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的特点维吾尔人族的特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30 02:33:05

维吾尔族的特点维吾尔人族的特点
维吾尔族的特点
维吾尔人族的特点

维吾尔族的特点维吾尔人族的特点
在中国西北边陲新疆,有一座白雪皑皑的天山,天山脚下聚居着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维吾尔族.根据史籍记载:维吾尔族原是公元三世纪游牧于中国北方和西北贝加尔湖以南、额尔齐斯河和巴尔喀什湖一带的游牧民族.
服饰特色
维吾尔族传统服装极富特色:男子穿“袷袢”长袍,右衽斜领,无纽扣,用长方丝巾或布巾扎束腰间;农村妇女多在宽袖连衣裙外面套对襟背心;城市妇女现在已多穿西装上衣和裙子;维吾尔族男女都喜欢穿皮鞋和皮靴,皮靴外加胶质套鞋;男女老少都戴四楞小花帽;维吾尔族花帽有用黑白两色或彩色丝线绣成的民族风格图案,有些还缀有彩色珠片;妇女常以耳环、手镯、项链为装饰品,有时还染指甲,以两眉相连形式画眉;维吾尔族姑娘以长发为美,婚前梳十几条细发辫,婚后一般改梳两条长辫,辫梢散开,头上别新月形梳子为饰品.也有人将发辫盘系成发结.地毯、花帽、艾德来斯绸、民间印花布和英吉沙小刀等是维吾尔族最盛名的传统工艺制品. 花帽,是维吾尔族服饰的组成部分,也是维吾尔族美丽的标志之一.早在唐代,西域男性多戴卷檐尖顶毡帽,款似当今的“四片瓦”.到了明代,因受阿拉伯和中亚文化的影响,维吾尔族男子削发戴小罩刺绣花帽.清代初期,维吾尔族花帽在用料和款式方面,有了新的发展.冬用皮,夏用绫,前插禽羽.女帽皆用金银线绣花点缀与装饰,喀什干的四楞花帽脱颖而出几乎成了维吾尔族花帽的主流而延续至今.经过各地维吾尔族人民的不断创新,花帽做工愈益精细,品种更为繁多.但主要有“奇依曼”和“巴旦姆”两种,统称“尕巴”(四楞小花帽).总:服饰形式清晰,纹饰多样, 色彩鲜艳,图案古朴,工艺精湛.
民族禁忌
维吾尔族待客和作客都有讲究.如果来客,要请客人坐在上席,摆上馕、各种糕点、冰糖等,夏天还要摆上一些瓜果,先给客人倒茶水或奶茶.待饭做好后再端上来,如果用抓饭待客,饭前要提一壶水,请客人洗手.吃完饭后,由长者领作“都瓦”,待主人收拾食具完,客人才能离席.吃饭时,客人不可随便拨弄盘中食物,不可随便到锅灶前去,一般不把食物剩在碗中,同时注意不让饭屑落地,如不慎落地,要拾起来放在自己跟前的“饭单”上.共盘吃抓饭时,不将已抓起的饭粒再放进盘中. 客人不能东张西望或立起.饭前饭后必须洗手,洗后只能用手帕或布擦干,忌讳顺手甩水,认为那样不礼貌.
天文历法
维吾尔族的天文学知识源远流长.喀喇汗王朝时期的哈斯·哈吉甫在其《福乐智慧》一书中介绍了当时的许多天文学知识,并在第五章《论七曜和黄道十二宫》中以诗歌的形式描述了七曜和黄道十二宫.作者介绍了七曜的名称、特性、位置及其出现的时间,并根据“地球中心说”列出了行星在太阳系中的排列顺序,画出了七曜星图.所谓黄道十二宫,即十二个星座,把天空中一年四季出现的可以观察到的星群分为12组.他说:“除了七曜之外,还有黄道十二宫,有的成双成对,有的孤闱独守.”明确指出了黄道十二宫在星空中相互为邻,一年中按季节出现,不断交替变换,每一个星座分别代表着不同的月份、季节.即十二宫分属春、夏、秋冬四季,每一季为三宫.他又把十二宫分属火、水、气、土四种物质.火、水、气、土不仅是构成宇宙的基本要素,而且认为生命也是四要素组合成的.他说“四要素给合,才能构成生命”.? 马合木德·喀什噶里在其《突厥语词典》里也收集了许多文学的资料,如:“傍晚出现火烧云,妻儿如亲人;清晨出现火烧云,家中起哭声.”“月出晕伴生,白云浮晴空.云头堆叠起,大雨自天倾.”民间也有“月晕白,雨雪来;月晕红,天放晴”的说法.维吾尔族民间把金牛宫之七星称为“于凯尔”星座.夜行人利用这个星座定方向,如同使用罗盘.人们认为,于凯尔渐大,天气就会变化.维吾尔族谚语说:“于凯尔掠过天边,节气就属夏天.”据民间星相家的说法,于凯尔一年中有40天栖于地上,这时的天气最热,被称为伏天.40天之后,于凯尔重新升入星空,植物开始结籽.民间有“七星显,天气变;七星不坠,地温不升”的说法.维吾尔族民间还把北极星称为“铁木尔阔足克”(意为“铁桩”),并把此星作为夜间行路或军队夜出时方向的标尺.对火星、金星、土星、水星等星体予以维吾尔族的称呼,并正确认识到这些星体运动与地球气候、季节变化的规律.? 维吾尔族历史上曾使用过多种历法.最早的是回纥汗国时期使用的12兽历法.12兽名称分别为: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每12年循环一次.