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如何阅读一本书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15:16:48 字数作文
如何阅读一本书字数作文

篇一:如何阅读一本书笔记

我的阅读能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如何阅读一本书》, Metaldudu把这本书进行了简化,做得图文并茂,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阅读分为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基础阅读(Elementray reading),是指初步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技巧,这个层次的学习基本在小学完成,也应该是读者都基本具备的层次。

第二个层次是检视阅读(Inspectional Reading),指进行略读、粗读,较短时间掌握书的脉络和大概内容,以决定是否进一步阅读。

1.建议略读,有关略读的建议如下:

?

?

?

?

?

? 先看书名页,然后如果有序就先看序。 研究目录页,对这本书的基本架构做概括性的理解。 如果书中附有索引,也要检阅一下。 如果那是本包着书衣的新书,不妨读一下出版者的介绍。 挑几个看来跟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看。 最后一步,随意念个一两段或者连续读几页,但不要太多。

这是一种非常主动的阅读,从书的整体着眼来略读,有助于很快把握重点,发现自己最需要的信息。同样,这么做会节约不少时间。

2."粗浅"的阅读

遇到不懂的部分就跳过去,完整的读一遍,即使你只掌握了50%或更少,那样也比因为某个地方停下来要好的多。我们的教育总是强调关注自己的不会的地方,但在阅读上,这样不可取。

3.阅读速度

不单是要提高速度,而且要能用不同的速度来阅读。

4.逗留与倒退

眼睛移动的逗留会影响速度,而手是个简单有效的工具。通过注视移动的手指来提高视线移动的速度,这样,阅读速度也跟着提高了。

(来自:www.sMHaiDa.com 海 达范文网:如何阅读一本书)

发件人 左岸的图片

第四个层次是主题阅读 (Syntopical Reading

) 发件人 左岸的图片

篇二:如何阅读一本书 读后感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

不得不承认,选择这本书的原因是书名提起了我的好奇心。读书,但凡看得见且识字的人不就会读吗?中国的孩子,在很小的年纪便在家长的殷切教导下读起了书。读书,不就是拿一本书,然后翻开扉页,或精读或略读,把书中所写都看完而已吗?难道读书还有什么特别的规则?

作为爱读书之人,我看过的书也算不少。我的书橱里有各种类型的书,人物传记类的,童话类的,长篇小说类的等等。但简单来说便是两类,读完的和未读完的。我个人喜欢的读书方法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于娱乐性质的小说,我选择一目十行地读。掌握故事梗概便可。当然,如果文笔特别好的,我也会放慢速度,领略文字之美。对于学术类的书,因其往往晦涩难懂,我经常反复的研读。同样的方法也用在读推理类作品上。各种方法不一一例举,但是共同点就是我不爱勾勾画画。既然喜欢读书,当然要看看别人是怎样读书的,并寻求一个更科学的方法。

说实话,最初,我是抱着玩笑和好奇的心态读这本书的,但是在看过这本书后,我确实学到了许多。首先,我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我读书一般不看第二遍,当然个别我非常喜爱的书除外。一本书我往往看过一遍便归入开头提到的“读完的书”那一类,并不再会去翻阅。我这种做法在作者眼中无疑成了“大逆不道”。就像在这本书中说的一样,这样的人“不值得羡慕,而应该同情”。因此,我在看书时不

再给看过的书“判死刑”,而是时不时的拿出以前看过的书来回顾。坚持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不仅仅是个别好书每读一遍都有新发现,有些在第一次读时觉得枯燥乏味的书,在第二遍读时也显现了它有趣的一面,可谓收获不小。而我也因此多了许多可看的书。

其次,书中所提及的阅读的4个层次也让我耳目一新。这四个层次,分别是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所谓基础阅读是关注每个词句的含义。这点并不难理解。检视阅读则是通过限时地、有目的地快速阅读找出书中谈及的重点、主题的分类、基本组织框架。接着是分析阅读,即带着问题全盘阅读、完整阅读,该阶段不计较时间的长短,目的在于尽量消化书中的系统性知识概念、论题等。最后是主题阅读。主题阅读又称比较阅读,意思是通过阅读多本相关主题的书籍,从比较中提炼出自己的理解。

这四种层次对于我来说并不陌生,但我没想到它们是被归为层次,而非方法。基础阅读几乎每本书都在做着。而分析阅读和检视阅读则多用在做阅读理解时。主题阅读则会用于写读后感或比较时。但作者的意思明显不是这样的。除了基础阅读,其他几种我都是在课业需要或有目的的进行,并不是自发地以这些方式阅读。换句话说,我读书大多是为了打发时间或追随喜爱的作家,并不是为了阅读而阅读。对于阅读,我们应当怀着虔诚的心态,去体味,去感受。

