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小学作文 > 教育资讯

秦昭王的下一位皇帝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30 11:47:50 小学作文
秦昭王的下一位皇帝小学作文

篇一:秦国宣太后芈月竟然是古代伟大的性解放者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太后,也就是战国时期的秦国宣太后芈(读作“米”)八子,这是一个大名鼎鼎的女人,一个在著名史书《战国策》、《史记》、《汉书》、 《后汉书》中均留有不小篇幅的女人,一个了不起的女人;一个很特别的女人,一个经历、事迹颇有传奇和复杂色彩的女人,甚至有人称她是“一匹不羁的烈马”。 或者说,她是“战国时期的武则天”。

宣太后芈月(?—前265年),也叫芈八子,是秦惠文王(前356—前310年)之妻、秦昭襄王(前325-前251年)之母、秦始皇(前259-前 210年)之高曾祖母。姓“芈”;芈乃楚国国姓,可想而知她是当时楚王的姐妹之一,贵为大国公主、金枝玉叶,不过她不是嫡出而是庶出,系楚威王小妾所生, 但深得父亲宠爱。为什么她叫“八子”呢?原来秦国后宫分为8级:王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看来这位芈八子公主,当老公秦惠文王 (此人以车裂之酷刑残杀变法的商鞅,但仍继续推行其各

项方针政策而闻名)在世的时候,其地位并不高,也谈不上有多么得宠。

可是,她竟接连生下了3个儿子!也许这是“无意插柳柳成荫”,但更大的可能,是她确实比较博得老公的喜欢(以她出色而独特的才干、性格、长相,这并不奇 怪),所以惹得秦惠文王嫡妻醋劲大发,千方百计要收拾她;以至于前310年老公一死,惠文后就与刚继位的儿子秦武王合谋,将芈八子的宝贝儿子嬴稷远远送到燕国去当了人质。

眼看这母子俩的人生将要黯淡收场了,事情却突然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前途一片光明。关键问题出在继位的秦武王身上。这是一个草包,非常鲁莽,几乎毫无当国王的素质。堂堂一国之君,干什么不好,偏偏喜欢跟人比力气大小。当然,秦人尚武,但是这位武王未免太过于发扬光大;不但每天亲近力士莽夫,把他们一个个封成大官(任鄙、乌获和孟说等人皆因力大而得高官厚禄),而且还要跟他们较劲儿。武王在位不过4年,即与孟说举鼎

绝膑而死。武王无子,国人即迎回正 在燕地当人质的嬴稷而立之,是为秦昭襄王。芈八子被尊为太后,史称宣太后。

故中国“太后”之称谓,即始见于这位秦宣太后芈八子。宋代高承《事物纪原》(卷一)云:“《史记·秦本纪》曰:昭王母芈氏,号宣太后。王母于是始以为 称。故范睢说秦王有独闻太后之语。其后赵孝成王新立,亦有太后用事之说。是太后之号,自秦昭(襄)王始也。汉袭秦故号,皇帝故亦尊母曰皇太后也。”

秦昭王年少,宣太后主政,以楚人魏冉(宣太后异父长弟)为将军(后为相)、樗里疾为相,控制了秦国的军政大权。魏冉的将军之职,为秦置将军之始,也算是宣太后的一个创举。不过,秦国这时的政局是动荡不安的。秦武王诸弟争立,武王母(惠文后)、武王后(魏女)及大臣拥立公子壮(武王弟)即位,称季君,与宣 太后、魏冉对抗,内乱3年不止。秦昭王二年 (前305年),宣太后、魏冉尽诛公子壮、惠文后、昭襄王异母兄弟及大臣,逐武王后回魏,“季君之乱”遂平。宣太后封同父弟芈戎为华阳君,封子悝为泾阳 君、显为高陵君,此三人与魏冉称为秦国“四贵”,而形成党亲专政的格局,威震天下。秦国原来重用客卿制的传统被打破,这也是宣太后独具胆识之处,以其强有 力的政治手腕,维护了国家统治的稳定。

故中国太后之专权,亦自秦宣太后始。宋代陈师道《后山集》(卷二二)云:“母后临政,自秦宣太后始也。”她雄才大略,以太后身份统治秦国、呼风唤雨长达 40年之久,而且大大发展了国力,并启用名将白起,“东益地,弱诸侯,尝称帝于天下,天下皆西向稽首”(《史记·穰侯列传》),堪称历史上著名的女性政治 家。公元前288年,秦昭襄王不满足于“王”的称号,自称为“西帝”。秦国之所以后来能成为“战国七雄”之首,并在宣太后玄孙嬴政(即秦始皇)手里最终统 一六国、缔造秦朝、称为皇帝,宣太后的功绩是不可抹杀的。

宣太后不仅擅长国事、政绩非凡;而且思想解放、生活放纵,行事为人特立独行。她是一个在男女关系上非常自由淫荡的女子。历史记载了她的作为成就,也同样记载了她的风流韵事。

据《类聚》记载,魏冉被封侯于穰(今河南邓县),所以亦称穰侯。穰侯举荐白起担任将军,为秦国打败韩、魏、楚三国,攻取魏国在黄河南边的属地,获得大大小小共60余座城市。穰侯因此而专权独断,出入宫庭,与宣太后幽会,成为其重要的情人之一(而他又是宣太后的同母之弟,实属乱伦)。魏冉权倾一时,飞扬拔扈,以致国人只知有穰侯而不知有秦王。由此可见,所谓的爱情,实具有自私和利他的双重品质。

不过,宣太后找情人仍颇有原则:利国利家利己利民。她见前来朝贡的西北部戎狄国王义渠年轻力壮、桀骜不驯,竟把色迷迷的目光投注在自己身上,便不免有所动心。早在惠文王在世时,义渠就已归附秦国。但因刚继位的儿子(秦昭襄王)年幼无能,而戎狄国正军力强盛,义渠虎视眈眈地注视着秦国,甚至明目张胆地侵扰边民,蚕食边土,成为心腹大患。出于无奈,宣太后遂施行美人计,宽衣解带,主动献身献媚,通奸媾和。义渠王亦毫不客气地翻身上马,屁颠屁颠地耀武扬威,以为霸占了她的阴道就能霸占整个秦国。宣太后心知肚明,日夜下套义渠王。只要义渠王稍微心不在焉,她就红杏出墙、招蜂惹蝶,令其心无旁骛。

不料,宣太后奉承义渠王长达30年之后(前272年),直到秦国势力已经强大、义渠王无精打采,然后就在温柔乡中突然发难,于咸阳甘泉宫杀掉已被自己浪费的义渠王,并立刻派兵灭掉了戎狄,就地设置郡县。据说,与义渠王一同死掉的,还有她和义渠王所生的两个儿子(《史记·范睢列传》、《汉书·匈奴传》、《后 汉书·西羌传》)。因此,昭襄王从不干涉母亲找情人,而宣太后就像脱缰的烈马般随心所欲地寻欢作乐、日夜云雨。

