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学问两者哪个更重要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15:13:03

道德与学问两者哪个更重要
道德与学问两者哪个更重要

道德与学问两者哪个更重要
为什么我们的教育领域屡屡出现让人沉痛的话题,为什么范跑跑和杨不管现象竟能引起社会如此强烈的反响?
这恐怕不是一个能简单做出回答的问题.
尽管中国有着孔子开创的优良的教育传统,尽管秦汉以来的封建社会强调道德在教育中的绝对主导作用,尽管我们把“以人为本”的口号喊的震天响,但“范跑跑”和“杨不管”还是出现在当代中国的舞台上.除了媒体报刊清一色劈头盖脸的口诛笔伐外,也有不少网友逆反式的为他们力挺辩护.
当大部分国民都冷静下来之后,当所有批叛和评论范杨二人的言论尘埃落定之后,问题争论的焦点逐渐变得清晰起来,“范杨”现象,反映的其实是当代教育学问与道德的关系问题,再进一步说,就是教师的教学与育人的关系问题.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再来讨论.
首先声明一个前提,中国自古以来都是非常崇尚教师个人修养的.传统说法“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所强调的就是教师与学生道德伦理关系,而不是强调知识.韩愈在《师说》中也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把传道放在第一位,足见其对教师道德品质的重视.近代以来,无论是西方的卢梭、杜威、罗素,还是中国的胡适、陶行知、叶圣陶,兜无不强调教师的道德素养在教书育人中的重要作用.
打一个比喻来形象的说明这个问题,教师教授学生的知识好比是发动机,那么教师的道德品质就是方向盘了.只有发动机性能良好,方向盘把握准确,教育这辆大车才能稳健的运行下去.如果徒有良好的发动机,没了方向盘,那么这两车恐怕也要翻车的.因此,教育必然包括两个方面:教学生知识和教学生做人,二者不可偏废.
但审视我们目前的社会教育,问题偏偏就出在这里.社会追求倾向的物质化,经济发展的技术化,人的价值的独立化都迫使人们有意无意的轻视道德的作用,而重视技术化,造成了严重的“重技轻道”现象.这一现象的蔓延,势必会影响人们不惜以牺牲道德的代价来赢得物质利益的最大化.虽然不乏有识之士意识到了这一点,但路漫漫其修远兮,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过来的.
教育为社会服务,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极需要的不是道德,而是对科技知识的需求.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直接打破了知识和道德之间的平衡,让人们一夜之间看到了科技的力量.这一思想渗透道教育领域,就相应出现了重视理科,轻视文科的教育现象.社会的大势如此,学校教育岂能例外,于是乎,文凭至上,考试至上,知识至上,科技至上;于是乎,道德沦为社会发展的牺牲品.前几年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用硫酸泼狗熊,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残忍杀害同宿舍同学的惨剧还历历在目,这些天之骄子的知识不可谓不丰富,但道德品质败坏,做人失败,悲剧就不可避免了.
范跑跑和杨不管的出现,正是整个社会重知识、轻道德价值取向的具体表现.
先说范跑跑.范跑跑在地震发生后,毫无情感的离开了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学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逃离了教室,成了地震发生时所在学校第一个跑到操场的人.从当时情况判断,范跑跑的速度应该和牙买加短跑名将博尔特有的一拼.范跑跑以人师自居,却背叛了最基本的师生伦理关系,破坏了自己作为一个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道德契约关系,实属为人师表者所不齿.范跑跑的逃跑行为和后来一番大言不惭的辩词是公开的对教师职业道德底线的挑衅,是对人类最美好情感的蔑视.范跑跑事件报道以后,引起了社会各界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大讨论,教师,这个生存在社会夹缝中的群体再一次被推到了全民批判的风口浪尖.
就在全国人民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提出质问之际,就在范跑跑的个人行为引起整个教师群体的道德危机之际,“杨不管”接踵而至,这如同火上浇油,一下子把民众对教师灵魂的拷问推向顶峰.
6月12日,安徽省长丰县双墩镇吴店中学七年级二班地理课上,两名学生发生争执并当着老师面打了起来,导致其中一人死亡,正在授课的杨姓教师并未制止,而是继续上课直至下课.事件见诸报端之后,杨老师被网友戏称为“杨不管”,甚至认为他比大地震时不顾学生自行逃命的都江堰市老师范美忠“范跑跑”更为恶劣.