而对于阅读的态度,则是主动。读书是与作者的对话。一本新书仿佛是一个陌生人,他饱含学识却不愿吐露心声。只有当你主动地去拿起一本书,才开启了你与作者的交流之门。

阅读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谓精神食粮便是如此了。作者的许多观点在我看来非常受用,当然,由于时代的局限性,这本书关于阅读的看法也不一定尽善尽美。但是,以现在的观点来看,书中提及的一些分类,观点仍具科学性。同时,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电子产业,将阅读逐渐带向电子书时代。但我认为书中的观点不仅实用于阅读纸质书籍,对于电子书、网络资讯的阅读也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尽管很多时候我们阅读也许是为了放松或打发时间,但我们也应当以严肃的心态去阅读。一本好书是作者的人生历练的凝聚,是作者的心血,是作者对世人的告诫。我们应当怀着尊敬,感恩的心情去阅读。记得有人说过,读书是一个人的修行。翻开书本,修行便开始了。我们要做的不仅是要汲取新的知识,更要增加我们的感悟力,我们的理解力。真诚地阅读一本好书,对于作者,对于我们自己,都是一种嘉奖。

读完这本书,我才明白自己最初的想法有多么愚不可及。世上没有什么事是简单的,随随便便的。你心中认为理所当然的事也未必没有它的章法。如何阅读一本书,也是一种哲学。

篇三:如何阅读一本书

在我的脑海里,一本好书和一个人之间有着一种最适宜的相处方式。出于经济的考虑,我认为固定几种相处方式有利于读书效用的优化。具体来说,读文学作品,有几种方法是值得借鉴和推荐的。第一,了解作品形成的背景知识,尤其是作者的个人经历和当时的大环境小环境。第二,带着享受的态度去读,“好读书,不求甚解;没有回忆,便欣然忘食。”第三,要进得去,出得来。初看书时,我是我,书是书,我和书是萍水相逢;静心读书时,我是书,书是我,我和书是水乳交融;读完书时,我还是我,书还是书,我和书或是莫逆之交或是势不两立或是平平淡淡。读杂志,囫囵吞枣挑三拣四地读最好。读期刊文献,要学会“断章取义”地读,围绕某一问题截取性地读、累加集中性地读,这种读法在科研实践中还是必要的。

知识是一个不断累积、不断更新的过程,所以作读书笔记是一个很有意义的事情。过去我作读书笔记,仅仅限于摘抄佳句和点滴感悟,纸片经常被遗失,而且知识很不成系统,缺乏逻辑性。尝试作一些改进:

⑴建立完善书头笔记符号指示图表,避免瞎涂乱画,并逐渐适应习惯,;

⑵设问性地读,带着预设问题读,边读边思考;

⑶好词佳句的积累是必要的,但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书的内容和心得是更要紧的事情; ⑷以月、周为时间标尺,名著和专著以书为题头、期刊文献以问题为集聚点,每天作书头笔记和简单的随手笔记,每周每月作归纳类的笔记,将来再作进一步梳理,以求有逻辑和系统;

⑸读书的效率尤其是读文献的效率要提高,分清好坏,一目十行或者细细地读。

篇四:《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

主动阅读

我们从小就在读书,从孩提时代读拼音读本,到现在看着厚厚的专著,读过的书已经摆满了家里靠墙的书架。只是好像以前,从来不会在意什么读书的方法,读书就是读书嘛,拿一本书坐在书桌前或躺在沙发上,认真地看或随意地翻。现在想想,如果你真的问我怎么读书,我真的说不出什么门道,我爱读书,仅此而已。

真正接触到《如何阅读一本书》,我才发现,原来读书还有这么多学问。作者以其深厚的文字功底和独特的人生经历,带我走向了读书的另一个境界里。在这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主动的阅读,带着问题去。

在阅读时,我们首先要做到主动的阅读。很多时候,我们手里拿着书,思想上却已经在昏昏欲睡,这无疑实在浪费时间,但当你的阅读目标是获得心灵或精神上的利益时,你就会时刻保持清醒。这就意味着在阅读时,我们需要保持主动性。

主动阅读是一种比较好的阅读方式,我们可以丝毫不费力的阅读。主动阅读的核心是:你在阅读时要提出问题来,并在阅读的过程中须自己尝试着去回答那些问题。关于一本书,我们需要提出四个主要的问题:

(1)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也就是要找出一本书的主题,作者是围绕一个怎样的中心来写作。一本书的主题可以说是一本书的灵魂,如果你读完一本书都不知道这本书到底想表达什么,那基本上是白读了。

(2)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这就要求我们去仔细地了解一本书,想办法找出作者字里行间的深层意义。

(3)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我们要带着辩证的观点去阅读一本书,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作者所要表达的只是其自己的观点,书中所说的并不一定都是对的,读书的最终目的是将书中的知识收归已用,带着怀疑的观点和质疑的精神,往往能让你收获更多。

(4)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我们去阅读一本书一定是有目的的,如果这 本书跟你没有丝毫的关系,你不会去阅读一本书。当你阅读了一本书之后,你一定要知道这本书告诉你了什么,这些东西有什么意义,如果这本书给了你更深层次的启发,那么你就需要找出其他相关的的信息,以获得更多的启发。

培根曾经说过“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读史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使人善变。凡有所学,接成性格”。