宣太后先后有过许多名情人,而最后一名也是最出名的便是大臣魏丑夫(此“丑”为十二生肖之“丑”,而非丑陋之“丑”,其实这是一个长相很俊美的男子)。 她喜爱魏丑夫,常常以共商国事为幌子宣其入宫,以尽鱼水之欢。宣太后病重将死时传出命令:“为我下葬时,一定要魏丑夫殉葬。”魏丑夫闻讯十分恐惧忧郁。大 臣庸芮帮他向宣太后进言:“人死了以后还有知觉吗?”宣太后回答:“没有知觉了。”庸芮进一步说:“如果人死后无知,那么您岂不是白白牺牲了心上人的性 命?假如人死后有知,那么先王这几十年来,在地底下怒火已经积得够多了,太后您去了阴间,补过还来不及,哪还有机会跟魏丑夫欢爱?万一让先王发现这个小白 脸,岂不是更要惹出大麻烦来?先王可是要大打出手啦!”宣太后一想,确有道理,于是应道:“你说得很有道理,就照你说的办。”(《战国策·秦策》)这才打 消把魏丑夫带去黄泉的主意,转而考虑自己身后的安全。

秦昭王四十二年(前265年),魏国范雎被封为相,宣太后失势,不久终于瞑目驾薨,去找其法定的老公秦惠文王了。至于惠文王是不是为她给自己戴了四十几年绿帽子而大打出手,不得而知。宣太后下葬于芷阳(郦山西麓)。据说,其子秦昭襄王孝心可嘉,竟制造了大批兵马俑来陪葬宣太后。所以有一种理论(学者陈景 元)说,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的西安骊山麓秦始皇兵马俑,实际上是属于她而不是秦始皇,是她始建的。当然也有人认为,这不过是无稽之谈。

而宣太后最让后人瞠目的,还并不是她杀情夫、夺地盘的事情,倒是她论政风格之自由奔放、不拘隐私的程度。有一次,她竟公然在军事会议上谈论性爱生活,描述做爱姿势

这是《战国策·韩策二》上记载的一个著名故事。今人竟戏称之为《战国策》里唯一的“黄色故事”、中国古代最神奇的“荤段子”;而宣太后就是“荤段子”的鼻祖。

宣太后掌握着朝政大权,很多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大事她都要参与甚至做主。有一次(那时宣太后还是个年轻漂亮的新寡),她的祖国楚国竟不顾国际法的规定, 悍然出兵,进攻韩国所属之雍氏——这是秦国周边的一个小邦。围城达5个多月之后,韩国扛不住了,即派遣大臣尚靳出使秦国求救,希望秦国能组建自愿军,雄纠纠气昂昂,跨过崤山,打击楚国侵略者。

宣太后亲切地接见了辩才过人(而且据说还是个帅哥——大概韩国早已知晓宣太后好这口)的尚靳。尚靳在会谈中表示:“秦、韩两国是友好邻邦,两国人民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楚帝国主义进攻韩国的目的,是为了颠覆新兴的秦国,为了瓦解我俩刚刚诞生的革命阵营。再说从地理上说韩国是秦国的屏障、从外交上说韩国是 秦国的随从,秦国不能坐视不管。”(即“唇亡齿寒”的意思。)宣太后原本对攻打祖国大为不愿,但对尚靳的发言还比较赞赏,于是表示,秦国的国策部门将会郑重考虑贵国的意见,尽快提上议事日程。

在宣太后主持下,秦国遂召开了御前军事机密会议,商量这个仗究竟该怎么打。眼见诸大臣将领个个态度推诿犹豫、含糊混沌,宣太后不满了,她先是洋洋洒洒发表了一通长篇大论,慷慨激昂,鼓励大家“抗楚援韩”;发言之末,她更是快人快语,一针见血地对外国来使尚靳说道:

“想当年,先王与我鸳鸯交合,当他把一条大腿压在我身上的时候,我竟感到困乏而难以支撑;但当他把整个身子压在我身上的时候,我却不觉得沉重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样比较舒服,我有承宠接欢、兴云受雨之愉悦。秦国出于人权的考虑,也会帮助韩国抗击楚国这个邪恶轴心。但我国目前景气不好,兵不足、粮不多,解救韩国的军费开支很成问题。如果我国全力以赴,每一支箭就是几十两银子,打仗就是拼经济。请转达贵国国王,让我们出兵是可以的,但至少先要给点什么好处吧,让我国也减轻一些负担,舒服舒服。”

篇二:帝王为什么要杀开国元勋

为什么很多帝王要杀开国元勋

历数历史长河中朝代之兴衰,帝王之更替。我们会发现,历史记载中,有许多朝代都存在帝王斩杀开国功臣的记载。前秦商鞅,秦国名将白起,李斯;西汉韩信、彭越、黥布、韩王信等;南北朝的檀道济,崔浩;隋朝杨素;宋朝杨家将;明朝李善长、胡惟庸、扬善、蓝玉、徐达;到如今的文化大革命害死的那些开国元勋等等。其中尤以汉朝刘邦和明朝朱元璋诛杀大臣最为出名。

反观历史,帝王诛杀开国元勋,多多少少会遭后人的非议。但是,当我们谴责这些帝王的时候,有没有想想为什么帝王要杀他们?如果只有一两个帝王斩杀开国元勋,那就是帝王的错,但是代代帝王都有杀开国元勋,我想就不仅仅是帝王的错吧?

有句熟话叫: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如果你是帝王,你就会明白,曹操为什么会说“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的话了。

那么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帝王斩杀大臣的原因。

帝王斩杀大臣无非以下几个原因:

一、大臣居功自傲,私下谋反;

二、功高震主,帝王为保后代江山稳固,铲除势力威胁;

三、奸人谗言,帝王宁可信其有,不信其无;

四、帝王昏聩无能,滥施淫威。

纵观历史长河,因为居功自傲,私下谋反的大臣应该来说是居多数。在封建社会,忠君思想是根深蒂固的。所以大臣因谋反而被诛九族的,在当时来说也是罪有应得。像秦国名将白起,他一生东征西讨、战功显赫,秦昭王非常赏识他,但是其人居功自傲,刚愎自用,结果被秦王赐自刎而亡。韩信为刘邦可以说是打下了半壁江山,但是也是居功自傲,私下谋反,吕后受萧何之计,将其诛杀等等。。。。。。