我们在恭维杨老师上课时物我两忘的教学境界之余,也忍不住要怒喝一声,杨不管,身为老师,见死不救,你的良心大大的坏了.
范跑跑和杨不管在2008年5月和6月一前一后粉墨登场,给奥运会前和谐平静的中国社会制造了无限潜在的话题.也许是受到了范跑跑的启示,也许是受到了杨不管的启发,本届北京奥运会屡破记录,无不说明运动员良好的竞技速度和心理状态受到了二位的影响.
盘点上半年中国的风云人物,一定少不了范跑跑和杨不管.这两个教师行业的怪胎,也一定会被钉在中国教育历史的耻辱柱上.但是,作为我,我要思考,要辩论,因为我知道,中国的范跑跑和杨不管远不至一个,而是一群.
披开现象的面纱,我们才能进入中国教育的内核.范杨现象不是一朝一夕出现的,也不是一个地方偶然才有的,它们是中国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不可调和的产物.范跑跑和杨不管虽然是不同的两个人、两件事,但其本质是一样的,这就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关系的淡漠,导致了教师学问与道德关系的脱节.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在批判范杨二人的同时,就会中肯,就不能把全部责任推卸到它们身上.因为,我们这个社会也应该为此承担责任.
范跑跑毕业于中国的顶尖级大学——北京大学,可谓满肚道德文章,但这所中国的最高学府常常会造就一些特立独行的奇异之士,再加上当代中国崇尚的“自我”价值观,范跑跑临危逃脱,不顾学生死活似乎就不难理解了.因为,在这种价值观指导下,个体常常以自我为中心,更不用说,范跑跑在几乎来不及反应的情况下.唆使他逃跑的,与其说是恶劣的道德品质,倒不如说是他的本能冲动.其实,在本次地震中,“自我中心”的人何止范跑跑一个.有一个被埋在废墟下的人,在解放军战士救助他的时候,他还不忘在废墟里亮出自己的官职:“救救我,我是张书记”.再有一对夫妻,在地震发生的一刹那,迅速从五楼逃下,却因极度紧张竟忘了自己在幼儿园上学的孩子.因此,一味的指责范跑跑的自私是不合道理的.看看现在社会,坏人行凶时有多少人会上前行侠仗义就明白范跑跑的行为是多么正常的了.
再说杨不管.杨不管其实就是鲁迅同志笔下的看客,但他的看客身份也恐怕是受了外接的影响.在杨不管事件发生前夕,当事学校就曾发生过一起教师因管教学生导致老师手指被砍掉的恶劣事件.“杨不管”这种社会现象的出现,说明我们缺乏对老师保护的得力措施和办法,让老师普遍没有安全感.虽然法律界人士指出,我国的《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要“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和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但当教师因为制止了学生,或者说“管教”了学生,给自身带来人身危险时,那么,谁来保护教师的安全呢?对比一下《未成年人保护法》和《教师法》,我们不难发现,前者实实在在保护了年轻学生的心理安全和人身安全,而后者只是对教师职责和义务的规定,并没有明确规定教师和学生发生冲突时,教师的心理和人身安全怎么保护?于是,近几年来,教育界出现了一个怪现象,就是学生在和教师发生冲突时,无论教师对错,社会都一边倒似的把所有的责任归咎于教师.这样下去,教师只能自我保护,保护的唯一方法就是减少与学生的接触,降低对学生的道德教化.这种不分是非一边倒的做法不但会打击教师的道德感,更会伤害教师对学生的道德感化,实在是文明社会所不该有的.何况,长此以往,一部分学生就会利用这种不分是非的潜规则在师生矛盾中始终处于有利地位,助长学生的丑恶情绪.长此下去,教师如何去管学生,学校如何去管学生,国家又何来人才可用?
减少范跑跑和杨不管现象,我们需要的不是全民批判,而是全民动员,改变目前中国的教育理念.优秀的教师,一边教学生学知识,也要一边教学生学做人.前者属于学识范畴,后者属于道德范畴.前者可以教条的传授,而后者则需要情感的交流.因此,只有从根本上平衡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处理好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教师才有何能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用自己的道德情感去提升学生的道德境界.但是,如果连教师自己的安全都得不到保障,教师就会降低对学生的道德要求,做人要求,就会只管教书,不管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