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的名著《子夜》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书名叫“子夜”的内在含义是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2 03:02:22

矛盾的名著《子夜》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书名叫“子夜”的内在含义是什么?
矛盾的名著《子夜》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书名叫“子夜”的内在含义是什么?

矛盾的名著《子夜》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书名叫“子夜”的内在含义是什么?
《子夜》作者:茅盾
1、“子夜”的含义.
“子夜”就是半夜12点钟.这是夜的顶点,是最黑暗的时候.但也是黑暗到达了顶点,下落向白天转化的转折点.因此,“子夜”暗示着当时的时代特征.
2、《子夜》的思想成就.
《子夜》是3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生活,主要是大都市生活的广阔画卷,思想内容十分丰富.它反映的是大都市生活的全貌、主流.思想成就主要有三个方面.①表现民族工业的艰难处境和悲惨命运,说明实业救国道路是走不通的.②表明当时中国社会的性质,还是半封建半殖民地,而且更加殖民地化了.驳斥了托派的中国已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谬论.③民族工业为要自保,拼命从加强剥削工人中寻找出路,引发工人的反抗斗争.
3、分析吴荪甫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吴荪甫形象是20世纪30年代初期中国民族资本家的艺术典型.吴荪甫是上海滩上的工业巨头,财力雄厚,开办有近万人的裕华丝厂.他的主要性格及特征是精明能干,有雄心有魄力,富有冒险精神,是一个铁碗人物.在他和其他民族资本家的关系中,表现出他的心狠手辣、无情兼并的性格特点.吴荪甫性格的另一面是软弱空虚.吴荪甫的形象充分体现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吴荪甫的性格是复杂丰富的,是一个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他的形象的塑造,是《子夜》也是茅盾对现代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贡献.
吴荪甫形象的意义:①形象地概括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悲剧性历史遭遇和命运.②说明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实业救国道路在中国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是走不通的.③说明中国当时社会的性质,不是已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了,而依旧是半封建半殖民地,而且更加殖民地化.④驳斥了托派中国社会已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谬论.
4、简析赵伯韬形象.
赵伯韬是买办资本家形象.他是美国某财团的中国买办,和蒋介石政权有很深的关系.他的性格特征是骄横狂妄,阴狠狡诈.凭着他在政治、经济上的特殊地位,在上海滩兴风作浪,是公债市场上的魔王.小说还描写了赵伯韬糜烂的生活,他扒进各式各样的公债,也扒进各式各样的女人,显示了这个阶级精神上的极端腐朽.
5、《子夜》的人物描写特点.① 把人物安置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上,通过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矛盾冲突,多侧面多层次地深刻刻画人物性格.② 把人物放在各种境遇中描写,其中特别是逆境困境绝境中描写,最能暴露人物性格的本质方面.③ 心理描写十分出色.
6、《子夜》的结构特点.《子夜》的结构特点是宏大而严谨.最主要是,结构线索以吴荪甫为中心,以吴荪甫为一切矛盾的焦点,以吴荪甫联系着各种人物、事件.吴赵冲突是作品的结构主线,描写重点.结构严谨还表现在,篇首吴老太爷葬礼,作品的主要人物都调集到吴公馆,小说的主要事件也都作了交代,这是高度的艺术概括力,是经济而又集中的结构方法.

子夜》,原名《夕阳》。1933年初版印行之时即引起强烈反响。瞿秋白曾撰文评论说:“这是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一九三三年在将来的文学史上,没有疑问的要记录《子夜》的出版。”《〈子夜〉和国货年》历史的发展证实了瞿秋白的预言。半个多世纪以来,《子夜》不仅在中国拥有广泛的读者,且被译成英、德、俄、日等十几种文字,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日本著名文学研究家筱田一士在推荐十部二十世纪世界文学巨...

全部展开

子夜》,原名《夕阳》。1933年初版印行之时即引起强烈反响。瞿秋白曾撰文评论说:“这是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一九三三年在将来的文学史上,没有疑问的要记录《子夜》的出版。”《〈子夜〉和国货年》历史的发展证实了瞿秋白的预言。半个多世纪以来,《子夜》不仅在中国拥有广泛的读者,且被译成英、德、俄、日等十几种文字,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日本著名文学研究家筱田一士在推荐十部二十世纪世界文学巨著时,便选择了《子夜》,认为这是一部可以与《追忆逝水年华》普鲁斯特、《百年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媲美的杰作。
  《子夜》的舞台设置于三十年代初期上海。作家并没有截取某条小巷或某个街角,而是从居高俯视的视角,整体展示这座现代都市的方方面面:资本家的豪奢客厅、夜总会的光怪陆离、工厂里错综复杂的斗争、证券市场上声嘶力竭的火并,以及诗人、教授们的高谈阔论、太太小姐们的伤心爱情,都被组合到《子夜》的情节里。同时,作家又通过一些细节,侧面点染了农村的情景和正发生的中原的战争,更加扩大了作品的生活容量,从而实现了他所设定的意图:“大规模地描写中国社会现象”,“使一九三零年动荡的中国得以全面的表现。”当然,茅盾的“大规模”“全面”描写,并不是把各个生活片断随意拼帖在一起。他精心结构,细密布局,通过主人公吴荪甫的事业兴衰史与性格发展史,牵动其它多重线索,从而使全篇既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场景,又沿着一个意义指向纵深推进,最终以吴荪甫的悲剧,象征性地暗示了作家对中国社会性质的理性认识:“中国没有走向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中国在帝国主义的压迫下,是更加殖民地化了。”(《〈子夜〉是怎样写成的》)
  茅盾近乎以写史的态度创作小说。《子夜》的情节,是被镶嵌在一九三零年五月到七月这一真实的历史时空里的。它以民族工业资本家吴工荪甫和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的矛盾、斗争为主线,生动、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开始,赵伯韬拉扰吴荪甫进行公债投机,而吴荪甫又联合其他资本家组成信托公司,想大力发展民族工业,因而与赵伯韬产生了矛盾。赵伯韬依仗外国的金融资本做后台,处处与吴荪甫作对,加上军阀混战、农村破产、工厂的工人怠工、罢工,尽管吴荪甫和同伙竭尽全力,拼命挣扎,最后也没有改变全盘失败的命运。这幕悲剧说明,在帝国主义的侵略、控制、压迫下,中国的民族工业是永远得不到发展的。 原著背景广阔,人物众多,情节复杂;语言简洁,细腻,人物性格鲜明,心理刻画生动。本书虽是简写本,仍可约略观赏到原著的艺术风貌。
  小说中描写的一些情景,如公债交易、蒋冯阎大战等,都是有据可查的真实的史实。《子夜》把这类非虚构性的话语引进小说,与虚构性话语融汇、辉映,应该说是相当大胆而富有创造性的文体试验。《子夜》的史诗品格,无疑得益于“诗”与“史”两种语言巧妙调适与组合。
   《子夜》在整体布局上具史诗般宏阔,但细节描写的笔触又极为委婉细致,剖析人物心理,直至其微妙颤动的波纹。这一特点,早在三十年代,吴宓先生就曾指出过并大加赞赏,称《子夜》“笔势具如火如荼之美,酣姿喷薄,不可控搏。而其细微处复能婉委多姿,殊为难能可贵。”茅盾认为吴宓的评论真正体会到了“作者的匠心”(《我走过的道路》)。
子夜:既象征了当时的黑暗社会,又暗示着祖国的未来总会像这子夜一样过去之后就是黎明、阳光。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