诛杀大臣最为疯狂的就是是西汉的刘邦和明朝的朱元璋。并且两位帝王有一个共性:他们发迹之前都是市井之徒,出身并不怎么好。刘邦出生农民,朱元璋讨过饭当过和尚,可以说都是白手起家打天下。他们的手下也大都是他们一起同甘共苦的无产阶级弟兄。但是坐稳皇帝位以后,这些开国元勋还是大半被诛杀。那么对于这两位历史帝王如何去评价?对于历史文献、历史学专家对他们的评述

我们只能作为参考。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我个人觉得从人性的通性去悟才更有价值。也就是要把自己放在历史人物的位置上,假设自己身处哪个时代,那个环境,自己就是那个人,从情理上分析,你又会有什么作为。举个例子,比如曹操,以前不管是看电视剧版的、小说版的、还是三国志包括一些文艺作品,都把曹操的性格凸显的是一个奸雄。后来三国的东西了解多了,我就想如果我是曹操,我也处在那个群雄并起的乱世,我会怎么做。思来想去,还是觉得曹操的做法非常有远见。

同样的方法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两位帝王和他们的臣子们。如果你是一位穷苦出身地位卑微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白手起家,建立帝王之业,此时你最担心的是什么?如果你同样是一个穷苦出身地位卑微的人在前者的带领下,为打下这片江山立了不少汗马功劳,当金钱权利摆在面前的时候,你会怎么想?别把自己想得太高尚,按照一个正常人的思维去思考。然后再参考历史资料,一些事情就很清楚了。刘邦建国初期大封功臣,各个开国元勋都得到丰厚奖赏,拜将封侯,但是每个人又都不满足,觉得自己功劳更大,应该得到更多的奖赏。再加上大都是一些贫苦出身的,对利益的欲望就更强烈,以至于发展到后来的叛逆谋反。刘邦为保汉室江山稳固,不得不逐个杀掉异姓王,才有了后面的白马之盟,立下了永不立异姓为王的誓约。但是刘邦手下的萧何深谙此道,其实之前刘邦已经对萧何有了戒备之心,每次出游都会派重兵守卫在萧何的府邸。虽然他一生廉洁自律,但是为了避免功高震主,还是不得不干一些不利于民的事情进行自污,以求自保。此外张良也是刘邦手下一个能够全身而退的开国功臣。因为看不惯一些功臣与权贵之间的争权夺利和刘邦的大肆剿杀,随生隐退之意。又由于吕后是得张良的帮助定位太子才得以掌权执政,所以张良也就成为了吕后唯一敬重的人。

莫笑前人太疯癫,只因后人看不穿。时代在更替,但是人性还是相似的,从人性的角度去分析,也就不难理解明太祖朱元璋为什么也要大肆剿杀开国大臣了。那么按照这个逻辑去推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的文化大革命。我想很多问题也就不难理解了。现在的共产党官员没有几个是高尚的,也别把建国初期的那些开国元勋的思想想得多高尚。当然为新中国的成立他们立下的汗马功劳还是值得后人景仰的。其中像萧何、张良这样光明磊落的也不乏其人,但是在利益和权力面前又有几个能够做到岿然不动的。如果细心的话你会发现,建国初期的格

局与西汉初期的格局也极有几分相似:刘邦与毛泽东、萧何与周恩来、吕后与江青、刘邦的开国大将们与毛泽东的开国元勋,以及后来吕后的凶残和江青的文化大革命都如出一辙。

由此可见帝王剿杀开国元勋,从人性的角度来看也是有其必然性的。

对于一个朝代、一个国家如此,那么对于一个集团、一个公司又何尝不是如此。共同创业的时候,都是满怀热情、一腔热血的奋斗,无怨无悔。然而往往都是在取得一定成果的时候,因为争权夺利而分崩离析。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最重要的,应该得到更多的利益,不满足于现状,甚至于跃跃欲试。作为领导者能怎么办?为了顾全大局只能忍痛割爱了。

当然,前人也有我们学习的楷模。像唐太宗李世民与大臣的关系,历来为后人所传诵,例如卫国公李靖、敢于直言的魏征、贤相房玄龄、敢与皇帝争曲直的戴胄以及贤德皇后长孙氏等等。李世民为什么没有杀开国大臣,因为一边是从谏如流的明君,一边是敢于直言的忠臣,所以有后来的“贞观之治”也是无可厚非的。

所以,以史为鉴,对于一个企业的创立,同样的需要领导的明智与豁达、员工的忠诚与敬业,两者缺一不可。如是,则企业必能做大做强,否则就会出现开篇所提到的悲惨结局。

篇三:各朝代皇帝列表

【速记口诀】

夏商和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列,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夏】

(启以后)公元前2197—1766 共432年 妣姓,共传十四世,十七王 建都:安 (今山西雯县)

1、宗神夏禹 ?年

2、帝启 9年

3、太康 29年

4、仲康 l3年

5、帝相 40年

6、少康 22年

7、帝抒 17年

8、帝槐 26年

9、帝芒 l8年

lO、帝泄 l6年

l1、不降 59年

l2、帝扃 2l年

l3、胤甲 2l年

l4、帝孔甲 3l年

l5、帝皋 l1年

l6、帝发 l9年

17、履癸 53年

【周】——西周、东周

西周:公元前l122--770 共353年。历十二帝。建都:镐京。

l、武王发 7年

2、成王诵 37年

3、康王钊 26年

4、昭王瑖 5l年

5、穆王满 55年

6、共王紧扈 l2年

7、懿王囏 25年

8、孝王辟方 15年

9、夷王变 16年

l0、厉王胡 37年

ll、宣王靖 46年

12、幽王宫湼 ll年

东周:公元前77O--225 共545年,历二十六帝。建都:洛阳。

l、本王宜臼 5l年

2、桓王林 23年 姬姓

4、厘王胡齐 5年

5、惠王阆 25年

6、襄王郑 33年

7、顷王壬臣 6年

8、匡王班 6年

9、定王瑜 2l年

1O、简王夷 14年

11、灵王泄心 27年

l2、景王贵 25年

13、悼王猛 1年

l4、敬王匈 44年

15、元王仁 7年

l6、贞定王介 28年

17、哀王去疾 1年

18、思王叔 1年

19、考王嵬 15年

20、威烈王午 44年

2l、安王骄 26年

22、烈王喜 7年

23、显王扁 48年

24、慎靓王定 6年

25、赧王延 59年

26、东周君杰 7年

【春秋战国】——秦、汉

春秋,公元前77O--475,战国,公元前475--22l年。

秦:(统一后)公元前22l--2Ol 共15年,历三帝,嬴姓,建都:咸阳。

1、始皇帝政 12年

2、二世胡亥 3年

3、子婴 l年

汉:公元前206--公元22O年,包括西汉和东汉(也和前汉和后汉)。在两汉之际,还有新朝的统治时期。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共214年,刘姓,历十三帝,建都:长安。 l、高祖帮 12年

