8月,海洋性很强;大陆东岸为温带和亚热...

全部展开

这个金太阳的回答确实高啊,连海洋性和大陆性都不明白,瞎咋呼什么啊,做广告可以,别误人子弟啊!无耻!
1.海洋性和大陆性的主要指标:气温年较差、降水的季节分配、最冷最热月的时间。
2.就亚欧大陆而言,海洋性从东西两岸向大陆内部渐弱,大陆性渐强;
3.大陆西岸表现为温带海洋气候,终年温和湿润,冬季均温高于0°,最冷月与最热月分别出现在2月和8月,海洋性很强;大陆东岸为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海洋性也较强,但冬夏两季温差较大,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大陆内部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是温带草原气候和温带荒漠气候,分别见于我国的内蒙古和新疆)长年干旱,冬夏温差很大,大陆性很强。
3.纬度较高的寒温带,受海陆分布影响不明显,统一表现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即泰加林),其主要原因是纬度高蒸发少,湿润度高,所以虽然降水不多,但仍能发育出森林。

收起

亚欧大陆温带沿海地区气候较为湿润,温差较小,降水多,内陆地区温差较大,降水稀少
海陆分布改变了气温和降水的地带性分布。故所处的海陆位置不同,形成的气候特征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