一个人有没有读书,读了什么书,读了多少书,对他个人的思想、谈吐、气质都会有所影响,我们首先要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然后学会去选择书的种类,学会读书的方法。《如何阅读一本书》以一种逻辑性的思维方式,告诉我们该怎么做。

在这个忙碌的时代,我们很难有时间和精力真正安静地认真阅读每一本书。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能够接触到千千万万的书籍,学会阅读的方法至关重要。《如何阅读一本书》是一本值得去看,去学习的书,“磨刀不误砍柴工”学会了读书的方法再去读书,会让你事半功倍。

篇五:《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

读《如何阅读一本书》有感

应该说是被书名吸引就选了这本书决定看看。

首先,在阅读心态上作者强调要主动地、积极地、自我要求地读书。作者认为在阅读书籍选择上反对博览群书,认为读书在精不在多,提出“书籍的金字塔”,只有金字塔上层的书才值得精度,其他的则只需浏览一遍,甚至完全不需要看。在阅读速度上,反对那些一味求快的速读课程,强调在该慢读的地方要放慢速度读,重要性不同的句子用不同的速度读。

其次,阅读的层次。这应该是这本书最主要的内容。它提到了四个层次,分别是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阅读的主动性逐层提高,每一层次的阅读包含同时又超越了上一个层次的阅读。 基础阅读只要弄懂语言符号的含义就可以了,是小学生的阅读,但很多人终生停留在这一最初级的阅读层次上。

检视阅读则要求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抓住一本书的大意。

分析阅读追求的是阅读的品质而不是速度,不论所用时间多长,最终一定要将一本书读透彻,是一个由众多规则构成的复杂的阅读方法,只有再读那些最伟大的、处于金字塔尖端的书时,才值得付出努力使用这种阅读方法。

主题阅读要就同一个主题同时阅读几本书,是最主动也是收益最大的阅读。

书的主要篇幅用在了介绍分析阅读时应该遵守的阅读规则上。虽然书中讲了分析阅读的通法,但是不支持在读每本书时都死板地使用同一种方法,而要保持一定的弹性,在阅读不同的书籍时采用不同的方法,书中的第三篇就一一介绍了在阅读不同种类书籍时的要保持的不同“弹性”。

对于我来说,似乎每本书都在做着基础阅读和分析阅读。这里便出现了一个问题,一是缺少了检视的过程,从而对这本书是否值得阅读无法定下结论,于是每本书都会花很长的时间却收获甚少。因此,在这方面也是我要加强的部分,而且我相信也是很多人要加强的部分。

再次,阅读应该是主动的。就像前面所说,很多时候我的阅读是为了打发时间。如果仅是为了资讯或者是消遣来说,这种形式未尝不可。不过还有很多时候在对待理论性的书籍时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形,这就是自己的问题了。

在很多的时候,一本书对我来说即是打发时间用的,又是一项未完成的工作。一种诡异的矛盾体,或许说是一种无法集中的心理精神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是一本差书倒也无所谓,如果是一本好书,则会让我亏欠许多。对作者的亏欠和对自己的亏欠。

然而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似乎更加主动的阅读会是一剂良方。让自己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去找出作者的问题、作者的答案,解决自己的问题,形成自己的答案,还是书中的一句话:“用自己的话来说”。于是,当能够用自己的话来说出一本书的内容时,才是真正的对得起这本书,对得起自己了。

按书中的说法,这是一本实用型的书,而要评论一本实用型的书,一定要在实际运用中寻找其意义,

因此我将这本书的内容付诸实践,但是我主要将其运用在了阅读文章上,因为书中说它教的那些规则同样适用于单独的文章。

当我读论说性文章时,适用这本书上的阅读规则确实让我感觉读得透彻许多,我找到了文章中的共识、主旨、论述,理解了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之后看看作者的前提和推论,以确定我是否需要接纳作者的观点,不再像以前那样盲目相信作者的观点或以某种偏见直接否定掉作者的观点。

当然,书并不一定能完全区分出很好和很坏的,这是我自己的理解,不过也是在读了这本书后所得到的一部分启发。一本书的好坏,和自己的水平也有着重要的关系,如果一本书超过了你的能力水平,那么它是一本值得读的书,可能对你来说也是一本好书;但如果它没有超过你的水平,那么你会觉得很一般,那么对你来说就是一本差书,然而这样的差书对别人来说却可能是一本高水平的书。

另外还有一些观点也是不错的,比如读书是与作者的对话,这种对话可能是赞同,也可能是反对,在分析阅读的结尾,如果不能对一本书提出批评或者是评论,那么这样的分析阅读也是不完整的。

每一本书都不会是最完美的,即使是这本指导人们如何阅读的书的也是如此。毕竟是翻译而来的书,有些部分很着比较的别扭。比如一些例子或许和我们的生活还是有些差别,感觉没有那么贴切。另外是第三篇对于各种不同读物阅读方法方面的章节感觉并不实用,在一开始的时候原以为这部分会是非理论的比较实用的内容,不过看完以后感觉还是有些失望。

总体来说,这本书还是比较优秀的一本书。在书中能够获得不少启发,也推荐大家可以看一看。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