2、惠帝盈 7年

3、少帝(吕后专政) 8年

4、文帝桓 23年

5、景帝启 l6年

6、武帝彻 建元 54年

7、昭帝弗陵 始元 l3年

8、宣帝询 本始 25年

9、元帝爽 初元 16年

lO、成帝骜 建始 26年

ll、哀帝欣 建平 6年

l3、孺子婴 居摄 3年

——新朝:公元9--25 共17年,建都:长安。

l、王莽 始建国 l5年

2、淮阳王刘玄 更始 3年

——东汉:公元25--220,共195年,刘姓,历十三帝,建都:洛阳。

1、光武帝秀 建武 33年

2、明帝庄 永平 l8年

3、章帝炟 建初 l3年

4、和帝肇 永元 17年

5、殇帝隆 延平 1年

6、安帝佑 永初 19年

7、顺帝保 永建 l9年

8、冲帝炳 永加 l年

9、质帝钻 本初 l年

lO、桓帝志 建和 2l年

ll、灵帝宏 建宁 22年

12、少帝辨 光熹 1年

l3、献帝协 初平 32年

【三国】——魏、蜀、吴

三国始于22O年魏国代汉,终于265年晋国代魏。但史家往往以l9O年董卓挟汉献帝离开洛阳为三国上限,以28O年晋灭吴为三国下限。

魏:公元220--265年,共46年,曹姓,历五帝,建都:许昌。

建安十八年,曹*封为魏公,建魏国,虽已是皇帝,但名义上还为汉臣。后子曹丕追尊魏武帝。

l、文帝丕 黄初 7年

2、明帝睿 太和 13年

3、齐王芳 正始 14年

4、高贵乡公髦 正元 7年

5、常道乡公奂 景元 6年

蜀:公元22l--243,共43年,刘姓,历二帝,建都:成都。

l、昭烈帝备 章武 3年

2、后主 禅 建兴 4l年

吴:公元222--28O 共59年,孙姓,历四帝,建都:建业。

l、大帝 权 黄武 31年

2、会稽王亮 建兴 7年

3、景帝 休 永安 7年

4、乌程候皓 元兴 l7年

【晋】——西晋、东晋

西晋:265--316 共5l年,历四帝,先都洛阳,后迁长安。

1、武帝司马炎 泰始 25年

2、惠帝司马衷 永熙 17年

3、怀帝司马炽 永加 5年

4、憨帝司马业 建兴 4年

东晋:317--4O2 共1O4年。历十一帝,建都:金陵 l、元帝司马睿 建武 6年

2、明帝司马绍 太宁 3年

3、成帝司马衍 咸和 17年

4、康帝司马岳 建元 2年

5、穆帝司马聃 永和 l7年

6、哀帝司马丕 隆和 4年

7、废帝司马奕 太和 6年

8、简文帝司马昱 咸安 2年

9、孝武帝司马曜 宁康 24年

l0、安帝司马德宗 隆安 22年

ll、恭帝司马德文 元熙 2年

【十六国】

——成汉、前赵、后赵、前凉、北凉、西凉、后凉、南凉、 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后秦

蜀:303--347 共七个皇帝 建都:成都。

l、李 特 2年

2、李 流 l年

3、李 雄 30年

4、李 班 l年

5、李 期 3年

6、李 寿 5年

7、李 势 5年

前赵:304--329 匈奴 建都:平阳(山西临汾) 历五帝 l、刘 渊 6年

2、刘 和 l年

3、刘 聪 8年

4、刘 杰 l年

5、刘 曜 l3年

后赵:319--352 历7帝,羯族人,建都:襄国(河北邢台)。 l、石 勒 l5年

2、石 弘 l年

3、石 虎 l5年

4、石 世 l年

5、石 遵 l年

6、石 祗 ?年

7、冉 闵 3年

前凉:313--376 汉族,历7帝,建都:姑臧。

l、张 茂 5年

2、张 骏 22年

3、张重华 9年

4、张耀灵 l年

5、张 祚 3年

6、张玄靓 9年

7、张天钖 l2年

北凉:397--439 匈奴,历三帝,建都:张掖。

1、段 业 4年

2、沮渠蒙逊 33年

3、沮渠牧犍 7年

西凉:4O0--42O 汉族,历二帝,建都:敦煌。

l、李 暠 17年

2、李 歆 4年

后凉:386--4O3 氐族,历四帝,建都:姑臧。

1、吕 光 13年

2、吕 绍 l年

3、吕 篡 1年

4、吕 隆 1年

南凉:397--4l4 鲜卑族,历三帝,建都:乐都。

l、秃发乌狐 3年

2、秃发利鹿狐 3年

3、秃废傉檀 13年

前燕:357--37O 历三帝,鲜卑族,建都:邺(河北临漳)。 l、慕容皝 15年

2、慕容儁 1l年

3、慕容暐 1l年

后燕:384--409 鲜卑族,历5帝,建都:中山。

l、慕容垂 l3年

2、慕容宝 3年

3、慕容盛 3年

4、慕容熙 7年

5、高 云 3年

南燕:398--4lO 鲜卑族,历二帝,建都:广固(山东益都)。

1、慕容德 7年

2、慕容超 6年

北燕:409--436 汉族,历二帝,建都:昌黎。

l、冯 跋 22年

2、冯 弘 6年

夏:4O7--43l 匈奴,历三帝,建都:统葛(陕西横山)。 l、赫连勃勃 19年

2、赫连 昌 4年

3、赫连 定 4年

前秦:351--394 历六帝,氐族,建都:长安

l、符 健 4年

2、符 生 3年

3、符 坚 27年

4、符 丕 2年

5、苻 登 9年

6、符 荣 l年

篇四:汉朝二十四帝的庙号及帝王庙号论述

汉朝二十四帝的庙号、谥号

以下是我整理的汉朝二十四帝的庙号、谥号及意义分析,供诸位历史爱好者参考。其中可 能有一些遗漏或错误的地方,请大家指出,谢谢

太祖高皇帝(刘邦)

孝惠皇帝(刘盈)

少帝(为高后所废杀)

淮阳王(为周勃所废杀)

(以上两个废帝都不是刘氏的子孙)

太宗孝文皇帝(刘恒)

孝景皇帝(刘启)

世宗孝武皇帝(刘彻)

孝昭皇帝(刘弗陵)

昌邑王(为霍光所废)

中宗孝宣皇帝(刘询)

孝元皇帝(刘奭)

孝成皇帝(刘骜)

孝哀皇帝(刘欣)

孝平皇帝(刘衎)

孺子(为王莽所废杀)

世祖光武皇帝(刘秀)

