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清正廉洁小故事?过2天就要!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17:39:02

求清正廉洁小故事?过2天就要!
求清正廉洁小故事?过2天就要!

求清正廉洁小故事?过2天就要!
“只要我当总理,会议厅就不准装修.”
当年在国务院会议厅入口处,有一块镌刻着“艰苦朴素”四个大字的木屏风,这是总理身体力行的工作作风的写照.在国务院的会上,人们不止一次地听到总理拒绝装修会议厅的建议,总理说:“只要我当总理,会议厅就不准装修.”1959年,在大跃进的气氛下,水利部未经报告请示,在密云水库附近兴建一座水利建设成就展览馆.有一天,在西花厅开会,总理突然转过头向水利部副部长钱正英说:“钱正英,贺老总告诉我,你们在密云水库那里修建一个相当高级的楼,有没有这回事?”钱答:“有,是一座水利展览馆.”总理沉默了一会儿,摇摇头,轻声地说了一句:“没有想到你们也会办这种事.”钱听了羞愧得无地自容,心里像刀割一样难受.如果按现在某些干部的想法,总理既未严厉批评,又未责成处理,既无纪委处分的威慑,更无丢官的危险,完全可以蒙混过关.但在周总理伟大人格的感召下,钱回部后,立即在党组会上作了传达.水利部党组随即决定:将这座价值400多万元的建筑,无偿转让给第一机械工业部一个研究所,并向中央写了一个深刻检查的报告.
看看这个行吗?

1.宋朝包拯的有关故事;
2.海瑞的有关故事;
3宋朝杨业的有关故事。

周总理清正廉洁小故事

“这比人民群众吃得好多了!”
周总理的饮食清淡,每餐一荤一素,吃剩的饭菜,要留到下餐再吃,从不浪费一米,一片菜叶。国务院经常召开国务会议,会议过午还不能结束,食堂便做出工作餐。总理规定工作餐标准是“四菜一汤”,饭后每人交钱交饭菜票,谁也不准例外。总理吃完饭,总会夹起一片菜叶把碗底一抹,把饭汤吃干净,最后才把菜叶吃掉。吃饭时,...

全部展开

周总理清正廉洁小故事

“这比人民群众吃得好多了!”
周总理的饮食清淡,每餐一荤一素,吃剩的饭菜,要留到下餐再吃,从不浪费一米,一片菜叶。国务院经常召开国务会议,会议过午还不能结束,食堂便做出工作餐。总理规定工作餐标准是“四菜一汤”,饭后每人交钱交饭菜票,谁也不准例外。总理吃完饭,总会夹起一片菜叶把碗底一抹,把饭汤吃干净,最后才把菜叶吃掉。吃饭时,偶尔掉在桌上一颗饭粒,马上拾起来吃掉。有人对他如此节俭感到不解,总理说:“这比人民群众吃得好多了!”三年困难时期,总理和全国人民同甘共苦,带头不吃猪肉、鸡蛋,不吃稻米饭。一次,炊事员对他说:“你这么大年纪了,工作起来没黑天白日的,又吃不多,不要吃粗粮了!”总理说:“不,一定要吃,吃着它,就不会忘记过去,就不会忘记人民哪!”
“家乡的事应由当地党政部门管。”
周总理出生在淮安,童年时代都是在淮安度过的,因此他对淮安怀有深厚的感情。他爱淮安,但他更爱伟大的祖国,从不因为淮安是他的家乡而给予额外的照顾。1960年,淮安县委负责同志到北京时,见到了周总理,在汇报了淮安县10万亩棉花喜获丰收的情况后,提出想办一座纱厂。按理,这对总理来说确实不是什么大事,但当时正值困难时期,周总理一方面鼓励他们,一方面又引导他们说:你们种棉花,就要办纱厂,那上海的纱厂就吃不饱了。最终没有同意。1962年,总理的家乡淮安遭受了特大洪水,苏北大片农田被淹。江苏省政府给总理写信,请求支援。总理看完信后,心里沉甸甸的。调拨人力物力支援灾区是完全应该的,只要总理一句话就可以了。但总理说:我家乡的事应由当地党政部门管,该怎么办由他们拿主意。总理对家乡怀有深厚感情,但在涉及家乡的问题上从不偏私,一概秉公办事。

毛主席清正廉洁的故事

1933年7月的一天,毛泽东同江西省军区参谋长陈奇涵(当时叫陈奇寒)一行4人,身背干粮袋,脚穿草鞋,来到江西苏区长胜县铲田区进行调查研究。
  区政府主席钟赤轱听说毛泽东来到村里,急忙四处寻找,最后在红军家属许大娘家里找到了,他埋怨道:"毛主席,你们进村来也不事先打个招呼,好让我们有个准备呀!"
  毛主席拍着钟赤轱的肩膀笑着说:"我们又不是皇帝出宫,来个鸣锣开道,我们是来作群众调查的,说来就来,如果兴师动众,到哪去了解情况?!打招呼不利工作,要不得,要不得。"说得钟赤轱点头称是。
  经过一天繁忙的调查,晚上毛泽东等人住进了区政府一所破旧的祠堂内。晚饭也就在区政府吃了一餐红薯粥。
  次日清晨,毛泽东同警卫员要赶回瑞金中央政府。临行前,毛主席对警卫员小吴说:"你按照规定去区政府财政部结清伙食费和住宿费,我们先走一步,你随后赶来。"小吴应声而去。
  在区财政部,长工出身的老部长听说毛主席他们在这里住了一宿也要交食宿费,急得涨红了脸,说什么也不肯收。警卫员推辞不下,最后只好收回钱匆匆上路追赶前面的毛主席。毛主席见了小吴忙问:"食宿账结算了吗?"小吴吞吞吐吐地说明区干部退钱一事。毛主席听后,大为生气,立即要他再次赶回铲田重交食宿费。
  陈奇涵参谋长看离村庄已远,便笑着说:"毛主席,还是由我来办这件事吧,你们赶路要紧。"毛主席想了想,也只好同意这么做。他紧握陈奇涵的手,叮嘱道:"老陈,这件事你一定要办妥,我们是领导干部,在执行财政纪律方面,更要严格遵守和作出表率啊。这样,人民才会拥护我们。"
  陈奇涵点了点头,向毛主席握别,赶回铲田区,代表毛泽东向财政部交了食宿费。
  老部长见这情景,感叹不已,只好拿出用毛边纸制作的财政部账本,郑重地在账本上记上"十捌(18)号,主席毛泽东住四(人)还大洋1元8角……"在后面经手栏上,陈奇涵也端正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陈奇寒"。
  很快,毛主席两次交食宿费的感人事迹在苏区干部群众中传为美谈。
  如今,这份账单保存在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里。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