据考古和文献资料,高昌回鹘王国时期使用一种叫“七曜历”的历法,即以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纪日的历法,也即以七日为一周年历法.据在高昌遗址发现的回鹘文历书断简研究,这种历法每日先用杰特语记七曜日名称,次译中国甲、乙、丙、丁等十干之音,最后以杰特语记鼠、牛、虎、兔等12兽名,又在其上的每第二日,用杰特语译出中国的木、火、土、金、水五行之名,而以红字记之.这种历法可说要杰特、中国、突厥三种历法的整合体. 据法国学者沙畹考证,七曜历于唐开元七年(719年)由摩尼教传教士传入中国,后来中国影响很大.根据乌鲁伯克留传的历书考证,高昌回鹘使用的另一种历法,一年分12个月,2—11月各月,皆以数字为次第.唯独首月和末月名称不同,首月称“aramai”,意为斋月;末月称“carsapat”,意为腊月.此与中国历法谓此二月为正月、腊月相似.每月上旬,中国历称“初”,高昌历法则如“yangy”,意为“新”,二者形式相同.因此,高昌回鹘的历书实仿中原历书.? 喀喇汗王朝时期的维吾尔人使用12兽历法,人的年龄、事件发生的时间等均以12兽轮流纪年.与汉族12兽不同的是他们以鳄鱼代替龙.12兽的顺序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当时也使用七曜历.? 维吾尔族改信伊斯兰教后,使用回历.《西域图志》、《西域闻见录》等书均记明清时期的维吾尔族已使用回历.回历又称“希吉来历”或“伊斯兰教历”.回历纯系阴历,其纪年法是:太阴圆缺一次为1月,12个月为一年,单月30日,双月29日,不置闰月,全年354日.每30年为一周,其中有11年(约每隔二三年)的12月末添设一个闰日.故该历平均每年为354日8时48分.对于月的计算方法,不用实朔,而以看见新月时期做月首,所以它的月首日期,常在农历初二、三日以后.
民族音乐
维吾尔传统音乐 古代西域维吾尔地区的龟兹乐久负盛名.玄奘周游列国后在《大唐西域记》卷一中记载:“屈友国(即龟兹)管弦伎乐,特善诸国.”可想像维吾尔在西元4世纪时就创造出了如此灿烂的音乐文化并闻名世界.如果说“特善诸国”的龟兹乐是古代维吾尔音乐的典范,那么现今流传在新疆地区并与龟兹乐有渊源关系的维吾尔木卡姆则是今日得艺术瑰宝. 维吾尔木卡姆 “木卡姆”是中亚、南亚、西亚、北非及整个伊斯兰文化圈内拥有的一种乐舞形式.“木卡姆”这个词源于阿拉伯语.在现代维吾尔语中,这个词有广、狭两个含义,广义指一种大型古典歌舞套曲,狭义则指以散板形式维吾尔木卡姆,他被誉为“维吾尔音乐之母”,源于民间,是融合维吾尔民歌、器乐、说唱、歌舞于一体的大型歌舞套曲形式.维吾尔木卡姆与其他国家的木卡姆相比,数量最多,艺术形式完整,为世界所瞩目. 椐今新疆和田学者毛拉·伊斯迈托拉·穆吉孜的《乐师传》 (1893)记载,木卡姆形成于15到16世纪.维吾尔木卡姆按流行地区和风格特色,可分为南疆木卡姆、北疆木卡姆、刀郎木卡姆、哈密木卡姆、吐留番木卡姆等等多种.每一种木卡姆有六至十二套.人们常说的十二木卡姆,是指南疆木卡姆,是由十二部大型古典套曲组成,每一部套曲又包括“穷乃合曼”、“达斯坦”和“麦西热甫”这三个大部分.“穷乃合曼”从散板序唱开始进行,紧接是慢速的太孜,到热烈的赛乃姆和大赛勒克,末尾以轻快的太喀特结束,其中有歌曲和舞曲,各曲间有间奏曲.“达斯·坦”由三到六首叙事歌组成,曲间有完整的间奏曲,音乐由慢而快,曲调相当流畅.“麦西热甫”由三至六首节拍不同的舞蹈歌曲组成,曲间无间奏曲,情绪热烈而奔放.十二木卡姆共有歌曲、乐曲260首,全部演唱一遍需要二十多个小时.伴奏乐器有萨它尔(主唱者自拉自唱)、弹布林、热瓦甫、都它尔、丈介克、卡龙、小手鼓等等. 北疆木卡姆,是19世纪由南疆传入,也有12套.除没有“穷乃合曼”之外,结构与南疆木卡姆相同.音乐比较明快,主演唱者用弹布林或者萨它尔.而哈密木卡姆流行于东疆的哈密地区.与南、北疆木卡姆相比较,风格结构不尽相同.它由短小的散序起唱,接着演唱系列短小的歌曲和歌舞曲,无间奏曲.它也有十二套,称哈密十二木卡姆.其伴奏乐器有哈密艾介克(似中胡)、刀郎热瓦甫、手鼓等.全部歌曲有262首,从头演唱一遍约需12个小时. 木卡姆唱词,一些为古代名人诗作,每行15个音节,基本表现人民热爱生活,批判黑暗,向往幸福;另一类来自民间艺人,每节4句,每句7个音节,内容多反映爱情和生活. 刀郎艺术 刀郎是喀什地区麦盖提、巴楚、莎车的一种文化现象.刀郎舞称刀郎赛乃姆,音乐称刀郎木卡姆.刀郎舞是一种礼俗性舞蹈,逢节日喜庆,人们都要跳刀郎舞.开场时唱散板序歌,不舞.接着按严格的程式歌舞:奇克提麦(6/8)、赛乃姆

112

普遍狐臭,偷东西,想独立想了3000多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