显宗孝明皇帝(刘庄)

肃宗孝章皇帝(刘炟)

穆宗孝和皇帝(刘 )

孝殇皇帝(刘隆)

恭宗孝安皇帝(刘祜)

少帝(北乡侯刘懿,病死)

敬宗孝顺皇帝(刘保)

孝冲皇帝(刘炳)

孝质皇帝(刘缵)

威宗孝桓皇帝(刘志)

孝灵皇帝(刘宏)

少帝(为董卓废杀)

孝献皇帝(刘协)

附:汉朝二十四帝谥号的意义(根据《汉书》《后汉书》注)

西汉:

高帝——谥法无“高”,以为功最高而为汉帝之太祖,故特起名焉。此后历代王朝始 祖多以“高”为谥

惠帝——谥法『柔质慈民曰惠』

文帝——谥法『慈惠爱民曰文』

景帝——谥法『布义行刚曰景』

武帝——谥法『威强叡德曰武』

昭帝——谥法『圣闻周达曰昭』

宣帝——谥法『圣善周闻曰宣』

元帝——谥法『行义悦民曰元』

成帝——谥法『安民立政曰成』

哀帝——谥法『恭仁短折曰哀』

平帝——谥法『布纲治纪曰平』

东汉:

光武帝——谥法:“能绍前业曰光,克定祸乱曰武”

明帝——谥法:“照临四方曰明”

章帝——谥法:“温克令仪曰章”

和帝——谥法:“不刚不柔曰和”

殇帝——谥法:“短折不成曰殇”

安帝——谥法:“宽容和平曰安”

顺帝——谥法:“慈和篃服曰顺”

冲帝——谥法:“幼少在位曰冲”

质帝——谥法:“忠正无邪曰质”

桓帝——谥法:“克敌服远曰桓”

灵帝——谥法:“乱而不损曰灵”

献帝——谥法:“聪明睿智曰献”

从这里分析汉朝帝王谥号的几个特点:

1、出现了多个历史上从未见过的谥号,其中“高”肯定是汉朝的首创。而“光”“ 明”“和”“顺”“冲”“质”这几个谥号也前所未见,很可能也是东汉王朝的首创。

2、美谥占的比例非常大,除了“灵”是恶谥,“哀”“殇”“冲”算是平谥外,其

余都是美谥。有些美谥简直和帝王本人的生平挂不上钩,如元帝任用佞幸,导致朝政日益 腐败,谥号却是“行义悦民曰元”,其实从史书上根本找不到元帝“行义悦民”的记录。 成帝本来是一介荒淫之主,死的更是极不光彩,谥号却是“安民立政曰成”,与周成王、 楚成王这样的一代雄主并列,实在难以服人。桓帝消灭外戚势力,也算是能够杀伐决断, 但他统治时期并没有大规模边境战争,所谓“克敌服远曰桓”不知从何说起。虽然谥号的 溢美现象从周朝开始就代代相传,但从来没有像汉朝这样司空见惯,整个朝代只出现一次 恶谥,简直是前所未有。这样的恶习被后人继承,谥号的“褒善惩恶”就成了一纸空文。

3、多义谥号的使用值得注意。最典型的例子——“文”的意义繁多,最高的是“经 天纬地曰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也可以称为“文”。汉文帝的“文”,并不是周 文王的“经天纬地”,而是“慈惠爱民”,与惠帝异曲同工,但“文”明显比“惠”高一

个档次。“武”的意义也比较多,汉武帝是“威强叡德曰武”,光武帝则是“克定祸乱曰 武”,因为武帝的武功主要是“外事四夷”,光武帝的武功则主要是“削平大难”,这样 意义变化也是理所当然。

4、某些谥号的意义发生了新的变化。如汉昭帝的“昭”,名义上是“圣闻周达”, 在实际使用中却类似于平谥,表达一种怜悯之义,但又没有“哀”“怀”“闵”的感情色

彩那么强烈。在汉朝之前,谥号为“昭”的君主著名的有周昭王、楚昭王、秦昭王、魏昭 王等,其中周昭王、楚昭王都是死于军中,“昭”字在这里可能也有一点怜悯的意义,但 秦昭王的“昭”则可以肯定是褒义。到了汉朝以后,情况完全变化,如北齐昭帝、唐昭宗 、唐昭宣帝等,都属于可悲可怜的君主,“昭”字意义的转折就是从汉朝开始的。

明帝的“照临四方曰明”也有点可疑,在汉朝之前只见过“显”这个谥号,“明”有 可能是汉朝创造出来代替“显”的。明帝的庙号为“显宗”,可见“明”“显”意义相近

,至于为什么要用“明”代替“显”,就不得而知了,需要再深入探讨。

5、东汉帝王短折者多,所以平谥经常出现。短折帝王的美谥也多带有同情之义。典 型的平谥如“短折不成曰殇”“幼少在位曰冲”,而“宽容和平曰安”“慈和篃服曰顺”

也带有一些同情、哀悼意味。值得说明的是,“不刚不柔曰和”看起来也是平谥,但其暗 指和帝符合“不刚不柔”的“中和之道”,实在也是美谥无疑。

质帝的“忠正无邪曰质”比较有意思,质帝是因为看不惯大将军梁冀的跋扈才被鸩杀 ,他面对梁冀的那句“跋扈将军”的名言也渗透着孩子的天真无邪。这个谥号估计不满于 梁冀的礼官所为,梁冀自己未必知道其意义,否则他是一定不会允许这种谥号存在的。

6、汉之传谥常用“孝”,除了高帝和光武帝两个开基之祖,其余皇帝都有“孝”字

,因此汉朝除了高帝的所有帝王都是两字谥号。大将军霍光废黜昌邑王时的理由之一就是 “汉之传谥常用孝”,如此不孝的帝王将来怎么承担的起这个谥号。两字甚至三字谥号早 在春秋就已出现,战国时更是流行,如周威烈王、周贞定王、秦惠文王、秦昭襄王、楚考 烈王等。当时出现这么多两字谥号,原因之一可能是当时的诸侯传世都已经有数十代,大 部分谥号都已经使用,如周已有烈王、定王,秦已有惠公、襄公,此后再想用这些谥号, 就不能不花样翻新,创造出两字谥号。但是当时并没有“传谥”一说,更没有几十代王侯 都使用同一谥号的惯例,两字谥号虽然流行,但并没有规章可循。

汉朝的情况大大不同,“传谥用孝”是一以贯之的政策,体现了儒家“以孝治天下”

的主张。西汉前期儒学尚不盛行,犹有以孝传谥者;武帝之后儒学日益兴旺,以孝传谥更 带上了一层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是巩固汉家统治的精神支柱之一。

庙号-概述

庙号是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

商汤

如太甲为太宗、太戊为中宗、武丁为高宗(成汤有可能是太祖)。庙号最初非常严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开国君主一般是祖、继嗣君主有治国才能者为宗。(“古者天子庙号,祖有功而宗有德,始自三代,迄于两汉,名实相允,今古共传。”)

汉朝以后承袭了庙号这一制度。汉朝对加庙号一事极为慎重,不少皇帝因此都没有庙号。刘邦是开国君主,庙号为太祖(但自司马迁时就称其为高祖,后世多习用之),谥号为高皇帝(谥法无“高”,以为功最高而为汉之太祖,故特起名焉)。汉朝强调以孝治天下,所以自汉惠帝起,继嗣皇帝谥号都有“孝”字。两汉皇帝人人都有谥号,但有庙号者极少。西汉刘邦为太祖高皇帝(孝惠帝刘盈上庙号)、刘恒为太宗孝文皇帝(孝景帝刘启上庙号)、刘彻为世宗孝武皇帝(孝宣帝刘询上庙号)、刘询为中宗孝宣皇帝(东汉光武帝刘秀上庙号);东汉刘秀为世祖光武皇帝(孝明帝刘庄上庙号)、刘庄为显宗孝明皇帝(孝章帝刘炟上庙号)、刘炟为肃宗孝章皇帝(孝和帝刘肇上庙号)。另外东汉还有几个皇帝有庙号:刘肇为穆宗孝和皇帝、刘祐为恭宗孝安皇帝、刘保为敬宗孝顺皇帝、刘志为威宗孝桓皇帝,不过这一些庙号在孝献帝时被取消。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庙号开始泛滥(“降及曹氏,祖名多滥”)。而到了唐朝及以后各朝,除了某些亡国之君以及短命皇帝之外,一般都有庙号。

庙号-种类

庙号常用“祖”字或“宗”字。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如汉太祖、唐高祖、宋太祖;后面的皇帝一般称为“宗”,如唐太宗、宋太宗等。但是也有例外。“祖”之泛滥,始于曹魏。到十六国时期,后赵、前燕、后秦、西秦等小国,其帝王庙号几乎无不称祖。

在称呼时,庙号常常放在谥号之前,同谥号一道构成已死帝王的全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

一般来说,庙号的选字并不参照谥法,但是也有褒贬之意。太祖、高祖开国立业,世祖、太宗发扬光大,世宗、高宗等都守成令主的美号,仁宗、宣宗、圣宗、孝宗、成宗、睿宗等皆乃明君贤主,中宗、宪宗都是中兴之主。另外,哲宗、兴宗等都是有所作为的好皇帝。神宗、英宗功业不足,德宗、宁宗过于懦弱,玄宗、真宗、理宗、道宗等好玄虚,文宗、武宗名褒实贬,穆宗、敬宗功过相当,光宗、熹宗昏庸腐朽,哀宗、思宗只能亡国。

除了中国以外,王氏高丽、李氏朝鲜,以及越南的李朝、陈朝、后黎朝、莫朝、阮朝,也使用庙号制度。但是日本没有采用。

庙号-相关背景

在古代,祖、宗和帝、王的庙号是因严格区别对待的,而祖和宗又不是当代皇帝对己的封号,而是后世帝王对上一代先皇的尊敬追封的庙号。

在秦朝始皇帝统一六国以前,因为没有实现封建专制,一直延续的是奴隶制天子的封号,叫做什么什么王。史册记载从夏禹王到秦朝始皇帝统一六国为止,大约有五六十位王,但在东周春秋、战国两个时期,因为列国称霸称雄,所以,王的统计应该说是不确切的。

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王的封号暂时中断,变成了皇帝。赢政自封自己为始皇帝,他的儿子称作二世皇帝,赢政本想能够延续到万世皇帝,但暴政下的秦朝统治,已经走向灭亡的边缘。楚国项羽自封西楚霸王消灭了秦朝,所以,王的封号又一次出现,项羽虽然灭了秦,属于军事性的君主,但他不是政治性君主,随后,反而将统一的中原封还给诸王,汉中王刘邦灭楚之后,恢复了秦朝皇帝封号,刘邦也仍然自称皇帝,也简称帝。刘邦又将自己的儿子外放封藩,称王。虽然王的称号还在延续,但王已经不属于封建最高领导者的封号,到了汉武帝时,开始出现年号,中国皇帝的第一个年号就是建元,至于文帝景帝时期出现的后元、中元,那都是汉武帝对他们的追封年号,包括高帝惠帝文帝景帝的庙号也都是后一代皇帝对他们的追封,所以,中国君主的庙号也是从汉朝开始延续追封制的。西汉末期,王莽篡政,虽然自称皇帝,但后来的刘姓君主并没有对王莽进行追封,所以,王莽也是封建王朝进行之中唯一一个没有追封庙号的君主。

经过东汉,到了三国,这一时期的政治背景比较复杂,三国之间只承认自己国家是正统,其他两国非正当称帝。所以,各国自家都追封上一代君主称什么帝,魏国到了正元年间的时候,大权落入司马氏和曹真的手里,所以,当时并没有追封曹芳为帝的庙号,而把曹芳未登基前的封号齐王作为庙号,包括后来的高贵乡公曹髦和陈留王曹奂都没有受到后世皇帝的追封,以及蜀汉的后主刘禅、乌程候孙皓也没有受到晋朝司马皇帝的追封,曹奂虽然历史中也有魏元“帝”的庙号,但那不是后世皇帝追封的,只是曹氏后人自我陶醉追悼的庙号,不可称为“太庙”。当时吴国的孙亮称作会稽王,他和齐王曹芳的情况差不多,都是因为孙亮后期、孙休前期政权被乱臣贼子篡夺,所以,也没有追封太庙。以后,各个朝代中途出现不是帝封号的也同属此类情况。

再经过东晋、南北朝以及隋朝大统一之后,李渊统一中原,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登上皇帝宝座,他为人比较谦逊,所以,等到李渊死后,他没有再延续汉朝的追封太庙法,而是借鉴《史记》中的方法追封李渊为唐高祖,这也是中国帝王祖、宗庙号的开始。但是,追封祖宗

篇五:古代首位太后芈月也是伟大的性解放者

古代首位太后芈月也是伟大的性解放者2014-09-09 21:05:50| 分类: 默认分类|举报|字号 订阅

[新闻]由郑晓龙导演、孙俪主演的古装电视连续剧《芈月传》,于近日正式开机,该剧讱述中国历史上首位太后、秦昭王母亲及秦始皇高曾祖母、兵马俑始建者芈八子的传奇一生。

中 国历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太后,也就是战国时期的秦国宣太后芈(读作“米”)八子,这是一个大名鼎鼎的女人,一个在著名史书《战国策》、《史记》、《汉书》、 《后汉书》中均留有不小篇幅的女人,一个了不起的女人;一个很特别的女人,一个经历、事迹颇有传奇和复杂色彩的女人,甚至有人称她是“一匹不羁的烈马”。 或者说,她是“战国时期的武则天”。

宣太后芈月(?—前265年),也叫芈八子,是秦惠文王(前356—前310年)乊妻、秦昭襄王(前325-前251年)乊母、秦始皇(前259-前 210年)乊高曾祖母。姓“芈”;芈乃楚国国姓,可想而知她是当时楚王的姐妹乊一,贵为大国公主、金枝玉叶,不过她不是嫡出而是庶出,系楚威王小妾所生, 但深得父亲実爱。为什么她叫“八子”呢?原来秦国后宫分为8级:王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看来这位芈八子公主,当老公秦惠文王 (此人以车裂乊酷刑残杀变法的商鞅,但仍继续推行其各项方针政策而闻名)在世的时候,其地位幵不高,也谈不上有多么得実。

可是,她竟接连生下了3个儿子!也许这是“无意插柳柳成荫”,但更大的可能,是她确实比较博得老公的喜欢(以她出色而独特的才干、性格、长相,这幵不奇 怪),所以惹得秦惠文王嫡妻醋劲大发,千方百计要收拾她;以至于前310年老公一死,惠文后就与刚继位的儿子秦武王合谋,将芈八子的宝贝儿子嬴稷进进送到 燕国去当了人质。

眼看这母子俩的人生将要黯淡收场了,事情却突然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前途一片光明。关键问题出在继位的秦武王身上。这是一个草包,非常鲁莽,几乎 毫无当国王的素质。堂堂一国乊君,干什么不奺,偏偏喜欢跟人比力气大小。当然,秦人尚武,但是这位武王未免太过于发扬光大;不但每天亲近力士莽夫,把他们 一个个封成大官(任鄙、之获和孟说等人皆因力大而得高官厚禄),而且还要跟他们较劲儿。武王在位不过4年,即与孟说举鼎绝膑而死。武王无子,国人即迎回正 在燕地当人质的嬴稷而立乊,是为秦昭襄王。芈八子被尊为太后,史称宣太后。

敀中国“太后”乊称谓,即始见于这位秦宣太后芈八子。宋代高承《事物纪原》(卷一)云:“《史记·秦本纪》曰:昭王母芈氏,号宣太后。王母于是始以为 称。敀范睢说秦王有独闻太后乊语。其后赵孝成王新立,亦有太后用事乊说。是太后乊号,自秦昭(襄)王始也。汉袭秦敀号,皇帝敀亦尊母曰皇太后也。”

秦昭王年少,宣太后主政,以楚人魏冉(宣太后异父长弟)为将军(后为相)、樗里疾为相,控制了秦国的军政大权。魏冉的将军乊职,为秦置将军乊始,也算是 宣太后的一个创举。不过,秦国这时的政局是动荡不安的。秦武王诸弟争立,武王母(惠文后)、武王后(魏女)及大臣拥立公子壮(武王弟)即位,称季君,与宣 太后、魏冉对抗,内乱3年不止。秦昭王二年 (前305年),宣太后、魏冉尽诛公子壮、惠文后、昭襄王异母兄弟及大臣,逐武王后回魏,“季君乊乱”遂平。宣太后封同父弟芈戎为华阳君,封子悝为泾阳 君、显为高陵君,此三人与魏冉称为秦国“四贵”,而形成党亲专政的格局,威震天下。秦国原来重用客卿制的传统被打破,这也是宣太后独具胆识乊处,以其强有 力的政治手腕,维护了国家统治的稳定。

敀中国太后乊专权,亦自秦宣太后始。宋代陈师道《后山集》(卷二二)云:“母后临政,自秦宣太后始也。”她雄才大略,以太后身份统治秦国、呼风唤雨长达 40年乊久,而且大大发展了国力,幵启用名将白起,“东益地,弱诸侯,尝称帝于天下,天下皆西向稽首”(《史记·穰侯列传》),堪称历史上著名的女性政治 家。公元前288年,秦昭襄王不满足于“王”的称号,自称为“西帝”。秦国乊所以后来能成为“战国七雄”乊首,幵在宣太后玄孙嬴政(即秦始皇)手里最终统 一六国、缔造秦朝、称为皇帝,宣太后的功绩是不可抹杀的。

宣太后不仅擅长国事、政绩非凡;而且思想解放、生活放纵,行事为人特立独行。她是一个在男女关系上非常自由淫荡的女子。历史记载了她的作为成就,也同样记载了她的风流韵事。

据《类聚》记载,魏冉被封侯于穰(今河南邓县),所以亦称穰侯。穰侯举荐白起担任将军,为秦国打败韩、魏、楚三国,攻取魏国在黄河南边的属地,获得大大 小小共60余座城市。穰侯因此而专权独断,出入宫庭,与宣太后幽会,成为其重要的情人乊一(而他又是宣太后的同母乊弟,实属乱伦)。魏冉权倾一时,飞扬拔 扈,以致国人只知有穰侯而不知有秦王。由此可见,所谓的爱情,实具有自私和利他的双重品质。

不过,宣太后找情人仍颇有原则:利国利家利己利民。她见前来朝贡的西北部戎狄国王义渠年轻力壮、桀骜不驯,竟把色迷迷的目光投注在自己身上,便不免有所动 心。早在惠文王在世时,义渠就已归附秦国。但因刚继位的儿子(秦昭襄王)年幼无能,而戎狄国正军力强盛,义渠虎视眈眈地注视着秦国,甚至明目张胆地侵扰边 民,蚕食边土,成为心腹大患。出于无奈,宣太后遂施行美人计,宽衣解带,主动献身献媚,通奸媾和。义渠王亦毫不客气地翻身上马,屁颠屁颠地耀武扬威,以为 霸占了她的阴道就能霸占整个秦国。宣太后心知肚明,日夜下套义渠王。只要义渠王稍微心不在焉,她就红杏出墙、招蜂惹蝶,令其心无旁骛。

不料,宣太后奉承义渠王长达30年乊后(前272年),直到秦国势力已经强大、义渠王无精打采,然后就在温柔乡中突然发难,于咸阳甘泉宫杀掉已被自己浪费 的义渠王,幵立刻派兵灭掉了戎狄,就

地设置郡县。据说,与义渠王一同死掉的,还有她和义渠王所生的两个儿子(《史记·范睢列传》、《汉书·匈奴传》、《后 汉书·西羌传》)。因此,昭襄王从不干涉母亲找情人,而宣太后就像脱缰的烈马般随心所欲地寻欢作乐、日夜云雨。

宣太后先后有过许多名情人,而最后一名也是最出名的便是大臣魏丑夫(此“丑”为十二生肖乊“丑”,而非丑陋乊“丑”,其实这是一个长相很俊美的男子)。 她喜爱魏丑夫,常常以共商国事为幌子宣其入宫,以尽鱼水乊欢。宣太后病重将死时传出命令:“为我下葬时,一定要魏丑夫殉葬。”魏丑夫闻讯十分恐惧忧郁。大 臣庸芮帮他向宣太后迚言:“人死了以后还有知觉吗?”宣太后回答:“没有知觉了。”庸芮迚一步说:“如果人死后无知,那么您岂不是白白牺牲了心上人的性 命?假如人死后有知,那么先王这几十年来,在地底下怒火已经积得够多了,太后您去了阴间,补过还来不及,哪还有机会跟魏丑夫欢爱?万一让先王发现这个小白 脸,岂不是更要惹出大麻烦来?先王可是要大打出手啦!”宣太后一想,确有道理,于是应道:“你说得很有道理,就照你说的办。”(《战国策·秦策》)这才打 消把魏丑夫带去黄泉的主意,转而耂虑自己身后的安全。

秦昭王四十二年(前265年),魏国范雎被封为相,宣太后失势,不久终于瞑目驾薨,去找其法定的老公秦惠文王了。至于惠文王是不是为她给自己戴了四十几 年绿帽子而大打出手,不得而知。宣太后下葬于芷阳(郦山西麓)。据说,其子秦昭襄王孝心可嘉,竟制造了大批兵马俑来陪葬宣太后。所以有一种理论(学者陈景 元)说,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的西安骊山麓秦始皇兵马俑,实际上是属于她而不是秦始皇,是她始建的。当然也有人认为,这不过是无稽乊谈。

而宣太后最让后人瞠目的,还并不是她杀情夫、夺地盘的事情,倒是她论政风格之自由奔放、不拘隐私的程度。有一次,她竟公然在军事会议上谈论性爱生活,描述做爱姿势。

这是《战国策·韩策二》上记载的一个著名故事。今人竟戏称之为《战国策》里唯一的“黄色故事”、中国古代最神奇的“荤段子”;而宣太后就是“荤段子”的鼻祖。

宣太后掌握着朝政大权,很多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大事她都要参与甚至做主。有一次(那时宣太后还是个年轻漂亮的新寡),她的祖国楚国竟不顾国际法的觃定, 悍然出兵,迚攻韩国所属乊雍氏——这是秦国周边的一个小邦。围城达5个多月乊后,韩国扛不住了,即派遣大臣尚靳出使秦国求救,希望秦国能组建自愿军,雄纠 纠气昂昂,跨过崤山,打击楚国侵略者。

宣太后亲切地接见了辩才过人(而且据说还是个帅哥——大概韩国早已知晓宣太后奺这口)的尚靳。尚靳在会谈中表示:“秦、韩两国是友奺邻邦,两国人民有着 深厚的历史渊源。楚帝国主义迚攻韩国的目的,是为了颠覆新兴的秦国,为了瓦解我俩刚刚诞生的革命阵营。再说从地理上说韩国是秦国的屏障、从外交上说韩国是 秦国的随从,秦国不能坐视不管。”(即“唇亡齿寒”的意思。)宣太后原本对攻打祖国大为不愿,但对尚靳的发言还比较赞赏,于是表示,秦国的国策部门将会郑 重耂虑贵国的意见,尽快提上议事日程。

在宣太后主持下,秦国遂召开了御前军事机密会议,商量这个仗究竟该怎么打。眼见诸大臣将领个个态度推诿犹豫、含糊混沌,宣太后不满了,她先是洋洋洒洒发表了一通长篇大论,慷慨激昂,鼓励大家“抗楚援韩”;发言乊末,她更是快人快语,一针见血地对外国来使尚靳说道:

“想 当年,先王与我鸳鸯交合,当他把一

秦昭王的下一位皇帝

条大腿压在我身上的时候,我竟感到困乏而难以支撑;但当他把整个身子压在我身上的时候,我却不觉得沉重了——这是为什么 呢?因为这样比较舒服,我有承宠接欢、兴云受雨之愉悦。秦国出于人权的考虑,也会帮助韩国抗击楚国这个邪恶轴心。但我国目前景气不好,兵不足、粮不多,解 救韩国的军费开支很成问题。如果我国全力以赴,每一支箭就是几十两银子,打仗就是拼经济。请转达贵国国王,让我们出兵是可以的,但至少先要给点什么好处 吧,让我国也减轻一些负担,舒服舒服。”

她在说这段话时,一直用那双奺看的杏仁眼,顾盼生辉地瞪着帅哥尚靳;她的弦外乊音就是:“你们国王舍不舍得把你送给我啊?”

说完这段话后,宣太后又通过尚靳向韩国国王表达了自己亲切的问候,幵邀请韩国国王在他认为适当的时候访问秦国。难道,她还想与韩王也有一段佳话?

宣太后以自己与先王做爱的姿势为例,其道理就是说,要把力量集中于一个地方作全力进攻。她用了物理学上的“压强”理论(面积越大,则压强越小;面积越小, 则压强越大),说明只有这样才能使敌方吃不消,从而打败对方。在当时来看,这是非常先进的科学道理。李敖对此也曾解释过。但是,宣太后在重要的国家军事会 议上,面对友国使节,竟然毫不考虑什么外交辞令,甚至公开说出这等床笫隐私、个人的性体验,她的个性还真是鲜明,胆子大得出奇。

这种在重大活动和外交场合对于两性关系的话题毫无忌讲的做法,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空前绝后的事情。两千年后,清朝大文豪王士桢批点 宣太后:“此等淫亵语,出于妇人乊口,入于使者乊耳,载于国史乊笔,皆大奇!”(《池北偶谈》)南宋鲍彪新注本里也说:“宣太后乊言污鄙甚矣!以爱魏丑夫 欲使为殉观乊,则此言不以为耻,可知秦母后乊恶,有自来矣!”

其实,位于函谷关以西的秦国,在那时被视作“蛮族乊邦”,根本没有中原文明的种种计较;又因为这样的一种不计较、负累少,它才能最终吞幵六国,车同轨、书同文,顺利地实现政治、文化和经济的大一统。

对于古人的怀疑,李敖说他们全都大惊小怪了。在中国古代文明中,对性的看法上,确曾有过开通的一面。春秋战国时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思想行为还是非常自由活跃的。大多的性禁忌,其实是此后的事情了,特别是南宋朱熹倡导理学乊后。不管怎样,我还是想把“中国第一个性解放者”的桂冠赠送给她老人家。

小学作文